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膜鸣乐器>

长鼓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0  

  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郭咚郭、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其湘、桂、粤毗邻之广大瑶族地区。
  
  在广西大瑶山下,在粤北、湘西南,聚居着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自古以来,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人人喜歌,个个善舞。流传在民间的长鼓舞、伞舞等舞蹈,动作矫健而抒情,表现出瑶族人民勇敢而乐观的精神面貌。瑶族舞曲优美动听。每逢节日或喜庆,瑶族人民必挎长鼓而舞,舞蹈有双人舞、四人舞和集体舞等。
  
  关于长鼓的起源,在瑶族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瑶族人民决定选举一位领袖,率领大家抗御外族统治者的侵略。一天,一声巨响,空中直降一道白光,插入一块巨石之中,变成一柄长剑。人们议定,能将剑拔起的人,将是全寨首领。多少人跃跃欲试都失败了,只有一名叫冬比的青年将长剑轻轻拔起。于是,他被全寨推举为首领。他率领大家为反击外来侵略、保卫瑶山打了无数次胜仗,最后负伤牺牲。瑶族人民在包头布上插上一根长长的白鸡翎,象征那闪光的长剑,从深山砍来梧桐木,制成长鼓,以手拍击,发出“咚比、咚比”的音响,寄托怀念冬比的哀思。多年以来,长鼓已成为瑶族人民十分喜爱的民间乐器之一。

  长鼓

  历史悠久,长鼓起源于古代细腰鼓,从其形制特点、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等方面考察,它与黄泥鼓有许多共同之处,它的鼓形和公黄泥鼓犹为相似。故历代史籍文献记载瑶族所用此类鼓时,又称其为腰鼓、长腰鼓、长篌、长鼓等,概是同出宋代、同出一源的姊妹乐器。明清以前长鼓形制较多,有普通长鼓和特大长鼓,在普通长鼓中又有长鼓和短鼓之分。明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衡人赛盘古,……以木为鼓,圆径一斗余,中空两头大。四尺者谓‘长鼓’;二尺者谓之‘短鼓’。”
  
  鼓身用整段泡桐原木挖制或旋成,内腔挖空,两端相通,外形呈两个倒接的喇叭状(图),两端鼓口较为粗大,中间鼓腰较为细小。长鼓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大长鼓,全长200厘米、鼓腰直径1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30厘米;中长鼓,全长100厘米、鼓腰直径5厘米~6厘米、两端鼓面直径12厘米~13厘米;小长鼓,全长70厘米、鼓腰直径3厘米~4厘米、两端鼓面直径11厘米~11.5厘米。长鼓虽尺寸不同,但都蒙以羊皮或山兔皮,蒙皮方式有三,一是用鼓钉将鼓皮固定于两端鼓口周围;二是用鳔或胶将皮膜直接粘附在鼓口上;三是用竹圈将鼓皮紧箍于鼓口上。通体多彩绘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绚丽图案纹饰,也有专门涂以红、黑两色油漆,并在两端鼓面周围漆以绿色装饰图案。用竹圈蒙皮的,则在竹圈四周垂以丝穗为饰。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鼓腰系以八个小铜铃。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表美观。它既是一件民间乐器,也是一件古朴而精致的工艺美术品,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演奏时,大长鼓平置于特制的鼓架或桌案上,一人用手拍击一端鼓面,也可两人拍击两端鼓面,只用于合奏或为歌舞伴奏,不作舞蹈道具使用;中长鼓和小长鼓演奏时,左手持握鼓腰,以右手轮番拍击两端鼓面,边击边舞,这就是著名的瑶族长鼓舞。长鼓既是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乐舞时,常用八音乐队伴奏。内容丰富、变化多样,民间流传有“三十六套七十二层”的说法(即鼓有三十六种打法,舞有七十二种动作),内容多为表现瑶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如伐木、狩猎、盖房等等。技艺较高者,甚至能在八仙桌上表演。凡逢年过节、庆祝丰收、乔迁新居、婚丧庆典、祭祀还愿等场合,均要表演长鼓舞。在瑶族村寨,每年逢十月十六日这天,便跳起长鼓舞,人们如醉如痴,铃脆鼓响、舞声沸腾,这古老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相关文章 推荐

长鼓
人气:245
民族膜鸣乐器
长鼓
朝鲜族和瑶族长鼓
人气:126
乐器种类专题
朝鲜族和瑶族长鼓

大家都在看

合欢箫

合欢箫

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 带农村。 我国常见的各种箫笛乐器,管身上都开有吹孔和按音孔。合欢箫虽然称作箫,但非常独特, 只管端开有吹孔,管身上却没有按音...

民族气鸣乐器 180 阅读

略斗

略斗

略斗,苗族棰击膜鸣乐器。苗语略为木、斗为鼓,意即木制大鼓。又称竹龙。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 在苗族民间,传说略斗是为纪念一位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而制作的,它是一种可以通神的乐器,只在节日祭祖...

民族膜鸣乐器 129 阅读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

乐器种类专题 62 阅读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雁柱箜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转调机械结构,使其成为结构完善、造型优美、表现力强的乐器。 1981年4月,雁柱转调箜篌被正式列入沈阳音乐学院的科研项目,张琨在原雁柱箜篌的基础上,完成了...

民族弦鸣乐器 240 阅读

书鼓

书鼓

书鼓,是布依族、汉族棰击膜鸣乐器。布依族称手鼓。流行于贵州省及全国各地。 鼓框木制,呈扁圆形(图),两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边缘用鼓钉固定。规格大小不一,大者鼓面直径30厘米、鼓框高8厘米;小者鼓面直径22厘米...

民族膜鸣乐器 218 阅读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26 阅读

竹筒胡

竹筒胡

竹筒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称冉拜,冉为胡琴统称,拜为竹筒,意即用竹筒制成的胡琴。汉族称竹筒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田阳、田东、那坡、德保和云南省富宁县等地。 形制与...

民族弦鸣乐器 186 阅读

卡龙

卡龙

卡龙,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清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大型套曲木卡姆离不开的弹 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麦盖提、喀什、和田、...

民族弦鸣乐器 555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五弦古代乐器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 舜 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汉 张衡《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韦应物《五弦行》: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新唐书礼乐志十...

乐器种类专题 88 阅读

火者

火者

火者,彝族、布依族棰击膜鸣乐器。彝语称火者。布依族称的光。流行于贵州省西北部威宁、赫章、毕节、水城、纳雍、黔西、盘县等彝族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贞丰等布依族地区。 鼓框用核桃木或梧桐木板条拼合...

民族膜鸣乐器 150 阅读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是哈萨克族弹拨弦鸣乐器。东布拉又写作冬不拉或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布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布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哈...

民族弦鸣乐器 135 阅读

马头琴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

民族弦鸣乐器 330 阅读

西玎

西玎

西玎,傣族弓拉弦鸣乐器。西双版纳傣语西为拉,玎为琴,意即拉奏的琴。又称傣玎或玎西。德宏傣语称勒玎,勒也为拉奏之意。形似二胡或板胡。因琴筒质料不同而名称也有异,琴筒竹或木制者称玎郭埋,椰壳或葫芦制者称玎郭...

民族弦鸣乐器 123 阅读

其布厄

其布厄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称其伯、其白、其奔等。汉族称傈僳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碧江、兰坪、泸水、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保山地区腾冲、...

民族弦鸣乐器 160 阅读

赠疆

赠疆

赠疆,又称大长鼓。是景颇族特有的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 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地。? 鼓框原用一整段硕大原木掏空而成,现在也有用两个大汽油桶焊接而成的,呈圆筒状。两端蒙以牛皮...

民族膜鸣乐器 2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