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弦鸣乐器>

必汪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1  
  必汪,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因方言不同又称必庸、必央、巴汪、日阿杂、则则、扎尼等。汉族称弦子、牛角胡或胡琴。历史较为悠久,形制与汉族二胡基本相同,发音明亮、音色优美,常用于独奏和为歌舞、戏剧、说唱伴奏。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尤以川、藏、滇三省区交界的巴塘、芒康和德钦一带最为盛行。
  
  在古代西藏,必汪是弦鸣乐器的总称,它还包括弹弦乐器,就像胡琴早期也包括弹弦乐器一样。元代藏族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乐论》中已载有必汪,建于公元1037年的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的壁画中,已有其图像。在藏文史籍《五部遗教》(作于13世纪末)和《王统世系明鉴》(作于14世纪》中,前者记述了公元7世纪~9世纪时,西藏已有了必汪,后者记述了文成公主进藏后曾演奏必汪抒怀,以上所述均为弹弦乐器琵琶。到了近代,才将必汪作为拉弦乐器的专称。藏族民间热巴艺人罗布占堆认为:他们使用的必汪,源于内地汉族地区,但传入的年代和途径不详。
  
  结构同汉族二胡,由琴筒、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构成(图)。形制无固定规格,一般多为民间艺人自制自用,全长55厘米~68厘米。琴筒为圆筒形,有牛角、木或竹制三种。牛角琴筒是必汪的最早形式,多采用较粗大的野牛角制作,并以雌野牛的角质最佳,将角根、角尖截去,用中间偏根部分制成,筒身后部略向上弯,后因野牛角难以寻找,才逐渐改为木制琴筒。木制琴筒常使用核桃木、桦木、杉木或松木制作,用一段原木,将其中掏空即成,筒长13厘米~17厘米、前径10厘米~13厘米、后径9.5厘米~11厘米。竹制琴筒使用经长年自然干燥的老毛竹制成,数量很少。将琴筒上下开出插入琴杆的方孔,筒前口多蒙以野山羊皮为面,近年来也有少数蒙以蟒皮者,筒后端敞口。琴杆为上方下圆的柱状体,多使用质地较坚硬的木材制成,藏区常用当地所产的杜鹃木、青冈木或白杨木等制作,弦轴及其以上部位呈方柱形,顶端为琴头,多雕刻成方塔形或圆球状,琴杆右侧横置两个木制弦轴。轴头为圆锥形,轴顶为多棱形、不规则圆柱形或旋成圆球形。琴杆中、下部呈圆柱形,其上系有丝弦千斤,琴杆下端插入琴筒方孔中。琴筒皮面中央置有木制琴马。张两条琴弦,传统多用黑色马尾弦,四川巴塘则以黑马尾作外弦,白马尾为内弦;近年来已开始使用丝弦或钢丝弦。琴弓用竹条或剌巴树细枝作弓杆,弯成满弓状或半圆形,两端系以黑色马尾为弓毛,弓长34厘米~57厘米,长短因奏者而异。必汪的外表装饰,以四川巴塘一带的最为精美,一般则在琴头饰以彩雕,琴筒和琴杆上绘有鲜艳的民族图案。
  
  演奏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坐姿与演奏二胡相同,两腿分开或将左腿架于右腿上,将琴筒置于左大腿弯曲处,琴头稍偏向前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立姿演奏时,则须用腰带或绳扣将琴筒固定于左边腰部。必汪按五度关系定弦,常定弦为c1、g1或a、e1,音域a—g2,近两个八度。发音明亮,音色优美。由于琴弓短小,多一弓奏一拍,故换弓较为频繁,旋律中的长音,则以分音连续奏出。可以独奏或为歌舞、戏剧、说唱伴奏,主要用于民间歌舞弦子和热巴弦子。藏族人民平时常在家中独奏弦子乐曲以自娱,男女均可演奏。?在民间歌舞弦子(藏语称谐或页)中,必汪是十分重要而又是唯一的伴奏乐器,众歌舞者围成圆圈,由男子一人在前演奏弦子领舞,他一边为舞蹈伴奏,一边做着踏脚、转身、踢脚等舞蹈动作,其余的人随着轻快活泼的音乐节奏、强烈的舞蹈韵律,边歌边舞,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曲调丰富,歌词多为对劳动、爱情、宗教和自然景物的赞颂。在热巴弦子(藏语称热巴谐)中,由热巴男艺人操琴边奏边舞,动作幅度较小,女艺人则随乐声甩动水袖、翩翩起舞。热巴是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弦子、锅庄、踢踏等说唱、舞蹈和杂耍等综合表演艺术形式,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首创。所以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也就被称为热巴。必汪还用于藏戏和民间说唱“宣肯”的伴奏。

相关文章 推荐

必汪
人气:162
民族弦鸣乐器
必汪

大家都在看

书鼓

书鼓

书鼓,是布依族、汉族棰击膜鸣乐器。布依族称手鼓。流行于贵州省及全国各地。 鼓框木制,呈扁圆形(图),两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边缘用鼓钉固定。规格大小不一,大者鼓面直径30厘米、鼓框高8厘米;小者鼓面直径22厘米...

民族膜鸣乐器 218 阅读

赠疆

赠疆

赠疆,又称大长鼓。是景颇族特有的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 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地。? 鼓框原用一整段硕大原木掏空而成,现在也有用两个大汽油桶焊接而成的,呈圆筒状。两端蒙以牛皮...

民族膜鸣乐器 200 阅读

竹筒胡

竹筒胡

竹筒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称冉拜,冉为胡琴统称,拜为竹筒,意即用竹筒制成的胡琴。汉族称竹筒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田阳、田东、那坡、德保和云南省富宁县等地。 形制与...

民族弦鸣乐器 186 阅读

合欢箫

合欢箫

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 带农村。 我国常见的各种箫笛乐器,管身上都开有吹孔和按音孔。合欢箫虽然称作箫,但非常独特, 只管端开有吹孔,管身上却没有按音...

民族气鸣乐器 180 阅读

卡龙

卡龙

卡龙,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清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大型套曲木卡姆离不开的弹 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麦盖提、喀什、和田、...

民族弦鸣乐器 555 阅读

西玎

西玎

西玎,傣族弓拉弦鸣乐器。西双版纳傣语西为拉,玎为琴,意即拉奏的琴。又称傣玎或玎西。德宏傣语称勒玎,勒也为拉奏之意。形似二胡或板胡。因琴筒质料不同而名称也有异,琴筒竹或木制者称玎郭埋,椰壳或葫芦制者称玎郭...

民族弦鸣乐器 123 阅读

火者

火者

火者,彝族、布依族棰击膜鸣乐器。彝语称火者。布依族称的光。流行于贵州省西北部威宁、赫章、毕节、水城、纳雍、黔西、盘县等彝族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贞丰等布依族地区。 鼓框用核桃木或梧桐木板条拼合...

民族膜鸣乐器 150 阅读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26 阅读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

乐器种类专题 62 阅读

其布厄

其布厄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称其伯、其白、其奔等。汉族称傈僳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碧江、兰坪、泸水、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保山地区腾冲、...

民族弦鸣乐器 160 阅读

马头琴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

民族弦鸣乐器 330 阅读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雁柱箜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转调机械结构,使其成为结构完善、造型优美、表现力强的乐器。 1981年4月,雁柱转调箜篌被正式列入沈阳音乐学院的科研项目,张琨在原雁柱箜篌的基础上,完成了...

民族弦鸣乐器 240 阅读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是哈萨克族弹拨弦鸣乐器。东布拉又写作冬不拉或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布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布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哈...

民族弦鸣乐器 135 阅读

略斗

略斗

略斗,苗族棰击膜鸣乐器。苗语略为木、斗为鼓,意即木制大鼓。又称竹龙。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 在苗族民间,传说略斗是为纪念一位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而制作的,它是一种可以通神的乐器,只在节日祭祖...

民族膜鸣乐器 129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五弦古代乐器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 舜 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汉 张衡《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韦应物《五弦行》: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新唐书礼乐志十...

乐器种类专题 8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