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弦鸣乐器>

大忽雷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1  
  大忽雷,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因其发音忽忽若雷而得名。又称龙首琵琶或二弦琵琶。民间流传甚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代制作的大忽雷一件,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乐器之一。?
  
  历史较久远。大忽雷是唐代出现的琵琶类型的弹弦乐器,是唐代音乐家韩滉参考西域曲项琵琶的形式,创制而成的两弦乐器,它和南诏的龙首琵琶较为相似。它曾藏于深宫之中,继而流传到民间,最后回到人民的紫禁城。
  
  北宋钱易《南部新书》中载:“韩晋公(即韩滉)在朝,奉使入蜀。至骆谷山椒,巨树耸茂可爱,乌鸟之声皆异。下马,以探弓射其颠,枝柯坠于下,响震山谷,有金石之韵。使还,戒县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干,载以归。召良匠斫之,亦不知其名。坚致如紫石,复金色线交结其间。匠曰:‘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遂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因便殿德皇言乐,(滉)遂献大忽雷入禁中所有,小忽雷在亲仁坊里。”?
  
  这件大忽雷(图),系用整块的紫色桫椤檀木制作而成,琴身全长89厘米,腹宽20.5厘米。琴的下半部雕凿出椭圆形的腹腔,上面蒙以蟒皮,形成半梨形的共鸣箱。琴的上部为细而长的琴颈,正面为按弦指板,其上不设品位。琴颈以上雕刻成一个龙头,呈突目张口状,神态较为生动。琴首两侧各置一檀木琴轸,表面均刻直条瓣纹,轸顶镶有骨饰。两条丝弦从颌下弦孔中穿出,通过山口和琴马,系于琴背下端的牙制尾柱上。琴颈正面的山口下方,刻有篆书“大忽雷”三字,字下的琴颈表面镶有一段象牙片,下面接有一截碧玉片。琴首外饰金漆,琴背除施以朱漆外,还有彩绘描金双凤图饰。制作工艺精致细腻,外表粗犷美观,堪称传世佳作。
  
  从建中辛酉年(公元781年)以后的50多年间,大忽雷一直藏于内府之中,到了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宫廷内的一次残杀,武宗李炎继位,追怨文宗,嫉恨士良、殃及乐府,凡乐工、内侍受宠者都要受到诛贬之罪,乐府一片空荡,大忽雷也在此时流落民间。
  
  日月穿梭,很快就逝去了500年,到了元代末年,方知大忽雷为诸暨(今属浙江)人杨维桢(1296年—1370年)所藏。杨维桢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自称“铁笛道人”或“铁心道人”。文风奇特,多以史事或神话为题材,著有《铁崖古乐府》、《铁崖文集》等。他在《谢吕敬夫红牙管歌并序》中写道:“吕云度庙老宫人所传物也,沧江泰娘盖敬夫席上善倚歌,以和予大忽雷者,故诗中及之。”诗中有“铁心道人吹铁笛,大(忽)雷怒裂龙门石”之句,可见大忽雷的表现力,确有磅礴的气势。
  
  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安徽贵池学者刘世珩得到小忽雷后,时刻不忘寻求大忽雷,他在《小忽雷传奇跋》中写道:“顾余以小忽雷迭经劫火,并未遗失,则大忽雷或尚存人间世,不能恝然忘也。”果然很快,就在同一年,刘世珩得到了日思夜想的大忽雷。他在《小忽雷传奇跋》中继续写道:“冬十一月,访大兴张瑞山琴师,与之纵谈古乐。(张)曾言三十年前(光绪初年)于京师市上,得一古乐器,为大忽雷……瑞山能弹之,其声清越而哀。”据《枕雷图记》载:“张君(瑞山)今年七十有五矣,精于胡乐,能为秦王破阵诸曲”。刘、张二人相聚,如遇知音,遂将大、小忽雷“二器并陈”,相互比较、鉴别,“且断纹隐隐与余藏唐雷威、雷霄斫琴、髹漆绝似,其为唐物盖信。”瑞山以小忽雷在刘氏处,乐于将大忽雷归之。世珩如愿以尝。遂又请林纾更制一图,阁也更名为“双忽雷阁”,并在1911年特影二器全形、录其题记诗词辑为本事,即《双忽雷本事》流传后世。此后,大小忽雷形影不离。刘世珩在沪去世不久,大小忽雷又两次易主,最后为浙江湖州南浔收藏家刘晦之所有。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文物部门才从刘氏老人处,收购到这件稀世的唐宫古乐器大忽雷,调拨给故宫博物院收藏。它亦被载入了《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相关文章 推荐

大忽雷
人气:179
民族弦鸣乐器
大忽雷

大家都在看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

乐器种类专题 62 阅读

马头琴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

民族弦鸣乐器 330 阅读

西玎

西玎

西玎,傣族弓拉弦鸣乐器。西双版纳傣语西为拉,玎为琴,意即拉奏的琴。又称傣玎或玎西。德宏傣语称勒玎,勒也为拉奏之意。形似二胡或板胡。因琴筒质料不同而名称也有异,琴筒竹或木制者称玎郭埋,椰壳或葫芦制者称玎郭...

民族弦鸣乐器 123 阅读

竹筒胡

竹筒胡

竹筒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称冉拜,冉为胡琴统称,拜为竹筒,意即用竹筒制成的胡琴。汉族称竹筒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田阳、田东、那坡、德保和云南省富宁县等地。 形制与...

民族弦鸣乐器 186 阅读

赠疆

赠疆

赠疆,又称大长鼓。是景颇族特有的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 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地。? 鼓框原用一整段硕大原木掏空而成,现在也有用两个大汽油桶焊接而成的,呈圆筒状。两端蒙以牛皮...

民族膜鸣乐器 200 阅读

合欢箫

合欢箫

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 带农村。 我国常见的各种箫笛乐器,管身上都开有吹孔和按音孔。合欢箫虽然称作箫,但非常独特, 只管端开有吹孔,管身上却没有按音...

民族气鸣乐器 180 阅读

火者

火者

火者,彝族、布依族棰击膜鸣乐器。彝语称火者。布依族称的光。流行于贵州省西北部威宁、赫章、毕节、水城、纳雍、黔西、盘县等彝族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贞丰等布依族地区。 鼓框用核桃木或梧桐木板条拼合...

民族膜鸣乐器 150 阅读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雁柱箜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转调机械结构,使其成为结构完善、造型优美、表现力强的乐器。 1981年4月,雁柱转调箜篌被正式列入沈阳音乐学院的科研项目,张琨在原雁柱箜篌的基础上,完成了...

民族弦鸣乐器 240 阅读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是哈萨克族弹拨弦鸣乐器。东布拉又写作冬不拉或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布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布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哈...

民族弦鸣乐器 135 阅读

略斗

略斗

略斗,苗族棰击膜鸣乐器。苗语略为木、斗为鼓,意即木制大鼓。又称竹龙。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 在苗族民间,传说略斗是为纪念一位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而制作的,它是一种可以通神的乐器,只在节日祭祖...

民族膜鸣乐器 129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五弦古代乐器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 舜 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汉 张衡《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韦应物《五弦行》: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新唐书礼乐志十...

乐器种类专题 88 阅读

卡龙

卡龙

卡龙,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清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大型套曲木卡姆离不开的弹 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麦盖提、喀什、和田、...

民族弦鸣乐器 555 阅读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26 阅读

其布厄

其布厄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称其伯、其白、其奔等。汉族称傈僳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碧江、兰坪、泸水、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保山地区腾冲、...

民族弦鸣乐器 160 阅读

书鼓

书鼓

书鼓,是布依族、汉族棰击膜鸣乐器。布依族称手鼓。流行于贵州省及全国各地。 鼓框木制,呈扁圆形(图),两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边缘用鼓钉固定。规格大小不一,大者鼓面直径30厘米、鼓框高8厘米;小者鼓面直径22厘米...

民族膜鸣乐器 2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