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1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史籍曾译称弹拨尔、丹布尔、丹不尔。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50年国庆节观看了各民族歌舞联合演出后,所写的《浣溪沙》下半阕中的两句。词中提到的于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古今歌舞盛行的地方。多才多艺的维吾尔族人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音乐和歌舞方面尤为突出,不论是青年男女,还是老人幼童,都酷爱歌舞,素有“歌舞之乡”的称誉。新疆等地古代称作“西域”,据历史记载,新疆龟兹(今库车县一带)的乐舞最早传入内地,以后又传入于阗乐、疏勒乐和高昌乐。《西京杂记》记载,于阗乐在汉代初年已成为宫廷中节日的活动项目。据汉高祖宠姬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在出宫后谈到宫中娱乐时说:“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于阗(今和田县)自古以来民间歌舞兴盛,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说:“瞿萨旦那国(即于阗)……国尚音乐,人好歌舞。”并说龟兹的“管弦伎乐,特善诸国”。隋唐时期,西域诸乐都被列为宫廷的九、十部乐中,每逢盛会都要进行演奏。
  
  “麦昔若普”(维吾尔语意为“歌舞集会”),是维吾尔族民间特有的歌舞并举的艺术形式。每逢佳节、婚礼、丰收之后或盛夏之夜,人们便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欢乐,未婚的青年男女也相互表达爱慕之情。“麦昔若普”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热烈、豪放的特色,朴实大方、明朗活泼、节奏明快、富于变化。它多伴以歌和乐,中间休息时,还穿插游戏、杂技、朗诵或猜谜等,内容丰富多彩。随着弹布尔等弦鸣乐器奏出的引子和达卜打出的起跳鼓点,服饰鲜艳的姑娘们步入场中,舞姿婀娜,手势纤巧,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胡旋女》中所描绘的那样:“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紧随姑娘们步入场中的是小伙子,动作粗犷,强健有力。越跳人越多,男女老少、千姿百态,总不停歇间断。鼓声铿锵,歌声高亢,舞步由慢而快,最后变成急速不停的旋舞,坚持不住的陆续退到圈外,直到场中只剩下一对旋转着的男女青年,他们才算是这场“舞赛”的优胜者。
  
  歌舞晚会上最辛苦的要算是伴奏的乐手了,他们弹奏着弹布尔、独它尔和热瓦普,拉着艾捷克,敲着达卜,一曲接一曲,琴鼓不停,歌声不断。“麦昔若普”上演奏的乐曲,都来自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被誉为“祖国音乐文化瑰宝”、“东方音乐史上巨大财富”的“十二木卡姆”,流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体裁多样,曲调丰富,全曲共有十二套。每套为一个小组曲(“木卡姆”即组曲之意),包括序歌、叙诵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和完整的器乐间奏曲等。全曲共有170多首曲牌和72首乐曲,演奏一遍要用二十多个小时。现代维吾尔音乐中的优美曲调,都源于这“维吾尔音乐之母”。由于历代封建势力的摧残,这部古曲只是在民间口头流传。在“麦昔若普”上,只有那些熟记曲牌、满腹民歌和能即兴作歌的老艺人,才能担任乐手,他们为欢乐的歌舞击鼓操琴,乐声歌声连绵不绝,经常通宵达旦。
  
  弹布尔的历史较为悠久,相传在十四五世纪时,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著名民间艺人。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清《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载:“丹不尔刻桐为体,以大匏为槽,……直柄,面平背圆,……铁弦四,上二轴,左右各一绾之。……柄上设二铁为山口,近上一片穿孔纳弦,下一片承弦,柱用角。”这一记载与今日广泛流传的弹布尔略有不同。清代《新疆图志》(卷四十八)也载有:“铜弦谓之弹普”。弹普即弹布尔。这种乐器最初流行于南疆,正式记载见于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书中记述道:古代乐师阿布都热合买·加米的音乐老师曾在当时演奏弹布尔独奏。乐师买乌拉纳·沙依甫·伯力合,他手持弹布尔弹奏了《伊拉克戈壁木卡姆》,令人神魂颠倒。18世纪末,弹布尔传到北疆和东疆。如今已成为天山南北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弹弦乐器。

相关文章 推荐

弹布尔
人气:328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中国古代乐器《弹布尔》
人气:159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弹布尔》

大家都在看

合欢箫

合欢箫

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 带农村。 我国常见的各种箫笛乐器,管身上都开有吹孔和按音孔。合欢箫虽然称作箫,但非常独特, 只管端开有吹孔,管身上却没有按音...

民族气鸣乐器 180 阅读

竹筒胡

竹筒胡

竹筒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称冉拜,冉为胡琴统称,拜为竹筒,意即用竹筒制成的胡琴。汉族称竹筒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田阳、田东、那坡、德保和云南省富宁县等地。 形制与...

民族弦鸣乐器 186 阅读

马头琴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

民族弦鸣乐器 330 阅读

火者

火者

火者,彝族、布依族棰击膜鸣乐器。彝语称火者。布依族称的光。流行于贵州省西北部威宁、赫章、毕节、水城、纳雍、黔西、盘县等彝族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贞丰等布依族地区。 鼓框用核桃木或梧桐木板条拼合...

民族膜鸣乐器 150 阅读

卡龙

卡龙

卡龙,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清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大型套曲木卡姆离不开的弹 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麦盖提、喀什、和田、...

民族弦鸣乐器 555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五弦古代乐器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 舜 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汉 张衡《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韦应物《五弦行》: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新唐书礼乐志十...

乐器种类专题 88 阅读

西玎

西玎

西玎,傣族弓拉弦鸣乐器。西双版纳傣语西为拉,玎为琴,意即拉奏的琴。又称傣玎或玎西。德宏傣语称勒玎,勒也为拉奏之意。形似二胡或板胡。因琴筒质料不同而名称也有异,琴筒竹或木制者称玎郭埋,椰壳或葫芦制者称玎郭...

民族弦鸣乐器 123 阅读

略斗

略斗

略斗,苗族棰击膜鸣乐器。苗语略为木、斗为鼓,意即木制大鼓。又称竹龙。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 在苗族民间,传说略斗是为纪念一位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而制作的,它是一种可以通神的乐器,只在节日祭祖...

民族膜鸣乐器 129 阅读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是哈萨克族弹拨弦鸣乐器。东布拉又写作冬不拉或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布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布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哈...

民族弦鸣乐器 135 阅读

其布厄

其布厄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称其伯、其白、其奔等。汉族称傈僳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碧江、兰坪、泸水、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保山地区腾冲、...

民族弦鸣乐器 160 阅读

赠疆

赠疆

赠疆,又称大长鼓。是景颇族特有的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 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地。? 鼓框原用一整段硕大原木掏空而成,现在也有用两个大汽油桶焊接而成的,呈圆筒状。两端蒙以牛皮...

民族膜鸣乐器 200 阅读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雁柱箜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转调机械结构,使其成为结构完善、造型优美、表现力强的乐器。 1981年4月,雁柱转调箜篌被正式列入沈阳音乐学院的科研项目,张琨在原雁柱箜篌的基础上,完成了...

民族弦鸣乐器 240 阅读

书鼓

书鼓

书鼓,是布依族、汉族棰击膜鸣乐器。布依族称手鼓。流行于贵州省及全国各地。 鼓框木制,呈扁圆形(图),两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边缘用鼓钉固定。规格大小不一,大者鼓面直径30厘米、鼓框高8厘米;小者鼓面直径22厘米...

民族膜鸣乐器 218 阅读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

乐器种类专题 62 阅读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2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