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弦鸣乐器>

阿肯东布拉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1  
  阿肯东布拉,是哈萨克族弹拨弦鸣乐器。东布拉又写作冬不拉或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布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布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哈萨克语“阿肯”是“民间歌手”之意。阿肯东布拉则是民间歌手边弹边唱时常用的东布拉。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等地。?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哈萨克族有一位聪颖美丽的姑娘,要找一个有才能的小伙子作终身的伴侣,谁能让大树说出话来她就嫁给谁。有个小伙子早就爱上了这姑娘,他在姑娘的毡房外冥思苦想。到了傍晚,小伙子肚子饿得直叫,他杀了一头羊,随手把羊肠子挂在树枝上,架起篝火烤肉充饥。草原晴空万里,月亮从东方升起,夜风吹拂而过,他在皎洁的月光陪伴下,背靠大树,进入了梦乡。宁静的月夜,一阵悦耳的声音唤醒了小伙子,原来是热风吹干了挂在树枝上的羊肠,发出了美妙的音响。大自然的启示使小伙子恍然大悟,他砍倒大树,用它做成了东布拉的琴身,将羊肠搓成琴弦拴在两头,他弹起用大树做的东布拉,向姑娘倾诉爱慕之情,委婉而深情的乐声打动了姑娘的心,她也随着东布拉奏出的优美旋律,唱起甜蜜的歌。从此,他俩结成终身伴侣,东布拉也在草原上广泛流传。?
  
  居住在新疆北部、青海和甘肃西部广大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在漫长的旧社会,受尽残酷的民族压迫,遭到疯狂的掠夺和屠杀,过着苦难深重的生活。他们不畏强暴,进行了多次英勇斗争,1944年,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的哈萨克族人民曾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举起革命旗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在1949年获得了解放。?
  
  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早在公元3世纪,东布拉就已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了,并很快成为人们喜闻乐弹的乐器。直到今天,从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吹笛和弹东布拉的伎乐人》(118洞)中,仍能看到它在古代演奏时的风貌。在辽阔富饶的牧场上或是在毡房里,到处都可以听到东布拉的琴声。在哈萨克族,人人都喜爱自己的民族乐器,会弹东布拉的人比比皆是,不懂东布拉的人很难找到,有些家庭,甚至老少都能弹奏几曲。
  
  在旧社会,东布拉的命运像哈萨克人民的命运一样苦难。可汗(统治者)和伯克(贵族阶级)害怕牧民弹起东布拉、唱出他们灾难深重的生活和争取自由解放的歌声,曾下令把草原上的东布拉都灌满铅水,结果适得其反,东布拉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哈萨克人民的东布拉歌声越唱越响亮了。人们用东布拉弹唱诅咒歌,宣泄内心的无比仇恨,表示对可汗、伯克和牧主的反抗精神;也用东布拉弹唱赞美歌,抒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歌颂自己民族的英雄。
  
  草原上曾经有一位优秀的东布拉手,名叫加木布勒,他是一个游唱艺人,身背东布拉走遍了天山南北,串遍了茫茫草原。他弹着东布拉唱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一个遥远的草原上,住着一个孤苦伶仃的牧童。一天,牧童被部落的敌人抓去,他们凶残地折磨孩子,妄想从他嘴里得到一些东西,酷刑丝毫也没有动摇牧童的意志,他始终坚强不屈。一天牧童偷偷地跳上马背,对马轻声唱道:“马儿呀!马儿,咬断绊马绳,快快载起主人,助我死里逃生。”马儿便立即咬断拴在腿上的绳索,飞起四蹄,朝着草原深处奔驰而去,远远地抛下了追赶的敌人,把牧童安全地载回阿吾勒(哈萨克人聚居之地)。在哈萨克族群众中,人们十分敬重那些技艺高超的东布拉手,尊称他们为阿肯。他们可以一边弹奏东布拉一边放声歌唱,并能见景生情、随感而发,边编边唱,胜似泉涌。哈萨克族有句谚语:“阿肯是世界上的夜莺,东布拉手是人间的走马(行稳、性驯、宜于乘骑的贵重之马)。”可见阿肯在哈萨克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了。但在旧社会,少数民族文化根本得不到重视,许多优秀的乐曲没有保留下来。由于没有专业的乐器工人,乐器制作技术也长期停滞不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布拉一直由木工或制马鞍者兼造,整个琴体还是用一整块木头一斧一刀地挖成,琴弦只是用经过简单加工的羊肠。在哈萨克族牧民中,至今仍能找到这种制作简陋的东布拉。

相关文章 推荐

阿肯东布拉
人气:135
民族弦鸣乐器
阿肯东布拉

大家都在看

赠疆

赠疆

赠疆,又称大长鼓。是景颇族特有的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 西、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等地。? 鼓框原用一整段硕大原木掏空而成,现在也有用两个大汽油桶焊接而成的,呈圆筒状。两端蒙以牛皮...

民族膜鸣乐器 200 阅读

西玎

西玎

西玎,傣族弓拉弦鸣乐器。西双版纳傣语西为拉,玎为琴,意即拉奏的琴。又称傣玎或玎西。德宏傣语称勒玎,勒也为拉奏之意。形似二胡或板胡。因琴筒质料不同而名称也有异,琴筒竹或木制者称玎郭埋,椰壳或葫芦制者称玎郭...

民族弦鸣乐器 123 阅读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

转调箜篌,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雁柱箜篌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转调机械结构,使其成为结构完善、造型优美、表现力强的乐器。 1981年4月,雁柱转调箜篌被正式列入沈阳音乐学院的科研项目,张琨在原雁柱箜篌的基础上,完成了...

民族弦鸣乐器 240 阅读

竹筒胡

竹筒胡

竹筒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称冉拜,冉为胡琴统称,拜为竹筒,意即用竹筒制成的胡琴。汉族称竹筒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田阳、田东、那坡、德保和云南省富宁县等地。 形制与...

民族弦鸣乐器 186 阅读

其布厄

其布厄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傈僳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称其伯、其白、其奔等。汉族称傈僳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碧江、兰坪、泸水、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保山地区腾冲、...

民族弦鸣乐器 160 阅读

卡龙

卡龙

卡龙,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清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大型套曲木卡姆离不开的弹 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麦盖提、喀什、和田、...

民族弦鸣乐器 555 阅读

火者

火者

火者,彝族、布依族棰击膜鸣乐器。彝语称火者。布依族称的光。流行于贵州省西北部威宁、赫章、毕节、水城、纳雍、黔西、盘县等彝族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贞丰等布依族地区。 鼓框用核桃木或梧桐木板条拼合...

民族膜鸣乐器 150 阅读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

阿肯东布拉,是哈萨克族弹拨弦鸣乐器。东布拉又写作冬不拉或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布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布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哈...

民族弦鸣乐器 135 阅读

合欢箫

合欢箫

合欢箫,是壮族一种奇特的嗓振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之畔邕宁县等桂南一 带农村。 我国常见的各种箫笛乐器,管身上都开有吹孔和按音孔。合欢箫虽然称作箫,但非常独特, 只管端开有吹孔,管身上却没有按音...

民族气鸣乐器 180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中国古代乐器《五弦》

五弦古代乐器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 舜 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汉 张衡《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 周 孔 之图书。 唐 韦应物《五弦行》: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新唐书礼乐志十...

乐器种类专题 88 阅读

略斗

略斗

略斗,苗族棰击膜鸣乐器。苗语略为木、斗为鼓,意即木制大鼓。又称竹龙。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地。? 在苗族民间,传说略斗是为纪念一位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而制作的,它是一种可以通神的乐器,只在节日祭祖...

民族膜鸣乐器 129 阅读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传说,马头琴最早是由察哈尔草原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做成的。苏和是由奶奶抚养大的,婆孙俩靠着二十多只羊过日子。苏和每天出去放羊,早晚帮助奶奶做饭。十七岁的苏和已经长得完全像个大人了。他有着非凡的歌唱天才...

乐器种类专题 62 阅读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外国打击乐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26 阅读

书鼓

书鼓

书鼓,是布依族、汉族棰击膜鸣乐器。布依族称手鼓。流行于贵州省及全国各地。 鼓框木制,呈扁圆形(图),两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边缘用鼓钉固定。规格大小不一,大者鼓面直径30厘米、鼓框高8厘米;小者鼓面直径22厘米...

民族膜鸣乐器 218 阅读

马头琴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汉语俗称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历史较短,是朝尔革新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

民族弦鸣乐器 33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