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瑶族曲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源于节日饮宴时的一种说唱土别。土别是劝酒时即兴编出的笑话或故事。铃鼓演唱时有人敲铜鼓助兴或帮腔,演唱者说、唱、舞并重,唱段多安排在故事的开头、高潮和结尾处,唱词韵律自由,四句一组,一、二、四句押尾韵,每句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不等。声腔则综合采用瑶族民歌。主要伴奏乐器为铜鼓和带铃的鼓棒,配以二胡、三弦、琵琶等丝弦乐器。新编曲目有《智斩栾平》等。
基本技巧
铃鼓也是手鼓的一种,所以自然各种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关。铃鼓也是手鼓的一种,所以自然各种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关。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铃鼓是个非常迷人的乐器呢。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后,铃鼓是个非常迷人的乐器呢。铃鼓的基本技巧可以分成这几种:打点、滚奏、FingerRoll、ThumbRoll、手腕/膝盖等。使用的场合各自不同,依照音量、速度、音色等要能自在的转换各种技巧才行。在讨论几种技巧前,要注意的是拿铃鼓时的姿势,由于铃会晃动和发生残响,把铃鼓维持45度的角度可以使铃声不会太短或太长。
(一)打点:一般是用左手握铃鼓和打滚奏,右手打节奏。从小声到大声,基本上都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最前端来打,打的位置在介于鼓边和鼓中央的中间,小声时靠近鼓边(鼓面的声音较小);大声时靠近中间(鼓面的声音较大)。再大声时,我们可以握起拳头,用第一和第二指节中的平坦之处来打。感觉上是在敲门一般。此时声音会变大,鼓面的共鸣声也变大。
(二)FingerRoll:把大拇指撑在中指之下,以支持中指的力量。轮音时将手指沿着鼓框由下而上的推动,手指接触位置是指尖和指腹的中间。多试几次掌握到适中的摩擦力,自然就可以练成。Roll的一开始加上一点点重音,像小鼓和定音鼓的轮音一般。
(三)ThumbRoll:和FingerRoll一样,只是改用大拇指的指尖。这两种技巧各有人爱用,找一种你喜欢的好好把他练好吧。除了大拇指外,其余四指沿着鼓框一起移动(没有碰到喔),这样子到停止的时候四指可以快速的转至鼓面上停住轮音。
(四)快速且小声时:可用毛巾卷成长统状,把铃鼓翻过来置于毛巾上,用两只手的手指尖来打鼓框处此时,声音会极小,只听的到铃的声音,而没有鼓面的声音。
(五)快速且大声时:当一只手来不及打的时候,我们开始要用到膝盖。铃鼓可以鼓面朝上或鼓面朝下,端视个人的喜好。先以手握拳,用整个手腕的甩动打第一下,第二下则由左手将整个铃鼓鼓面向下撞击膝盖要注意的是手打的地方和膝盖撞的地方是刚好在隔着鼓面对称的位置。铃鼓的角度要稍微调整,直到手和膝盖发出的音色是相同的。至于左脚踩的椅子,我觉得儿童用的爵士鼓椅非常适合,无论是大小或是可调整的高度。
另外要注意的是铃鼓很容易落在乐团的后面,因为铃会比鼓面晚一点点发出声音,所以在乐团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打在拍子前面一点,这样铃的声音才会和乐团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