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膜鸣乐器>

建鼓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0  

  建鼓,古称足鼓、晋鼓、楹鼓、植鼓、悬鼓。蒙古、满、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曾为历代宫廷所用。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青海等省区的喇嘛寺院及汉族广大地区。
  
  历史悠久,三千年前的商代至西周之际已有此鼓,是我国出现最早的鼓种之一,战国时代已广泛应用。《国语·吴语》中有:“载常(常:旗名,画日月于其端。)建鼓,挟经秉枹(经:兵书,枹:鼓棰。),万人以为方阵。”韦昭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礼记·明堂位》载:“殷楹鼓”。注曰:“楹,贯之以柱也。”战国时期铜器上镂刻的花纹图案和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中均有敲击建鼓的图像。汉代建鼓多以流苏羽葆为饰。汉代张衡《东京赋》:“鼓路鼓,树羽幢幢。”羽葆以翟尾(野鸡尾毛)做成,羽葆中间的幢上有流苏,用丝帛之类制成,可随风飘扬。《隋书·音乐志》载:“建鼓,夏后氏加足,谓之足鼓。殷人柱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之,谓之悬鼓。近代相承,植而贯之,谓之建鼓,盖殷所作也。”《旧唐书》与《隋书》所记相同。建鼓在壁画中较为少见,敦煌石窟唐代156窟壁画中有建鼓图像,但奏法完全不同,是一人背鼓在前面走,随后一人双手执鼓棰边走边奏,曾用于出行仪仗队和天宫伎乐中。此法至今仍在甘肃省河西广大地区的民间社火活动中沿用。明清两代宫廷一直使用建鼓。在明代中和韶乐和清皇朝祭司乐中,建鼓均为开典领奏乐器。沈阳故宫博物院也将此鼓收藏于历代宫廷乐器中。

  建鼓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百余件战国时期古乐器,其中有一面建鼓,这是目前所知我国年代最早的建鼓实物,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历史。鼓框木制,鼓身长约100厘米,两面蒙皮,鼓面直径80厘米,鼓身中间垂直贯穿一根直径7厘米的木柱,并牢固植于一个青铜盘龙鼓座上(图)。鼓座高50厘米、直径80厘米,由数十条青铜雕龙相互纠结盘绕而成,其中有十六条大龙对称缠绕,在每条大龙的头、身、尾部均攀附数条小龙,龙身上嵌绿松石,制作技艺无比精美。这面建鼓根据实物复原,植于原青铜鼓座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建鼓的鼓身长而圆,鼓体较大,中间稍粗,两端略细,两面蒙皮,用两棰击鼓一面,音量洪大,传播甚远。我国今日流传的许多大鼓,都起源于建鼓。到了清代,宫廷中使用的建鼓,工艺精致,鼓面直径73.7厘米,通体饰以金漆,鼓面绘以彩色双龙和彩色云纹图案,鼓座已衍变为十字形木制脚架,四脚之上均雕有兽饰,木柱的上端,盖以皇冠木架,架的四角垂以长长丝穗,木柱顶端立有一支金色飞禽为饰。内蒙古自治区喇嘛寺院中的建鼓,鼓身木制,鼓体短而圆,鼓长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30厘米。室内演奏时,将直贯鼓身的木柱插入木座,双手执棰击奏;室外演奏时,左手持握木柱,右手执单棰击奏,发音清脆明亮,用于寺院法事场合。
  
  1990年,江苏省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制成世界上最大的楹鼓。鼓身呈腰鼓状,鼓长350厘米、腰径25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134厘米,它比现存美国的世界上最大之鼓还长100厘米。它是根据山东曲阜文化工作者王明星整理的《礼记·明堂位》、《周礼》、《乐律全书》等文献中殷楹鼓的有关资料制作的,安置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已用于同年的山东省国际孔子文化节箫韶乐舞演出中。
  
  

相关文章 推荐

改革马头琴
人气:435
民族弦鸣乐器
改革马头琴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人气:79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适争
人气:89
民族弦鸣乐器
适争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人气:177
乐器种类专题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小提琴
人气:1084
西洋弦乐器
小提琴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人气:130
乐器种类专题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人气:224
乐器种类专题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中国古代乐器《铎》
人气:212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铎》
阿乌
人气:109
民族气鸣乐器
阿乌
弹布尔
人气:424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人气:197
乐器种类专题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彝族小三弦
人气:212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小三弦
八音鼓
人气:132
民族膜鸣乐器
八音鼓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人气:198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钹
人气:20945
西洋打击乐器

大家都在看

侗族的工

侗族的工

呈圆筒状。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鼓框用整段梅香雪 原木挖空制成,两端收束,中腰稍粗,鼓面直径50厘米、鼓高100厘米~150厘米,两端蒙牛皮, 边缘 用竹钉固定,鼓两侧置鼓环。系绳横吊于侗寨鼓楼中。以两棰击奏,...

民族膜鸣乐器 79 阅读

猪嘴鼓

猪嘴鼓

猪嘴鼓,壮族棰击膜鸣乐器。因鼓形似猪嘴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忻城县一带。 鼓框用整块榉木或柚木等硬质木料挖凿而成,呈空心圆锥体,上小下大,鼓框上端中间高、四周低、呈馒头形,单面蒙以猪皮,皮面除盖...

民族膜鸣乐器 193 阅读

萨满鼓

萨满鼓

萨满鼓,是蒙、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的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神鼓、抓鼓、手鼓、单环鼓,鄂伦春语称文土文。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区。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北方民族的先民曾在贝加...

民族膜鸣乐器 311 阅读

环鼓

环鼓

环鼓,回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宁夏、甘肃等省区。有单面和双面两种形制。 单面环鼓,鼓框铁圈制成,蒙以羊皮为鼓面,外观似团扇。鼓面直径30厘米,鼓框外围接一直径40厘米的铁圈,鼓框与铁圈之间以细铁条相连,铁条上串...

民族膜鸣乐器 193 阅读

光拢

光拢

光拢,又称光弄。傣族棰击膜鸣乐器。傣语光为鼓。拢或弄均为大,意 为大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等地。? 历史较久远,明代李思聪在《百夷传》中记述傣族风俗时曾写道:其...

民族膜鸣乐器 144 阅读

藏族的额阿

藏族的额阿

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

民族膜鸣乐器 133 阅读

抬鼓

抬鼓

抬鼓,又称水鼓。傣族、德昂族棰击膜鸣乐器。德宏地区傣语称梅藏嘎。德昂语称格楞当,为大鼓之意。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 历史悠久,早在五百多年前,傣族、德昂族民间就流传这种大鼓了。明代李...

民族膜鸣乐器 203 阅读

板鼓

板鼓

板鼓,因常与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又称单皮(一面蒙皮)、班鼓(过去戏班专用)。是纳西、土家、侗、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纳西族称环鼓。流行于云南、贵州、湖北、湖南 、广西、广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及全国各地。...

民族膜鸣乐器 273 阅读

圆鼓

圆鼓

圆鼓,是满族、朝鲜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满语称铜肯,又称抬鼓。朝鲜族又称扁鼓、民鼓。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行。 圆鼓原为满族萨满教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伴奏乐器。《满族祭神祭天典...

民族膜鸣乐器 260 阅读

双面鼓

双面鼓

双面鼓,又称两面鼓。傣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傣语称光萨、光边、光邦。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鼓身用整段芒果木、椿木挖空中间制作而成,外形呈圆筒状,两端鼓口直径不同,一端较大...

民族膜鸣乐器 230 阅读

达布尔

达布尔

达布尔,哈萨克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历史久远,古代曾有大小两种达布尔,鼓身均绘有哈萨克族风格的图案纹饰,并在木制鼓棰的尾端系有红绸条。古代曾用于抗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中,以...

民族膜鸣乐器 195 阅读

大鼓

大鼓

大鼓,藏、壮、瑶、苗、侗、彝、水、土家、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额阿。壮语称种劳。苗语称嗯铎。侗语称工。彝族称额格子嫫。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最为盛行。? 古往今来,大鼓一...

民族膜鸣乐器 641 阅读

蜂鼓

蜂鼓

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又以横置腹前演奏 而有横鼓之称。壮族还称岳鼓。瑶语称勐啯、如叨。毛南族称长鼓。此外,还有腰鼓、瓦鼓 、黄泥鼓之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

民族膜鸣乐器 205 阅读

达玛如

达玛如

达玛如,藏族、蒙古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又称达如、达日。蒙古语称丹不楞儿、布楞儿。 汉族称法鼓、拨浪鼓。流行于西藏、内蒙古自治区藏传佛教寺院中。 历史久远,其形近似古代无柄鼗鼓。是一种无木柄的小型双面细腰拨浪...

民族膜鸣乐器 160 阅读

神鼓

神鼓

神鼓,又称喇嘛鼓。是藏、蒙古、门巴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倍,译称查玛鼓。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喇嘛寺院。 历史较久远,这是喇嘛寺院里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宗教乐器。其鼓形似将扁鼓的...

民族膜鸣乐器 17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