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膜鸣乐器>

达玛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0  

  达玛,又称嘎阿。藏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昌都、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巴塘等地藏族宫廷歌舞乐队和藏传佛教寺院中。
  
  历史悠久,最早一直流传于西藏地区。但到了公元9世纪上半叶的朗达玛统治时期,佛教遭受破坏,歌舞被迫禁绝,达玛也曾失传达八百年之久。直到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时期(1642年—1682年),拉达克土王前来朝觐达赖时,达玛才随之再现于宫廷乐队。首先用于拉萨市布达拉宫嘎尔巴乐队,嗣后又流传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昌都向巴林寺、四川甘孜的甘孜寺和巴塘的昌宁寺等寺院。

  达玛

  鼓身多用黄铜铸造而成,个别用铝合金或木制作,外观与口小肚大的坛子相像(图)。鼓底较小,上部是鼓体直径最大处,顶部鼓口稍内收。达玛有大小两种规格,大鼓称达玛切,又称雄达玛或低音达玛,鼓高30厘米~34厘米、鼓面直径37厘米~41厘米、鼓体上部最大直径45厘米~50厘米、鼓底直径15厘米~18厘米、鼓底正中有一个直径1.5厘米的音孔;小鼓称达玛穷,又称雌达玛或高音达玛,鼓高16厘米~20厘米、鼓面直径29厘米~32厘米、鼓体上部最大直径31厘米~34厘米、鼓底直径12厘米~16厘米、鼓底正中小音孔直径0.6厘米。上端鼓面蒙以牦牛皮。蒙皮时间一般以藏历九月为佳,因为此时牦牛长得最肥壮,皮质也最好。蒙皮要用当天所宰之牦牛皮,皮板湿润易于拉伸。鼓皮周边扎有若干小孔,用整根细牦牛皮条穿入小孔并与鼓底皮圈往复串连、勒紧固定。松驰或绷紧皮条可以调节鼓皮的张力,改变鼓的音高。铜制鼓身外表多涂以银粉。鼓棰木制,棰长30厘米,棰头稍粗,尾端略细并系以红绸条为饰。
  
  演奏前,为使两鼓发音高低分明,常将达玛切的鼓皮用水浸泡,以使鼓音降低,而达玛穷的鼓皮则要在日光下曝晒或在火边烘烤,以使鼓音升高。达玛属于无固定音高膜鸣乐器,但大小两鼓音高常为五度关系。
  
  演奏时,奏者两手各执一棰。达玛切置于奏者右侧,达玛穷置于奏者左侧,两鼓用皮带或布带连结固定在一起,一人要同时演奏一对鼓。达玛既可坐奏,也可行奏。主要用于藏族宫廷嘎尔巴乐队伴奏宫廷歌舞、迎送达赖喇嘛、佛教寺院举行传召大法会迎请强巴佛等礼仪、羌姆和藏戏伴奏。一般在室内或园林中伴奏歌舞时,奏者多席地或坐在卡垫上随乐曲的需要而敲击演奏。每个鼓的下面都垫一个厚3厘米的环形布圈。达赖喇嘛远巡举行迎送仪式时,则要在户外行奏,将一对达玛分置于马背两侧,奏者骑在马上敲击,也可由一人背二鼓在前,另一人随后演奏。达玛发音坚实有力,音量洪大,音色明亮,传远效果好。演奏时使用的数量因地而异,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表演藏族宫廷歌舞时,要同时使用四对达玛,而在其他藏传佛教寺院和藏戏团,则要使用一对或两对达玛。
  
  

相关文章 推荐

八音鼓
人气:132
民族膜鸣乐器
八音鼓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人气:224
乐器种类专题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人气:130
乐器种类专题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钹
人气:20945
西洋打击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铎》
人气:212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铎》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人气:79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适争
人气:89
民族弦鸣乐器
适争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人气:197
乐器种类专题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人气:177
乐器种类专题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小提琴
人气:1084
西洋弦乐器
小提琴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人气:198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阿乌
人气:109
民族气鸣乐器
阿乌
彝族小三弦
人气:212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小三弦
弹布尔
人气:424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改革马头琴
人气:435
民族弦鸣乐器
改革马头琴

大家都在看

神鼓

神鼓

神鼓,又称喇嘛鼓。是藏、蒙古、门巴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倍,译称查玛鼓。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喇嘛寺院。 历史较久远,这是喇嘛寺院里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宗教乐器。其鼓形似将扁鼓的...

民族膜鸣乐器 176 阅读

猪嘴鼓

猪嘴鼓

猪嘴鼓,壮族棰击膜鸣乐器。因鼓形似猪嘴而得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忻城县一带。 鼓框用整块榉木或柚木等硬质木料挖凿而成,呈空心圆锥体,上小下大,鼓框上端中间高、四周低、呈馒头形,单面蒙以猪皮,皮面除盖...

民族膜鸣乐器 193 阅读

萨满鼓

萨满鼓

萨满鼓,是蒙、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的棰击膜鸣乐器。又称神鼓、抓鼓、手鼓、单环鼓,鄂伦春语称文土文。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区。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北方民族的先民曾在贝加...

民族膜鸣乐器 311 阅读

抬鼓

抬鼓

抬鼓,又称水鼓。傣族、德昂族棰击膜鸣乐器。德宏地区傣语称梅藏嘎。德昂语称格楞当,为大鼓之意。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 历史悠久,早在五百多年前,傣族、德昂族民间就流传这种大鼓了。明代李...

民族膜鸣乐器 203 阅读

达布尔

达布尔

达布尔,哈萨克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历史久远,古代曾有大小两种达布尔,鼓身均绘有哈萨克族风格的图案纹饰,并在木制鼓棰的尾端系有红绸条。古代曾用于抗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中,以...

民族膜鸣乐器 195 阅读

板鼓

板鼓

板鼓,因常与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又称单皮(一面蒙皮)、班鼓(过去戏班专用)。是纳西、土家、侗、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纳西族称环鼓。流行于云南、贵州、湖北、湖南 、广西、广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及全国各地。...

民族膜鸣乐器 273 阅读

达玛如

达玛如

达玛如,藏族、蒙古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又称达如、达日。蒙古语称丹不楞儿、布楞儿。 汉族称法鼓、拨浪鼓。流行于西藏、内蒙古自治区藏传佛教寺院中。 历史久远,其形近似古代无柄鼗鼓。是一种无木柄的小型双面细腰拨浪...

民族膜鸣乐器 160 阅读

蜂鼓

蜂鼓

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又以横置腹前演奏 而有横鼓之称。壮族还称岳鼓。瑶语称勐啯、如叨。毛南族称长鼓。此外,还有腰鼓、瓦鼓 、黄泥鼓之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

民族膜鸣乐器 205 阅读

侗族的工

侗族的工

呈圆筒状。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鼓框用整段梅香雪 原木挖空制成,两端收束,中腰稍粗,鼓面直径50厘米、鼓高100厘米~150厘米,两端蒙牛皮, 边缘 用竹钉固定,鼓两侧置鼓环。系绳横吊于侗寨鼓楼中。以两棰击奏,...

民族膜鸣乐器 79 阅读

双面鼓

双面鼓

双面鼓,又称两面鼓。傣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傣语称光萨、光边、光邦。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鼓身用整段芒果木、椿木挖空中间制作而成,外形呈圆筒状,两端鼓口直径不同,一端较大...

民族膜鸣乐器 230 阅读

环鼓

环鼓

环鼓,回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宁夏、甘肃等省区。有单面和双面两种形制。 单面环鼓,鼓框铁圈制成,蒙以羊皮为鼓面,外观似团扇。鼓面直径30厘米,鼓框外围接一直径40厘米的铁圈,鼓框与铁圈之间以细铁条相连,铁条上串...

民族膜鸣乐器 193 阅读

藏族的额阿

藏族的额阿

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

民族膜鸣乐器 133 阅读

光拢

光拢

光拢,又称光弄。傣族棰击膜鸣乐器。傣语光为鼓。拢或弄均为大,意 为大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等地。? 历史较久远,明代李思聪在《百夷传》中记述傣族风俗时曾写道:其...

民族膜鸣乐器 144 阅读

大鼓

大鼓

大鼓,藏、壮、瑶、苗、侗、彝、水、土家、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额阿。壮语称种劳。苗语称嗯铎。侗语称工。彝族称额格子嫫。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最为盛行。? 古往今来,大鼓一...

民族膜鸣乐器 641 阅读

圆鼓

圆鼓

圆鼓,是满族、朝鲜族混合击膜鸣乐器。满语称铜肯,又称抬鼓。朝鲜族又称扁鼓、民鼓。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行。 圆鼓原为满族萨满教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伴奏乐器。《满族祭神祭天典...

民族膜鸣乐器 26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