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气鸣乐器>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1  
  筚,傣族、黎族和克木人单簧气鸣乐器。因流行地区的不同,傣语又称筚姑、筚咪、筚朗、筚鹿、筚内、筚林当和筚端相等。克木语称筚等。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和海南省等地。
  
  关于筚的由来,傣家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个傣族青年,他酷爱唱歌,但总觉得歌声单调,故此内心十分苦恼。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慎跌落在一个深坑里。坑里住着一只会讲人话的大竹鼠,青年求竹鼠救他一命。竹鼠想尽办法都无能为力,最后便脱下自己尾巴上的皮筒,咬了七个洞,又从坑壁上啃下一片芦叶做了一个舌簧安在上面。竹鼠对着舌簧一吹,顿时传出了奇妙的乐声。青年顿时心花怒放,纵情高歌起来,一唱一和,歌声优美动听,这可引来了各种鸟雀,纷纷歇落在坑外的一棵黄竹枝上。鸟雀越来越多,黄竹压弯了腰,竹尖垂到了坑里。竹鼠叫青年抓住竹梢,把吹奏的乐器插在腰间,“哇”地叫了一声。鸟雀惊飞,黄竹往上一弹,把青年弹出坑外。深坑消失,竹鼠无踪,一支心爱的竹筚留给了傣族青年。从此,傣家人便有了筚这种乐器。
  
  傣族的筚,由管身和簧片构成。管身用细毛竹制作,上端留有竹节,中间竹节打通,下端敞口。规格尺寸差别较大,短者约有25厘米,长者可达75厘米。一般常见者,管长30厘米~35厘米、下口内径0.8厘米~1.2厘米、外径1.5厘米~2厘米。在近首端竹节处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的吹孔,孔长1.5厘米~2厘米、孔宽0.4厘米~0.6厘米,在吹孔嵌以簧片。簧片铜制,簧舌呈锐三角形。管身通常开有七个(前六后一)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数目也有不同,最少者四孔,最多者八孔,管身背面均开有一个高音按孔。吹孔和正面按音孔在一条直线上。
  
  演奏时,可以横吹或竖吹,各地方法不同。西双版纳地区的筚,管身粗而长,主要采用横吹法,将簧片部分置于两唇间吹奏。德宏和思茅地区的筚,管身细而短,主要采用竖吹法,将簧片含入口中。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下三孔。气息激发簧片并耦合几种不同长度的管内空气柱而振动发音。筚是定调乐器,一般有bB、C、bD、E和G等不同调别,音域为六度或八度。音色圆润、柔美,富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常用于独奏自娱,吹奏不限场合,较为自由,一般多在夜晚人静时分,无严格的禁忌。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还流行着一种对筚的演奏形式。两支大小相配、具有一定音高关系、可以重奏的筚,称为筚姑。其中粗大而较长的一支称作筚咪,勐海县称筚朗,它较一般的筚规格大一些,管长59厘米,管身开五个按音孔、一个气孔,其音列为c1、d1、e2、#f1、a1、b1。另一支细小而短的称做筚鹿,勐海县称筚内,它较一般的筚规格小些,管长26厘米~28厘米,管身开六个按音孔,管尾正、侧面各开一个气孔,其音列为:a1、#a1、b1、#c1、e2、#f2、a2(图)。它们既可重奏,又可单独演奏。两支筚重奏时,筚咪常用以模仿赞哈的唱腔,筚鹿为其曲调伴奏,构成富有特色的复调,演奏中有分有合,每逢乐句结尾时,多用八度音延长。重奏乐曲有《咧少调》(“咧少”为串姑娘之意)等。
  
  在思茅地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乡,流行的筚称作筚林当,管身长30厘米,它的构造较为独特,在管身上端簧片处戴有一个竹制的小吹嘴(又称小竹帽),使吹口处形成小气室,演奏时极为方便省力。此外,在德宏州还有一种管身尺寸相同、簧片采用薄木片制作的筚,称做筚端相,八孔,竖吹,可发出g—a1九个音,常用于山歌伴奏。
  
  筚在傣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最流行的吹奏乐器,又是傣族叙事性说唱赞哈调和山歌的主要伴奏乐器。在西双版纳的傣家寨,哪里有赞哈的演唱,哪里就有筚的悠扬乐声在飘荡。筚通常由男性吹奏,但演唱者男女均可,唱者往往用棕扇叶或扇子遮面。筚还是傣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的“红娘”,小伙子常用筚来向心爱的姑娘倾吐爱慕之情。

相关文章 推荐

改革马头琴
人气:435
民族弦鸣乐器
改革马头琴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人气:177
乐器种类专题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弹布尔
人气:424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小提琴
人气:1084
西洋弦乐器
小提琴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人气:79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人气:224
乐器种类专题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阿乌
人气:109
民族气鸣乐器
阿乌
八音鼓
人气:132
民族膜鸣乐器
八音鼓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人气:130
乐器种类专题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中国古代乐器《铎》
人气:212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铎》
彝族小三弦
人气:212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小三弦
钹
人气:20945
西洋打击乐器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人气:198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适争
人气:89
民族弦鸣乐器
适争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人气:197
乐器种类专题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大家都在看

塞箫

塞箫

塞箫,苗族吹口气鸣乐器。苗语称展尖,意为堵有软木塞的竹管。汉族称其为塞箫。流 行于贵州省兴义、安龙,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那坡和云南省广南、富宁等黔、桂、 滇三省区接壤的苗族地区。 管身竹制,多采用当地...

民族气鸣乐器 115 阅读

五月箫

五月箫

五月箫,瑶族支系排瑶吹口气鸣乐器。瑶语称嗯?凸,即五月伐竹制箫、吹箫之意,故 此得名。历史久远,在南宋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一书中,关于瑶族乐器的 记载有:笛,韵如常笛,此处之笛,概是今日之五月箫...

民族气鸣乐器 149 阅读

狍哨

狍哨

狍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桦树皮制成,故又称桦皮哨。鄂 伦春语称皮卡兰。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 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呼玛、...

民族气鸣乐器 183 阅读

骨笛

骨笛

骨笛,藏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是用鹫 鹰翅骨制 成,也称鹰骨笛。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

民族气鸣乐器 214 阅读

横笛

横笛

横笛,是朝鲜族边棱气鸣乐器。朝鲜语称则傣。流行于辽宁、吉林、 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古代的横笛,又称大咸,是用长短不同的竹子制成的,长者称大笭,中者称中笭,小者称小笭。又通称三竹...

民族气鸣乐器 451 阅读

芒筒

芒筒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管身竹制,由簧管和共鸣筒两部分组成(图)。簧管...

民族气鸣乐器 186 阅读

长号

长号

长号,古称长鸣、中鸣、招军、铜角、马吹等。是瑶、壮、苗、彝、哈尼、布依、土家、维吾尔、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瑶语称当嘹。彝语称大巴拉。布依语称莽列。维吾 尔语称卡奈依。汉族称大号、长尖、喇叭、尖子号等。流行...

民族气鸣乐器 278 阅读

库洛

库洛

库洛,克木人边棱气鸣乐器。克木语又称多、道儿。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勐腊、景洪等地。 管身用一截长40厘米~50厘米、直径1.5厘米~2厘米的薄壁长竹制作,竹管两端留节、不 通透。在距上 端竹节3厘米处,开有一...

民族气鸣乐器 226 阅读

嘟噜

嘟噜

嘟噜,黎族吹口气鸣乐器。黎语又称簇。汉语称洞箫。流行于海南省琼中、保亭、乐东 、昌江和海口等地。 管身用上端带竹节的细竹管制作(图),管长90厘米、管径1.8厘米~2厘 米。 上端管首竹节处开有一个发音孔,管身下部开有...

民族气鸣乐器 160 阅读

列都

列都

列都,拉祜族边棱气鸣乐器。又称都列、列嗄都、列古都,均为拉祜族气鸣乐器的泛称。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西盟等地。 管身竹制,多采用无节细竹管制成(图)。管长30厘米、上端...

民族气鸣乐器 104 阅读

斯布斯额

斯布斯额

斯布斯额,是哈萨克族边棱气鸣乐器。也译作斯布孜额、斯比斯额。流行于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布尔津、塔城、新源、乌苏、乌鲁木齐等地。 历史久远,成书于公元11世纪的古籍《突厥语大辞典》,其上载有斯布孜额为一种...

民族气鸣乐器 70 阅读

勒绒

勒绒

勒绒,又称松堪勒绒,是景颇族特有的吹口气鸣乐器。景颇语勒为直拿之意,绒 为优美动听。松堪是地名,为毗邻我国云南省的缅甸境内一个景颇族聚居村寨,也是乐器 的起源地。景颇语也称筚绒或拉绒。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

民族气鸣乐器 232 阅读

鼻笛

鼻笛

鼻笛,是高山族边棱气鸣乐器。又称鼻箫。高山语称帕努欧欧、勃里、拉里各丹。流行于 台湾...

民族气鸣乐器 213 阅读

短箫

短箫

短箫,朝鲜族边棱气鸣乐器,朝鲜语称单扫。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延 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历史久远,早在公元1世纪至10世纪初的朝鲜三国时期,短箫就已成为宫廷音乐中乡部 乐的主要乐器之一。两千年来...

民族气鸣乐器 209 阅读

巴葛丢冬

巴葛丢冬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由树皮管和木杆构成,采用同一根细树枝为材料,以选取粗细均匀,杆身顺直者为佳。民间...

民族气鸣乐器 17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