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弦鸣乐器>

赛依吐尔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1  
  赛依吐尔,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其名称来源于波斯语,“赛依”是数字“三”,“吐尔”为“琴弦”,即三弦琴之意。也曾译称赛依杜尔、赛依托尔。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其邻近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地。
  
  勤劳智慧的塔吉克人民,居住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东部。人人能歌善舞,每逢民族节日、婚礼和喜庆,都要载歌载舞、奏乐庆祝,并要举行赛马、叼羊等娱乐活动。在塔吉克的山村或牧场,都能听到爽朗的歌声和动听的乐声,看到舒展健美的民族舞蹈。
  
  赛依吐尔的外形像一个安了长柄的水瓢,形制和构造与流行于喀什一带的维吾尔族南疆弹布尔相似。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图)。多采用杏木、桑木、松木或柏木制作。最早的赛依吐尔,通体是用一块杏木挖制而成,共鸣箱和琴杆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别制作,经镶嵌粘接而成一体。琴身全长100厘米~116厘米。共鸣箱较小,呈半梨形的中空体,是在一块木料上挖凿出琴的腹腔,其上蒙以质地松软的松木或柏木面板,面宽12厘米~16厘米,面板中上部开有10多个圆形小音孔,孔径0.1厘米。琴杆较窄而长,正面为平滑的按弦指板,杆背呈光滑的圆弧状。琴头修直、平顶、无饰,与琴杆连为一体,不设弦槽。琴头上设有六个T形弦轴,三个竖立于琴头的正面,三个在左侧面,正、侧交错而置。琴马采用木制桥空马,琴底设有尾柱系弦。张有六条琴弦,原来使用肠衣弦,如今多采用丝弦或钢丝弦。定弦试音时,在琴杆上缠以13个弦品,常用羊肠弦或丝弦缠扎而成。塔吉克人在制作赛依吐尔时,常在琴杆和琴箱的背部刻出两道上下贯通的竖向阳弦纹,琴箱背部两侧则刻出三道横向阳弦纹,作为琴的外部装饰。
  
  1976年,正值十年动乱期间,笔者的挚友,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周宗汉先生,毅然从北京来到崇山峻岭的帕米尔高原,走山村、访牧场,听歌、观舞、会乐手,搜集整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素材,《塔吉克族的乐器》(载《乐器》1978.4~1979.1)一文,既是他心血的结晶,也是献给我国音乐事业的一支奇葩。他在塔什库尔干梯孜那夫乡,见到了一位95岁高龄的奥日曼老爹和他使用的赛依吐尔。琴身全长106.5厘米,共鸣箱面宽11.3厘米、箱厚9厘米,琴杆长75厘米、宽3.6厘米、厚3.2厘米,琴头宽2.1厘米、厚2.3厘米,是用一整块杏木挖制而成,蒙杏木薄板为面,琴杆修长,六轴六弦,背刻阳弦纹。
  
  演奏赛依吐尔时,将琴斜置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以食指弹弦发音,不戴指拨。相邻的两弦为一组,定弦方法较为独特,两条里弦与两条中弦为五度关系,两条外弦与中弦为小六度关系,外弦与里弦则为半音关系。常用定弦为:c1、c1、g1、g1、b、b或f1、f1、c2、c2、e1、e1、,音域b—b2或e1—e3,有两个八度。但一般为歌唱伴奏时,只用一个八度左右。赛依吐尔的品位排列也很特殊,它是在每个八度内平均设品七个,两品之间的音程小于平均律的一个全音,除五度和八度外,其它音程与平均律都有差异。演奏技巧丰富,左手有揉、吟、滑、抹等方法,右手有弹、挑、弹挑双弦、弹拨三弦和轻重扫弦等技法。赛依吐尔以演奏主旋律为主,音调富于装饰性,加以共鸣弦的伴奏,和音丰富,节奏铿锵而多变,具有独特的帕米尔高原色彩。除可以独奏、合奏外,常用于歌唱或舞蹈伴奏。较著名的乐曲有《柯克诺尔》、《候西比干》、《尼嘎尔》、《青岗吉力》和《向往自由》等。
  
  

相关文章 推荐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人气:197
乐器种类专题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八音鼓
人气:132
民族膜鸣乐器
八音鼓
彝族小三弦
人气:212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小三弦
钹
人气:20945
西洋打击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人气:79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人气:224
乐器种类专题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改革马头琴
人气:435
民族弦鸣乐器
改革马头琴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人气:130
乐器种类专题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小提琴
人气:1084
西洋弦乐器
小提琴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人气:198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人气:177
乐器种类专题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弹布尔
人气:424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阿乌
人气:109
民族气鸣乐器
阿乌
中国古代乐器《铎》
人气:212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铎》
适争
人气:89
民族弦鸣乐器
适争

大家都在看

竹琴

竹琴

竹琴,是傣族、佤族、克木人和控格人的打击弦鸣乐器。傣语称玎麦波,玎为琴,麦波为龙竹,意为竹琴。克木语称布领,控格语称泡玎,均为竹琴之意。又因其发音叮当作响,西双版纳一带又称其为叮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

民族弦鸣乐器 421 阅读

彝族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

彝族大三弦,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彝语称二合亚莫、三弦亚莫、达达。彝语二合为三弦、亚莫为大,直译为大三弦。历史悠久,形体硕大,音色浑厚,用于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曲靖地区路南彝族自治县、宜良、红河哈尼...

民族弦鸣乐器 177 阅读

苗族四弦

苗族四弦

苗族四弦,苗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那坡县。 结构、外形与月琴和彝族四弦相似。共鸣箱呈扁圆形,系用一整块扁圆形松木或椿木挖凿出 腹腔、使其成为琴框和底板,上面盖以桐木薄板为面,琴箱直径25厘米...

民族弦鸣乐器 170 阅读

角胡

角胡

角胡,是仡佬、苗、侗等族弓拉弦鸣乐器。仡佬族称博角尼,意即用牛角制成的琴。故又称牛角琴。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融水、三江等地。 外形与马骨胡近似。琴杆硬杂木制,当地多用硬度大的六角金木制成,全长70厘米...

民族弦鸣乐器 139 阅读

玎嘎那

玎嘎那

玎嘎那,傣族弓拉弦鸣乐器。是傣族张有一条弦的独弦琴。因琴筒蒙以笋壳为面,故汉称笋壳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和保山地区的潞江坝、上江等地。 形制较...

民族弦鸣乐器 83 阅读

玄琴

玄琴

玄琴,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玄鹤琴。历史悠久,形制独特。曾流行于吉林、辽宁等 省朝鲜族聚居地区。 1932年,在我国吉林省的集安县西冈,首先发现了公元3世纪5世纪时的高句丽古墓群,在其舞蹈奏乐壁画中绘有玄琴图像...

民族弦鸣乐器 235 阅读

玎俄

玎俄

玎俄,傣族弓拉弦鸣乐器。傣语玎为琴,俄为黄牛角,玎俄意为用黄牛角制成的琴。汉族称牛角琴、牛角玎或牛角胡琴。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琴杆木制,全长60厘米~70厘米(图),上端为琴头...

民族弦鸣乐器 222 阅读

小箜篌

小箜篌

小箜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角形箜篌。是竖箜篌之一种,属于竖箜篌中的较小者。历史久远,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长期流传于宫廷和民间,清代失传。20世纪30年代得以复兴,80年代推陈出新,...

民族弦鸣乐器 501 阅读

傣玎

傣玎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晋时期史称滇越,元明时期称其为百夷。明代中叶,能歌善舞的傣...

民族弦鸣乐器 147 阅读

彝族四胡

彝族四胡

彝族四胡,彝族弓拉弦鸣乐器。较汉族、蒙古族四胡体积小,音色脆亮。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永仁等地。 外形与京胡相似,琴筒为圆筒形,多使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成,筒长11.5厘米、直径6厘米,筒前口蒙以...

民族弦鸣乐器 80 阅读

巴朗孜库木

巴朗孜库木

巴朗孜库木,是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历史较悠久。它的外形和热布普十分相像,但形体较大。据说它是维吾尔族多朗热瓦普的前身,它们的形制有着明显的一致。原来多朗热...

民族弦鸣乐器 209 阅读

铁琴

铁琴

铁琴,藏族弓拉弦鸣乐器。藏语铁意为悠扬、慢,琴字源于汉语,意即发音悠扬之琴。又称太琴、特琴、铁胡。形制与内地的二胡基本相同,据传说:铁 琴是由云南传入西藏的。常用于重奏、合奏或为歌舞、藏戏伴奏。流行于西藏...

民族弦鸣乐器 249 阅读

琤尼

琤尼

琤尼,是壮族弓拉弦鸣乐器。壮语琤是数字七的语音,尼是壮族民间对乐器击打、拉奏等的统称。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柔晰,常用于独奏或合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 区河池地区东兰、凤山、巴马等桂西北壮族山区。 关于琤...

民族弦鸣乐器 161 阅读

达比亚

达比亚

达比亚,是怒族弹拨弦鸣乐器。怒语又称达边。当地汉族人称其为怒族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贡山、福贡和兰坪等地。 在怒族山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怒族孤儿,从小失去双亲,他无房...

民族弦鸣乐器 171 阅读

四弦胡

四弦胡

四弦胡,壮族弓拉弦鸣乐器。音色浑厚,用于民间歌曲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天峨县一带。 形制由琴筒、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图)。琴筒呈圆筒形,系用一截两端通透的毛竹筒制作,筒...

民族弦鸣乐器 17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