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音艾捷克〕
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工作者和乌鲁木齐依堤伯克乐器厂的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师合作,开始对三弦多朗艾捷克进行改革尝试。最早是将主奏弦增为四条,钢丝共鸣弦增至11条,其主奏弦定弦为:g、d1、a1、e2,共鸣弦定弦为:c、d、e、f、g、a、c1、d1、e1、g1、a1。嗣后,又将所有的共鸣弦删除掉,只保留了四条主奏弦。经过一段实践摸索,改革者放眼国内外拉弦乐器的制作经验,保留了原来多朗艾捷克具有民族风格的形体,加大了共鸣箱,去掉皮膜改蒙木制面板,设置内皮膜,扩大出音孔,增加按弦指板,添置弯月形琴座,终于改革制成新型四弦高音艾捷克。
〔中音艾捷克〕
20世纪60年代,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工作者和乌鲁木齐市依堤伯克乐器厂的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师合作,又改革研制成功中音艾捷克,共鸣箱较大,内装衬梁,在纵断面蒙内皮膜,面板上顺所绘花纹开有出音孔,琴箱右侧设圆形音窗,嵌以象牙制做的镂空花纹薄片,四轴、四弦,底部设有弯月形转动琴架。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中,收藏有两件中音艾捷克。其中一件共鸣箱呈圆球状,系由两个用核桃木旋成的半圆壳体组成,琴箱直径19.5厘米,正面蒙以鱼鳞松薄板为面,面径12厘米,在面板的右半侧,绘有民族图案纹饰,顺所绘花纹开有两个呈低音谱号的小音孔,在琴箱右侧上方开有一个圆形出音孔,孔径4.6厘米,上置骨制镂花音窗。琴箱内腔装有衬梁,在纵断面蒙以蟒皮内皮膜。琴头、琴杆用一整块色木制成,全长68厘米。琴头呈圆柱形,长21厘米、直径2.8厘米,顶端呈葫芦状,下开长方形弦槽,槽长10厘米、槽宽2厘米,两侧横置四个弦轴(左右各二)。弦轴色木旋制,轴长8.5厘米,轴顶呈葫芦形。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长30.5厘米、上宽2.7厘米、下宽4.2厘米,正面粘以红木指板。面板中部置有一个独特的木制长脚桥形琴马,右马脚压在面板上,左马脚穿过面板、伸入琴箱、顶在内皮膜上,将琴弦振动直接传导到内皮膜上引起共振。张有四条琴弦,采用中音提琴弦。琴箱下方设木制缚弦和弯月形转动琴架,使用中音提琴弓在弦外拉奏。此琴造型独特,制作精细,已被载入大型画册《中国乐器图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