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乐器种类专题>

三弦与胡琴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8-12-17  

  近现代常见的弹弦乐器三弦,是明清以来鼓书、弹词类说唱音乐曲种常用的重要伴奏乐器。近年来一些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存证实,它在宋、金时代即开始流行。它的出现与运用,与当时说唱艺术曲种的兴起和广泛传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今日所见历史上最早的三弦图像,是四川广元南宋墓出土的石雕三弦乐人图像(图30)。图中两位乐伎持三弦正在为一位表演伎人伴奏,另还有一乐伎正在击拍。河南焦作西冯封金墓也曾出土过演奏三弦的乐俑。可见这一乐器在宋金时代已被广泛使用。三弦形制的最大特点是琴杆细长而无品位,琴杆就是按音指板。这一特点给演奏带来不少方便:左手在指板(琴杆)上可以上下随意滑动求音,换把和转调都很自由灵活,尤其是可以演奏各种形态的滑音、装饰音,这就使得三弦弹奏的曲调能够很贴切地与腔调变化多端的说唱曲调配合,从而起到润腔托调、助语协韵的伴奏作用。正是由于这些演奏上的独特之处,使三弦这件乐器从宋元起直到近现代,一直被许多说唱艺术曲种采用为主要伴奏乐器。

三弦与胡琴

  “胡琴”这一称呼,原是唐宋间汉族地区群众对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弦乐器总称,如琵琶、竖箜篌、忽雷之类弹弦乐器,都可被泛称为“胡琴”,意为“胡人之琴”,所以那时它并没有专指拉弦乐器的意思。至近现代,中国民间通称的“胡琴”,却已变化为一类用马尾琴弓夹在琴弦之间擦奏的拉弦乐器总称,如常见的二胡、京胡、粤胡(高胡)、四胡等才被泛称为“胡琴”。胡琴称谓包容范围的这一历史性分化,大约始于拉弦乐器逐渐兴起并广而用之的宋代。据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载军歌诗“马尾胡琴随汉军,曲声犹自怨单于”所言,当时已有人将拉弦乐器称为“胡琴”了。

  迄今所知最早的拉弦乐器是宋代文献提到的两种在唐代出现的乐器“奚琴”和“轧筝”。

  奚琴,原是西北少数民族部落“奚”使用的乐器,所以被称为“奚琴”。它的形制是有鼗鼓似的琴筒,琴杆上有两支弦轴,张两条弦,用竹片做成的琴弓擦奏两弦发音。宋代陈旸的《乐书》中有奚琴图一幅(图31),所绘形制与今日的拉弦胡琴相似,被认为是当今拉弦胡琴的远祖。到了南宋,奚琴又写为“嵇琴”。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记载有一个关于它的音乐故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宫中举行盛大宴会,教坊乐师徐衍奉命为宾客演奏嵇琴助兴。当宴会进入敬酒程序时,徐衍演奏的嵇琴忽然断了一条弦,照理少了一条弦的嵇琴是无法演奏的,但他仍然继续表演,不另换琴,熟练地奏完了全曲,宴会上的人都惊叹不止,从此便有了“一弦嵇琴格”的独弦演奏方法。这一故事不仅表明宋代拉弦乐器的演奏技艺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同时也表明嵇琴在宋代已经是一件可以用于独奏的乐器了。

  轧筝,形制与筝相似,因不用手指弹奏而用竹片轧(擦)奏而得名。据唐皎然《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的“轧用蜀竹弦楚丝、清哇宛转声相随”诗句可知,唐代的轧筝常常用于歌曲的伴奏。宋陈旸《乐书》绘有轧筝图一幅,可以看出当时的轧筝有七条弦,可以奏七声音阶。擦奏琴弦的琴弓是制为“L”型的竹片(图32)。轧筝在元代时被称为“[上竹下秦]〔zheng争〕”。直到近现代民间还有轧筝遗物流传,如河北“武安平调”使用的“轧筝琴”;福建莆田“文十音”使用的“文枕琴”;广西壮族民间艺人使用的“瓦琴”等,都是古代轧筝的后裔。

相关文章 推荐

大家都在看

筚相

筚相

筚相,布朗族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傣族的筚传入布朗族,布朗族称傣族为相,故此,筚相 意为傣族的筚。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思茅地区澜沧、 墨江,临沧地区耿马、双江、永德、云县等地。 布朗族是云...

民族气鸣乐器 130 阅读

鹿笛

鹿笛

鹿笛,是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唇振气鸣乐器。又称鹿哨、?笛、鹿?两用笛。鄂 伦 春语称乌力安,又称呼鹿。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 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

民族气鸣乐器 130 阅读

双排弦箜篌

双排弦箜篌

双排弦箜篌,是我国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箜篌流传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沿袭着传入时的结构和外貌,但这种现象,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被改变了。乐器制作家韩其华在箜篌领域中首先创制成功双排弦箜篌,不仅使箜篌的...

民族弦鸣乐器 218 阅读

单簧管

单簧管

单簧管,又称黑管或克拉管(意大利语为Clarinetto,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

西洋木管乐器 1701 阅读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阮》简介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阮》简介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阮》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77 阅读

巴松

巴松

巴松,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本调为C调,音域都是大字一组降B-小字一组降B(三个八度)。 简介 大管(巴松)Bassoon 巴...

西洋木管乐器 2364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毛员鼓》

中国古代乐器《毛员鼓》

毛员鼓是一种双面拍打的腰鼓,其演奏方法与和鼓大致相同,但鼓身比和鼓略短。唐乐中多见龟兹乐使用。 在永陵石刻中,毛员鼓伎身体微侧,右手扬起较低,拇指斜放掌心,仿佛是用指尖拍打。其头向左倾,又似乎是在随着...

乐器种类专题 61 阅读

印度竹笛bansuri简介

印度竹笛bansuri简介

印度的竹笛是印度非常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出生在印度西部山区的牧牛神(krishna)他被认为是竹笛之王,他自己的笛子名叫bansuri。 印度竹笛不同于中国竹笛,印度的竹笛一根笛子就一根竹节,竹壁很薄,印度笛都是用...

乐器种类专题 286 阅读

蒙古族四胡

蒙古族四胡

蒙古族地区流行的四胡(图),形制和汉族地区的四胡相同,常使用红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弦轴和轴孔无锥度,利用弦的张力紧压轴孔以固定,有的还在琴杆、琴筒上镶嵌螺钿花纹为饰,细竹系...

民族弦鸣乐器 282 阅读

瓦格洛

瓦格洛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管身竹制,外观与汉族的牧童笛相似(图)。制作时多就地取材,故规格尺寸很不一致, 一般管身全...

民族气鸣乐器 182 阅读

乌孜别克热瓦普

乌孜别克热瓦普

乌孜别克热瓦普,是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新型热瓦普、改革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尤以乌鲁木齐、喀什、伊宁等城市最为盛行。 能歌善舞的乌孜别克族人民,居住于新疆城市经商,在长期的...

民族弦鸣乐器 155 阅读

外国弦乐器《低音提琴》简介

外国弦乐器《低音提琴》简介

外国弦乐器《低音提琴》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79 阅读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箫》简介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箫》简介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箫》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58 阅读

波晓呼

波晓呼

波晓呼,布依族吹口气鸣乐器。布依语波为吹,晓呼为两支管,意即两支吹管。故又称双箫或双笛。流行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三都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等地。 为形制、音高、音色相同的两支箫管。管身竹制,采...

民族气鸣乐器 161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大型建鼓》

中国古代乐器《大型建鼓》

中国古代乐器《大型建鼓》...

乐器种类专题 11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