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乐器种类专题>

古代弹弦乐器:忽雷简介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8-12-20  

  忽雷:我国古代弹弦乐器。忽雷在古代又称“胡琴”、“二弦”,马上弹奏,《文献通考》把它列入琵琶类,叫作“忽雷琵琶”。最初流传在西南地区,称为“龙首琵琶”,在唐代极为盛行,后世鲜有记载。

  早在公元4世纪时,印度西部的阿旃陀壁画中,已有了琴身呈棒状、梨形的琵琶。汉魏以来,西域乐人通过“丝绸之路”奔集中原献艺定居,带来了经由龟兹而传入的西域曲项琵琶。

  公元8世纪时,在我国的南诏(古代云南大理一带),曾流传着和忽雷相像的乐器——龙首琵琶。这种棒状梨形的龙首琵琶,于贞元年间经四川成都传入长安。《旧唐书·南蛮传》载有:“唐贞元间(公元785年—804年)南诏乐器有龙首琵琶一,如龟兹制,而项长二尺六寸余,腹广六寸,二龙相向为首,有轸柱各三,弦随其数。”

古代弹弦乐器:忽雷简介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和北宋钱易《南部新书》所载,公元780年(建中元年),唐德宗李适登基皇位,当朝宰相(一说为镇海节度使)韩滉出使四川,于骆谷偶得一坚实、贵重之奇木,请名匠制成二琴,名为大、小忽雷,奉献皇帝李适。《南部新书》记此史实较详:“韩晋公(即韩滉)在朝,奉使入蜀。至骆谷(在今陕西省咸阳地区周至县西南)山椒,巨树耸茂可爱,乌鸟之声皆异。下马,以探弓射其颠,枝柯坠于下,响震山谷,有金石之韵。使还,戒县尹募樵夫伐之,取其干,载以归。召良匠斫之,亦不知其名。坚致如紫石,复金色线交结其间。匠曰:‘为胡琴槽,他木不可并。’遂为二琴,名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因便殿德皇言乐,(滉)遂献大忽雷入禁中所有,小忽雷在亲仁坊里。” 我国唐代制造的大忽雷和小忽雷杰作,现仍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大忽雷传为唐以后所仿制,小忽雷则为唐代珍品。

  到唐文宗李昂(827——840)时,小忽雷仍藏内府之中。公元841年,武宗李炎即位后,追怨文宗嫉恨士良,凡乐工、内待受宠者,都要受到诛贬之罪,弄得乐府空荡,小忽雷也不知流落何方。

  直到清康熙三十年(1691)时,著名诗人孔尚任(1648——1718)才在北京得到小忽雷,并在小忽雷的一对牙轸上,刻着他的题诗。据清代文人桂馥(字未谷)的《晚学集》记述,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孔尚任去世后,其子携琴入都,遗于道左,为王斗南得之。王氏在干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之前,又将小忽雷赠与孔泗源。后又由嘉兴的伊汤安处转至桂林的亲缘继昌所藏。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继昌将小忽雷赠与山东诸城名士刘燕庭,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刘氏嫁女,小忽雷又作为嫁妆,归华阳的卓海帆所有。宣统二年(1910年),安徽贵池学者刘世珩(1863年—1926年),由北京的卓家购得此琴后,将其斋名为“小忽雷阁”,邀请近代文学家林纾(1852年—1924年)作《枕雷图记》,他自己也作有《小忽雷传奇跋》。刘世珩去世后,族人刘子鹤自称与其有债务,将小忽雷拐骗到手,转售英商。后又为浙江湖州南浔名收藏家刘晦之所有。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文物部门才从刘氏老人处,收购到这件流传民间千余年的古代乐器小忽雷,调拨给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件稀世珍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大忽雷和小忽雷是我国古代精巧绝伦的两张琵琶。它们的出现和演变,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的美谈。相传公元781年,曾任唐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大书画家韩滉,在四川骆谷地方发现了一株奇树,便命知县派工匠砍伐下来。该树木质坚硬,敲上去发出金石之声,看树纹有金色交织其间。于是,他请技艺高超的琴工制出两张琴,名日大忽雷、小忽雷。这样宝贵的琴,韩滉未敢私留,献给了唐德宗。

  公元835年,宫廷发生了“甘露之变”,宦官仇士良专权,纵禁兵血洗宫廷。从此,大、小忽雷即流落到民间。此时,宫中有个姓郑的女音乐家,因她是宫女中的艺官,人呼郑中丞。她文化教养好,通经史,能诗善画,会奏多种乐器,尤精于琵琶。她曾经弹过小忽雷,后来因小忽雷的匙头坏了,被送到崇仁坊赵家去修理。一天,唐文宗听郑中丞弹琴,嫌曲调悲凉,龙颜不悦,命太监将她勒死。扔到河里。当时有个叫梁厚本的宫中官吏正在河边钓鱼,忽见河上漂着一件东西,大约有六尺多长,两人合抱那么粗,用锦缎帛绸缠着。梁厚本忙命人捞上岸来,里面原来是一口棺材。打开一看,内有一具女尸,面貌如生。解去脖子上的绸帛,口里似乎还有气,灌以米粥,竟苏醒过来。她就是郑中丞,后来成了梁厚本的小妾。梁厚本听郑中丞讲小忽雷在崇仁坊赵家,花了很多钱,终将小忽雷赎回。郑中丞见到自己弹过的乐器,恍如隔世,万分高兴。但她白天不敢弹奏,只有在晚上才能轻轻弹奏拨。有时把小忽雷抱在怀里,自言自语地说:“琴啊!琴啊!人们说‘偷生儿子畏人’,我和你是同样的命运啊!” 有一天,天气晴和,梁厚本和妻子在花下饮酒,郑中丞在旁弹起小忽雷,梁厚本高兴极了。想不到这时宫中黄门侍郎放鹞子从墙外经过,听到了琵琶声,他暗暗说道:“这曲子我在宫中听过,这不是郑中丞弹小忽雷吗?郑中丞已死,被抛到御河里了,难道说这是她的鬼魂在泣诉吗?黄门侍郎把这怪事告诉了皇帝。文宗得知郑中丞还活着,又是惊喜又是后悔,后悔对郑中丞的赐死太过分了。当听说她现在已经给梁厚本作妾时,不但没有责怪,反而给了他们夫妻很多赏赐。”

  到了清代,著名戏曲家孔尚任于1698年在北京得到了小忽雷,十分欣喜,便和友人顾彩(顾天石)把郑中丞与小忽雷的故事编成戏剧《小忽雷》,并在琵琶上题诗寄思古之幽情。后来,小忽雷辗转流传,到了本世纪初,一位名叫刘世珩的人刊印《小忽雷》传奇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收藏小忽雷的收藏家就把这珍贵的琴送给了他。为此,他特地建了“小忽雷阁”,邀请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林琴南等至阁中,听高级乐师弹奏。事有凑巧,就在“小忽雷阁”听琵琶的乐师中,有个人叫张瑞山,他说三十年前曾买到一把二弦琵琶,样子很古老。取来一看,正是大忽雷。于是,张瑞山割爱,把大忽雷也送给了刘世珩。刘世珩把“小忽雷阁”改名为“双忽雷阁”,又收集了所有关于大、小忽雷的记载、诗歌,编辑成《双忽雷本事》一书,1911年在天津出版。

  “忽雷”之名,一般都解释为弹起来“忽忽有雷声”,所以得此名,但另一种解释认为是“鳄鱼”,水浒中朱贵的绰号“旱地忽律”,即是旱地上的鳄鱼,“忽律”“忽雷”音近,当是音译中的转变。

  关于它的形制《辞海》载:“颈长身细,无品;张二弦,形似琵琶。有大忽雷、小忽雷两种。”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小忽雷琴身全长47.8厘米,腹宽13厘米,由整块硬木制作而成,下部雕凿出椭圆形的腹腔,上面蒙以蟒皮,往上为细长的琴颈,琴头的顶端,雕刻着极为精致的龙头,在龙嘴里还含着一粒活动的小圆珠,琴头的左侧,并列着一对用象牙制作的琴轸。在龙头之下,正面刻有篆书银嵌“小忽雷”三字,背面刻有“臣滉手制恭献建中辛酉春” 楷书十一字。大忽雷,琴长91厘米,腹宽20.8厘米,形制与小忽雷略同,都是龙首两弦,项中无品,弦吞入龙口,一珠中分为二,以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在龙首之下,刻有篆书“大忽雷”三字。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曾制作小忽雷、忽雷和大忽雷各一件,其形和唐制忽雷有很大不同,两弦小忽雷和三弦忽雷,琴箱呈扁圆形,作为中音弹拨乐器使用的六弦大忽雷,琴箱则为椭圆形,它们的琴杆修长,琴头不加饰,共鸣箱蒙以蟒皮,外形与三弦十分相像。

  小忽雷不但是一件极为精致的工艺品,也是现存古代乐器中的珍品,对研究唐代音乐有着重要价值。它和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的唐代琵琶一样,同为音乐史上的奇珍异宝。

  1994年,上海市崇明县文化馆王霖先生,在《乐器》上发表《唐宫秘器大小忽雷觅踪》长篇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韩滉所制的小忽雷千余年的流向和有关陈文,证实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小忽雷确为韩滉所制,并澄清了昔日的一些不实传闻。王霖先生认为:唐制小忽雷整体比例恰当,重心稳定,无相无品,按弦灵活方便,演奏得心应手,可运用多种演奏技巧。由于共鸣箱正面蒙皮,背为檀木,音色清越而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他建议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研究小组,探测其结构和音响奥秘,仿制出系列乐器,使声部俱全,试以指弹或拨弹,试以独奏或多种演奏形式。并望作曲家谱写“忽雷曲”。拜读王霖先生这篇觅踪五载、心血结晶的大作之后,笔者非常钦佩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全力支持他的建议。正像他在文章结尾时写道:“忽雷这件千年前的唐宫古乐器,必将以绚丽姿态在新时代乐苑中争艳斗妍,溢彩流香。”

相关文章 推荐

八音鼓
人气:132
民族膜鸣乐器
八音鼓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人气:197
乐器种类专题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彝族小三弦
人气:212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小三弦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人气:177
乐器种类专题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人气:198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人气:224
乐器种类专题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适争
人气:89
民族弦鸣乐器
适争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人气:130
乐器种类专题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改革马头琴
人气:435
民族弦鸣乐器
改革马头琴
小提琴
人气:1084
西洋弦乐器
小提琴
弹布尔
人气:424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人气:79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中国古代乐器《铎》
人气:212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铎》
钹
人气:20945
西洋打击乐器
阿乌
人气:109
民族气鸣乐器
阿乌

大家都在看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乐器种类专题 79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小型建鼓》

中国古代乐器《小型建鼓》

中国古代乐器《小型建鼓》...

乐器种类专题 215 阅读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羽管键琴羽管键琴的制作起源于15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传播到欧洲各国。意大利羽管键琴轻便高雅,属于真正的弦乐乐器。在形制上与现代的三角钢琴相似,但琴弦是用羽管拨奏而不是用琴槌敲击。每根弦是由固定在每个琴...

乐器种类专题 227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札木聂》

中国古代乐器《札木聂》

中国古代乐器《札木聂》中国古代乐器《札木聂》...

乐器种类专题 160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葫芦丝》

中国古代乐器《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

乐器种类专题 176 阅读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215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杖鼓》

中国古代乐器《杖鼓》

杖鼓,是中国古代细腰鼓类乐器,东传高丽后成为朝鲜族的重要击膜鸣乐器。杖鼓清代后在中原几乎消失,如今汉族地区唯一留存的是福建杖鼓。朝鲜杖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

乐器种类专题 210 阅读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管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从公元前3世纪起源至今,管风琴的发展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这个进程也可以说是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管风琴还有着所有乐器中最复杂、最庞大的结构:多层的键盘,...

乐器种类专题 224 阅读

磬的历史介绍

磬的历史介绍

磬是一种石制的乐器,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可能源于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磬在远古时代称作石和鸣球,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石磬,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

乐器种类专题 140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马头琴》

中国古代乐器《马头琴》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马头琴(mǎ tu qn),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

乐器种类专题 113 阅读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简介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简介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69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象脚鼓》

中国古代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是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象脚鼓还受到傣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象脚鼓鼓身常有图饰,图形多为孔雀,有时象脚鼓在舞动...

乐器种类专题 104 阅读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阿尔卑斯号角长3.5米左右,重3公斤,用挖空的杉木做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最具瑞士民间特色的吹奏器。 表演时,演奏者喜欢穿上民族服装,并伴以抛掷国旗和演唱变嗓山歌助兴。阿尔卑斯号角能独奏、双人奏、三重奏...

乐器种类专题 228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金口角》

中国古代乐器《金口角》

乐器名。即唢呐。形似喇叭。因其两端以铜为口,故名。《北堂书钞》卷一二一引 晋 陶侃 表:伏维武库倾荡,宿卫有阙,辄简选其差可奉献金口角一双。...

乐器种类专题 183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拉布卜》

中国古代乐器《拉布卜》

中国古代乐器《拉布卜》...

乐器种类专题 7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