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萨它尔》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7-09-21  

  萨它尔,维吾尔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塞他尔”,波斯语“萨”为“三”、“它尔”是“弦”,意思是3根弦的乐器。其历史悠久,外形与弹布尔相似,音色明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演唱“十二木卡姆”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十四至十五世纪已流传在南疆喀什一带,后传至北疆和东疆,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称塞他尔。《律吕正义后编》:“司二弦一人,回名塞他尔”。

  历史较为悠久,据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文手抄本)中记载,早在十四、十五世纪时,维吾尔族民间已经出现这种乐器,并已有著名的演奏家了。它最早流行于南疆喀什、莎车一带,后来逐渐传至北疆各地。清《皇朝礼器图式》将其列入宫廷回部乐,称其为塞他尔。《清史稿》(卷一一)载:“塞他尔,形如匕,丝弦二,钢弦七,木柄通槽,下冒以革。面平背圆,柄有线箍二十三道,如琵琶之品。以九轴绾弦,柄端二轴绾丝弦。……以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这一记载与后来的萨它尔已有很大区别。20世纪50年代,萨它尔又流传到哈萨克族人民聚居的边城伊宁。如今它已流行全疆各地,成为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拉弦乐器。

  民间传统的萨它尔,形制和维吾尔族弹弦乐器弹布尔非常相似,外观像

  一支长柄水瓢,通体用桑木制作,全长130厘米——148厘米(图)。共鸣箱呈瓢形,系用一整块桑木挖凿出腹腔后,其上蒙以桑木薄板而成,面板上部开有出音孔。琴杆较长,呈半圆形柱状体,上端为琴头,平顶无饰,正面和左侧设有九至十七个T形弦钮,下设山口。琴杆正面为按弦指板,其上缠有十八个丝弦品位,有的还在面板上设有高音品位。面板下部中央置有木制长桥形琴马。张有九至十七条金属弦,其中右侧第一条外弦为主奏弦,使用铜弦,其余均为钢丝共鸣弦,弦的下端系于尾柱上。琴弓为木制弓杆,张以马尾弓毛,与小提琴弓近似。

中国古代乐器《萨它尔》

  改革萨它尔,又称中音萨它尔,维吾尔族弓拉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乌鲁木齐市依堤伯克乐器厂在维吾尔族音乐工作者的协助下,制成改革萨它尔。琴体仍用桑木制作,较传统萨它尔稍短,全长120厘米。共鸣箱较大,系用十一块木板条经浸泡、烤弯后拼粘而成,正面蒙以拱形鱼鳞松薄板,以抗琴弦压力。琴箱最宽处20厘米、最厚处14厘米。琴杆稍短,上窄下宽,正面增设了一层按弦指板,其上的品位也由丝弦或牛筋弦品改为固定塑料品。有的还增加了木制缚弦板。张十三条琴弦,主奏弦采用大提琴弦,定弦c,十三条共鸣弦定弦分别为:c、c、d、e、g、a、c1、d1、e1、g1、a1、c2,音域c—c2,有两个八度。音色明亮浑厚。与此同时,还制成高音萨它尔,琴体全长87厘米,共鸣箱等部分相应缩小。

  改革萨它尔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它与高音萨它尔在乐队合奏或伴奏中,音色和谐、音响效果良好。独奏的曲目不多,常采用“木卡姆”的音乐,较著名的有《木夏乌热克木卡姆间奏曲》等。在乐队合奏中,常为“木卡姆”和“麦昔若普”伴奏。演奏“木卡姆”时,多以“弹弦”奏法开始,待歌声出现后,才用弓拉来伴奏。它演奏“木卡姆”的散板序唱,多采用长弓、连弓,音调悠扬、节奏自由;而用短弓、快弓演奏“麦昔若普”乐曲时,旋律欢快、热烈活泼,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演奏时,奏者多席地盘腿而坐、将琴箱竖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主奏弦。共鸣弦不拉奏,只起音响共鸣作用,以增强音量和丰富音色。由于琴杆较长,音位较宽,左手常以食指为主,兼用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小指使用较少,尤其食指在演奏中起着主要作用,无论是级进还是跳进的旋律,都习惯于食指按弦。萨它尔是维吾尔族民间艺人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由主唱者自拉自唱,所以主奏弦的定弦也多随演唱者的嗓音而定。在喀什、莎车和伊宁等地,主奏弦多定弦为c或d,音域c—c2或d—d2 。共鸣弦定弦为:G、c、d、e、g、a、c1、d1、e1、g1、a1、c2或c、d、e、g、a、c1、d1、e1、g1、a1、c?2、d?2。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浑厚。弓、指法技巧较为丰富,常用的弓法有连弓、分弓、长弓、短弓、顿弓、跳弓和碎弓等;指法有揉音、擞音、打音和滑音等。在维吾尔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萨它尔已成为离不开的拉弦 乐器。独奏曲有《拉克木卡姆太孜迈尔乎里》等。著名演奏家有吐尔迪阿洪、乌买尔阿洪等 。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支维吾尔族的萨它尔,全长139厘米。共鸣箱瓢形,用一块桑木挖制而成,蒙以桑木薄板为面,琴箱长39厘米、最宽处16.5厘米、最厚处15厘米,面板上方开有四个圆形小音孔、呈菱形排列。琴杆桑木制,长100厘米,上端为琴头,平顶无饰,设有十三个T形弦钮(正五左八),正面弦钮下方设有山口。琴杆正面为按弦指板,中、下部缠有十六个牛筋弦品。面板下方置硬木制长桥形琴马,张十三条金属弦。此琴制于1958年,工艺较为精细,琴箱背板上镶嵌有黑白相间的骨制图案花纹,通体髹以棕色油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赠予的藏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大家都在看

印度竹笛bansuri简介

印度竹笛bansuri简介

印度的竹笛是印度非常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出生在印度西部山区的牧牛神(krishna)他被认为是竹笛之王,他自己的笛子名叫bansuri。 印度竹笛不同于中国竹笛,印度的竹笛一根笛子就一根竹节,竹壁很薄,印度笛都是用...

乐器种类专题 286 阅读

巴松

巴松

巴松,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高音富于戏剧性,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本调为C调,音域都是大字一组降B-小字一组降B(三个八度)。 简介 大管(巴松)Bassoon 巴...

西洋木管乐器 2364 阅读

乌孜别克热瓦普

乌孜别克热瓦普

乌孜别克热瓦普,是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新型热瓦普、改革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尤以乌鲁木齐、喀什、伊宁等城市最为盛行。 能歌善舞的乌孜别克族人民,居住于新疆城市经商,在长期的...

民族弦鸣乐器 155 阅读

波晓呼

波晓呼

波晓呼,布依族吹口气鸣乐器。布依语波为吹,晓呼为两支管,意即两支吹管。故又称双箫或双笛。流行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三都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等地。 为形制、音高、音色相同的两支箫管。管身竹制,采...

民族气鸣乐器 161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毛员鼓》

中国古代乐器《毛员鼓》

毛员鼓是一种双面拍打的腰鼓,其演奏方法与和鼓大致相同,但鼓身比和鼓略短。唐乐中多见龟兹乐使用。 在永陵石刻中,毛员鼓伎身体微侧,右手扬起较低,拇指斜放掌心,仿佛是用指尖拍打。其头向左倾,又似乎是在随着...

乐器种类专题 61 阅读

瓦格洛

瓦格洛

瓦格洛,是佤族吹口气鸣乐器。佤语又称蔚格利、著。汉族称小独笛。广泛流 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管身竹制,外观与汉族的牧童笛相似(图)。制作时多就地取材,故规格尺寸很不一致, 一般管身全...

民族气鸣乐器 182 阅读

单簧管

单簧管

单簧管,又称黑管或克拉管(意大利语为Clarinetto,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

西洋木管乐器 1701 阅读

筚相

筚相

筚相,布朗族单簧气鸣乐器。相传傣族的筚传入布朗族,布朗族称傣族为相,故此,筚相 意为傣族的筚。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思茅地区澜沧、 墨江,临沧地区耿马、双江、永德、云县等地。 布朗族是云...

民族气鸣乐器 130 阅读

蒙古族四胡

蒙古族四胡

蒙古族地区流行的四胡(图),形制和汉族地区的四胡相同,常使用红木、紫檀木制作,琴筒多呈八方形,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弦轴和轴孔无锥度,利用弦的张力紧压轴孔以固定,有的还在琴杆、琴筒上镶嵌螺钿花纹为饰,细竹系...

民族弦鸣乐器 282 阅读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阮》简介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阮》简介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阮》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77 阅读

双排弦箜篌

双排弦箜篌

双排弦箜篌,是我国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箜篌流传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沿袭着传入时的结构和外貌,但这种现象,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被改变了。乐器制作家韩其华在箜篌领域中首先创制成功双排弦箜篌,不仅使箜篌的...

民族弦鸣乐器 218 阅读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箫》简介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箫》简介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箫》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58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大型建鼓》

中国古代乐器《大型建鼓》

中国古代乐器《大型建鼓》...

乐器种类专题 117 阅读

鹿笛

鹿笛

鹿笛,是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唇振气鸣乐器。又称鹿哨、?笛、鹿?两用笛。鄂 伦 春语称乌力安,又称呼鹿。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 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

民族气鸣乐器 130 阅读

外国弦乐器《低音提琴》简介

外国弦乐器《低音提琴》简介

外国弦乐器《低音提琴》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7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