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乐器种类专题>

排萧介绍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8-12-21  

  排萧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中国、南美洲、欧洲、非洲古代都有发现,用若干长短不同的木管或竹管连接起来,直接用口吹,每个管发出一个音,通过连续吹不同的管展现旋律。排萧属“吹孔气鸣乐器”,以竹制作,长约80公分左右,紫竹箫约6—8个竹节。排萧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哀郁,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震动力。排萧在汉代鼓吹和隋唐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从春秋至唐末的1600多年间,排箫的管数和长度均不同,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乐器匠师的改进,直到清代才由依次渐短的单凤翼,改为对称的双凤翼形制,并且按律进行编管,箫管的箍子也由绳拴竹捆改成木制套架。

  排萧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哀郁,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震动力。特别是弱奏时的余音,袅袅不绝,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感。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柔中有刚,温婉中又含有内在的力度,适合表现明朗空阔的意境。高音区发音清越明亮,但稍嫌紧张锐利。一般说来,箫多使用中、低音区,而较少用高音区。

排萧介绍

  排箫的音色类似箫,婉转柔美,余韵深长,但比箫更为质朴,更具原始风味。其发音也比箫更清脆、圆实,更具空漠的效果,音量不很大,但其穿透力和共呜性均很强,听其吹奏,其音犹如从肺腑的底部滚沸震荡而出,特别适宜于演奏深婉、柔美的抒情乐曲。在管乐器中,排箫虽和箫同类,但仍有独具的特色和能力。在现代,有人亦用排箫来演奏通俗歌曲或轻音乐,效果亦很好。

  排萧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明晰的穿透力,排萧的乐声仿佛如从远处飘至,但仍清晰可闻,舒缓而悠扬。

  外观形状

  排萧属“吹孔气鸣乐器”,以竹制作,长约80公分左右,紫竹箫约6—8个竹节。其形制为:上端封口(或开口)的竹节边缘开吹孔,管身一般开有指控6个,前5孔,后1孔,下方另有两对音孔,底端为开管,音程为两个八度,经训练还可奏出超吹4度音程,但不常用。

  早在几千年前,萧就在中国民间流传了。那时的萧均为单管的言萧。后来人们发现,不同长度的管子能够发出不同高度的乐音,于是就发明了排萧。汉代以后,出现一种等管形制的排萧,各管的长度相似,但管内以蜡封底、蜡底的高低形成管身的长短,从而吹出不同的音高。唐杜佑《通典》载:“萧,编竹有底,大者23管,小者16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有唐代等管形制的排萧残件,原18根一组,尚存9根,长23.7——28.8厘米。管内以填塞纸粒以调整音高。元、明时起,排萧改为精致的椟萧。通常16管,管外加有木制地壳,油漆光亮,绘以彩风。到清代,排萧出现双翼型椟萧,亦16管,分左右两列,依次件短,如风张开的两翼。到近代以后,排萧受到其他乐器的冲击,渐渐失传,几成绝响。直到80年代初,吉林省歌剧院石家环在原萧造型基础上,研制成功双排管加键排萧。使排萧的演奏更为灵活方便,即可演奏活泼、快速的复调音乐,也能吹奏悠扬、舒缓的抒情乐曲,表现力大为提高。

  排箫形似凤翼,竹制,历代的管数和长度均不相同,自清代方按律编管。在古代乐器八音分类中,排箫被列为竹类乐器。它是把长短不等的竹管排成一列,用绳子、竹蓖片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如果竹管长短一致,则在管中采取堵腊(深浅不同)而得到高低有别的乐音。故排箫有无底、封底两种,分别叫作“洞箫”和“底箫”。从最初的3管籥起,管数有10、13、16、20、21,直到最多的24管,每管只发一音。

  排萧在汉代鼓吹和隋唐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籥是后来排箫的前身。到了周代,箫和籥同被诗人们提及,并载入《诗经》。在古代乐器八音分类中,排箫被列为竹类乐器。在虞舜时代,曾出现一部称为“箫韶”的乐舞,主要是用排箫演奏。古代,排箫同编钟、编磬一样,是非常受欢迎的乐器。从春秋到秦汉的近千年里,排箫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汉代的鼓吹中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排箫在南北朝、隋、唐各代的宫廷雅乐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隋唐的九、十部乐中,就有清乐、西凉、高丽、龟兹、疏勒和安国等诸乐部使用。

  排箫经过历代的流传发展,形制各异,名字更富有特色,如“底箫”、“雅箫”、“颂箫”、“舜箫”、“籥”、“籁”和“比竹”等。此外,排箫还被称为“参差”、“凤翼”、“短箫”、“云箫”和“秦箫”等。

  盛唐之时,中国的排箫东传日本。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仍珍藏着中国唐代的两支排箫遗器,但当时在《东大寺献物帐》上,则称作“甘竹律”。一支为12管,由椽木和革带缠合而成,高30.5厘米;另一支7管,高23.5厘米。两支都已残破,旧管内塞有纸堵,以便于调律,后经修补复原,其形甚为奇异。

  随着中国民族乐器品种的增多和西洋乐器不断传入的影响,排箫因音域较窄,难于满足民族、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发展的需要,逐渐被笛、笙等代替,慢慢地在乐队中销声匿迹了。

  排箫是我国古老的编管乐器,形制美观,富有民族风格。1956年8月,中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举行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确定以排箫的图案,作为中国的音乐标志——乐徽,用以代表中国悠久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艺术。此后,在中国音乐界向外国友人赠送的纪念章和礼物上,就常印有排箫的图案。

  1978年8月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首次出土了两支排箫。它们的形状独特,好像凤凰的一翼,都是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管依次排列,用三道剖开的细竹管缠缚而成,表面饰有色彩绚丽的漆绘。这两支排箫虽然形制相同,但相应的管长有别,是一对“雌雄箫”,雄的稍长,雌的略短。古时雌雄排箫常作合奏,互相衬托,有如男女声二重唱。

  从春秋至唐末的1600多年间,排箫的管数和长度均不同,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乐器匠师的改进,直到清代才由依次渐短的单凤翼,改为对称的双凤翼形制,并且按律进行编管,箫管的箍子也由绳拴竹捆改成木制套架。

  中国真正挖掘出的实例则出现在十一世纪。在中国河南省洛邑的古墓中发现一批葬礼用品,其中发现两把鸟骨排箫,每把十三根音管,用丝带绑成。另外也发现超过四十把的笛箫。这项发现代表了最早在中国发现排箫的证据。其实十三音管的竹排箫也早在战国时代(约西元前475-221年)在湖北省古墓中被发现。事实上,中国排箫有笔直和圆弧的设计,但也有独特的对称形状,以低音长管在中央,音管长度往两端递减。这种对称的排箫是传说中表征生命、死亡及复活的火鸟凤凰的象征,常用于宗教仪式中。不过,对称的排箫也在朝鲜半岛发现了相反形状的排箫,即低音长管在两端,音管长度往中央递减的。在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里,珍藏着一支清干隆时(1736——1795)制作的排箫,共16管,每管都刻有音名,包含十二律及四倍律,工艺十分精致,木制套架上还绘有两条腾云而起的金龙,颇富民族风格。

  古希腊神话中牧神潘经常表现为吹奏排萧的形象,因此称这种乐器为“潘笛”。中国古代的排萧共有两排,每个音有两个同样长短的管子,排列顺序为低-高-低,因此如同两个翅膀、或燕子的尾巴,所以也被称为“凤尾萧”。

  1981年,吉林省歌舞剧院石家环在原排箫造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双排管加键排箫。原来的排箫只有一排箫管;新排箫由两排箫管组成。第一排的28支箫管,按十二平均律排列,音域由(d2——g4),上设4个转调键,通过按键封闭某些箫管即可达到转调目的,并可奏出D、G、A、F、C5个调的七声音阶。第二排有22支箫管,吹孔一半开在外面,一半开在里面,相互隔管交错排列,外侧孔的箫管构成G宫调五声音阶,音域由(d2——d4),里侧孔的箫管构成C宫调五声音阶,音域由(C2——C4)。两排和箫管固定在对称的云形木制外壳中,正面镶有两条对称的龙饰。新排箫的吹口为竖笛式的哨口,吹奏极为方便。既可演奏活泼、快速的复调音乐,也能吹奏悠扬、舒缓的抒情乐曲。

  詹姆斯。拉斯特(JAMES LAST)、曼陀凡尼、保罗。莫里哀并称为世界上三大轻音乐团。你现在听到的旋律就是由詹姆斯拉。斯特乐队演绎的《天堂鸟》中“丰硕的早晨 ”《天堂鸟》是詹姆斯拉斯特与另一位宝丽金旗下的著名排萧演奏家扎姆菲尔合作演绎的。在这张专集中詹姆斯拉斯特放弃了拿手的小号乐队,风格发生很大的变化,全力为扎姆菲尔做绿叶,排萧技巧炉火纯青的扎姆菲尔锦上添花,令人耳目一新,因此

  颇受广大乐迷的拥戴。专辑中的音乐除了延续其以往温暖抒情的风格外,音乐中更加入了大自然的百鸟鸣叫,听者犹如置身大森林中,感受美妙纯净的自然气息。

相关文章 推荐

中国古代乐器《铎》
人气:212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铎》
彝族小三弦
人气:212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小三弦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人气:79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钹
人气:20945
西洋打击乐器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人气:197
乐器种类专题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小提琴
人气:1084
西洋弦乐器
小提琴
弹布尔
人气:424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阿乌
人气:109
民族气鸣乐器
阿乌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人气:224
乐器种类专题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人气:130
乐器种类专题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八音鼓
人气:132
民族膜鸣乐器
八音鼓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人气:198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人气:177
乐器种类专题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适争
人气:89
民族弦鸣乐器
适争
改革马头琴
人气:435
民族弦鸣乐器
改革马头琴

大家都在看

中国古代乐器《马头琴》

中国古代乐器《马头琴》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马头琴(mǎ tu qn),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

乐器种类专题 113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拉布卜》

中国古代乐器《拉布卜》

中国古代乐器《拉布卜》...

乐器种类专题 74 阅读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简介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简介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169 阅读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羽管键琴羽管键琴的制作起源于15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传播到欧洲各国。意大利羽管键琴轻便高雅,属于真正的弦乐乐器。在形制上与现代的三角钢琴相似,但琴弦是用羽管拨奏而不是用琴槌敲击。每根弦是由固定在每个琴...

乐器种类专题 227 阅读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简介...

乐器种类专题 215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葫芦丝》

中国古代乐器《葫芦丝》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

乐器种类专题 176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象脚鼓》

中国古代乐器《象脚鼓》

象脚鼓是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象脚鼓还受到傣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象脚鼓鼓身常有图饰,图形多为孔雀,有时象脚鼓在舞动...

乐器种类专题 104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金口角》

中国古代乐器《金口角》

乐器名。即唢呐。形似喇叭。因其两端以铜为口,故名。《北堂书钞》卷一二一引 晋 陶侃 表:伏维武库倾荡,宿卫有阙,辄简选其差可奉献金口角一双。...

乐器种类专题 183 阅读

磬的历史介绍

磬的历史介绍

磬是一种石制的乐器,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可能源于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磬在远古时代称作石和鸣球,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石磬,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

乐器种类专题 140 阅读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瑞士的灵魂阿尔卑斯号角介绍

阿尔卑斯号角长3.5米左右,重3公斤,用挖空的杉木做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最具瑞士民间特色的吹奏器。 表演时,演奏者喜欢穿上民族服装,并伴以抛掷国旗和演唱变嗓山歌助兴。阿尔卑斯号角能独奏、双人奏、三重奏...

乐器种类专题 228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乐器种类专题 79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杖鼓》

中国古代乐器《杖鼓》

杖鼓,是中国古代细腰鼓类乐器,东传高丽后成为朝鲜族的重要击膜鸣乐器。杖鼓清代后在中原几乎消失,如今汉族地区唯一留存的是福建杖鼓。朝鲜杖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

乐器种类专题 210 阅读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管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从公元前3世纪起源至今,管风琴的发展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这个进程也可以说是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管风琴还有着所有乐器中最复杂、最庞大的结构:多层的键盘,...

乐器种类专题 224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札木聂》

中国古代乐器《札木聂》

中国古代乐器《札木聂》中国古代乐器《札木聂》...

乐器种类专题 160 阅读

中国古代乐器《小型建鼓》

中国古代乐器《小型建鼓》

中国古代乐器《小型建鼓》...

乐器种类专题 21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