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管”名称之由来,并非此乐器来自英国,而是由于文字上的相同音译的结果。
近似双簧管,有忧郁、梦幻且含蓄的情调。
英国管的前身
双簧管达卡其(OBOEdaCaccia):是英国管的前身,经过17世纪开始至18世纪发展起来的乐器,过去演奏员称它为初升的月亮。它曾出现于马赫"马丁受难曲"的合唱曲中,可是目前已几乎不使用了。双簧管的音域中,低音区浑厚模糊,中音区甜美丰满,高音区明亮干净,最高音区尖锐,少用。双簧管天生带有一些鼻音,效果很像牧笛,能演奏真挚感人的富有表情的乐句,没有一种其它乐器足以与它相比。有时双簧管的音色过于突出,太重于感情,所以在更广泛地采用它时有时受到一点限制。由于双簧管是一个特性乐器,因此即使在乐队中只有几小节,甚至只有几个音的情况下出现时,也会引起听众对它的特别注意,产生印象深刻的效果。它的表现力不需要用过多的乐句就能表达得非常完美。例如: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和《谐谑曲》乐章中迷人的片段,是充满了纯朴的田园风味的乐曲,是任何听过该曲的人所难以忘怀的。另外《爱格蒙特》中的真挚感人和富于表情的乐段,都会使听众赞叹不已。还有柴可夫斯基采用双簧管的最令人难忘的旋律,《天鹅湖》中的独奏片断又是多么悲哀而富有歌唱性。再有他的《第四交响乐》的第二乐章中的片段更是优美感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雪娘》中双簧管的《痛苦呻吟》格外富有表现力。
与双簧管区别
英国管比标准型双簧管低五度,是F调中音双簧管,实际上从前也像古老双簧管(OBOEdaCaccia)那样流传很广,它的音域自低音B至高音F。英国管发音非常有力丰满,它的音区清楚地划分为三个彼此截然不同的音区,非常雄壮的低音区,稍为柔弱的高音区。英国管非常有表情舒情,有性格的一面,18世纪初出现于室内乐,19世纪中叶成为乐队成员忠实地完成着双簧管的辅助作用。
保养知识
英国管是一种复杂的乐器。键子小而密集,键子多且相互关联。因此,在装卸乐器时一定要注意、小心。双簧管由三节组成,上节,下节和喇叭口。在使用之前应先把乐器的接头软木上涂些凡士林润滑油,减少因软木的摩擦力过大造成装卸时键子变形。装卸乐器时,一般情况应左手把握上节,右手把握下节。左手还要在把握上节的同时把连接下节的两个键杆压起来,然后慢慢地一边往里插,一边旋转,插到底后,使上下的两个连接杆对好即可。两手在握乐器时用力要均匀,把力量分布在整个手指上,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乐器损伤。
管体一般都采用红木和乌木制作。其主要优点是音色强于其它胶管,缺点是比较娇气,容易开裂。因此,新乐器买回后,首先要进行保养,即把乐器内外管体涂一次油,白油和缝纫机油都可以,方法是先找一块布,把油涂在布上进行擦拭,也可把油涂在小毛刷上进行擦拭,注意尽量不要让油涂到垫子上。
三至七天涂一次,连续涂五次左右。另外新乐器首次吹得时间不要过长,原因是新乐器的木头活性比较强烈,也就是变化比较大,木头各部分之间的拉力还处于不均衡和不稳定状态,这时如果受到外因过分的影响,例如吹得时间过长,或者风吹日晒等,乐器就可能出现开裂现象。所以新乐器要逐渐延长吹奏时间,从五分钟到十分钟循序渐进,让木头有个适应过程,这样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裂缝现象。乐器用完后,要清除管体内的水分,可用乐器随身带的毛刷通条,擦去管内的水分。潮湿的垫子可用吸水纸夹在音孔与键子之间进行清除,再用干净布擦去音孔与键子上的污垢。要时常查看螺丝有无松动,如发现松动,及时拧紧,防止丢失。
每个月要给键子全面上一次油,即在每个键子的活动部位滴上一滴白油或缝纫机油,千万不要滴小号活塞油,然后活动几次键子,使油充分接触。再把键子表面用软布擦干净即可。键杆之间和不容易擦到的地方,可用小毛刷或旧毛笔进行清理,在清理时不要碰掉软木垫及小粘垫。乐器如出现问题,自己不要乱动,可送专业人员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