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第一,是要看“音”“乐”不“乐”。音要准,音要饱,音要恰当,音要真。这都是美,美可以从每个不同的角度去衡量和评价。第二是乐曲的内涵、情绪、共鸣等等。啊丙本人拉的二泉印月那能听下去吗?但是它美。因为它是真的、是有内涵的、是能让我们共鸣的。
因此,手指,要松,要明确“风格”和“本质”两者之间的关系。
好啦,累啦。
明早要考试。睡啦。以上对“松”仅以“紧”反面从“姿势、手”两方面结合我自己表达了观点,明天晚上继续从几个其他重要方面讲。
第三,气息要放松。
气息是吹管乐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元素。吹管乐,三个字里面吹占一,管占一,乐占一。吹,是方法,吹,就要气息;管,是物理声学的自然科学道理;乐,就是音乐。
可见气息之重要。
因此气息要松。
(1)气息要松,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采用胸腹式相结合的呼吸。在特殊情况时,可采取经过提炼的特殊方法比如胸式抢气之类。吸气不吸得过满;用气不用得过量。始终留有一分自如的余地。提倡用鼻子快速呼吸,不提倡大口大口呼吸。
(2)气息放松,要气沉丹田。丹田,学名横膈膜,在体表投影是位于人体脐下方约2—3寸的部位。是一倒锥形韧带。借助横膈膜的运动,气息能更多、更充分、更自然地沉入胸腔,并且容易控制。气沉丹田时,感觉腰部扎皮带处会有张力,表明用力得当。
(3)气息要松,还要有正确的口型和风门的控制。风门大是广大处女吹笛者的普遍特点,是件好事,要正确认识并正确解决。风门大,似乎听上去音杂音散,但是,加以正确规范,会懂得正确地去收去控制,进而为掌握和学习正确的口型和风门打下基础。
而如果自己揣摩着去改,为了追求较小的音量用不正确的方法去挤压风门、拉伸嘴角、压迫软腭使音量变“好听”,则很容易养成坏习惯,进而导致气息的流速和流量难以扩大,音的质量长期处于晦涩。
正确的口型,三个八度的筒音,用相同的口型。口型一点不变。不用舌头试笛子吹孔,一拿上来直接控制嘴唇前端肌肉形成风门放开音量找到共鸣的切入点。应反复练,多找感觉。切忌拉嘴角,高音,更加更加是要用低音的风门,很松很饱满地吹奏,音量大音量足音色美音纯。吹五度相生泛音,用吹同高度中高音相同气息流量。口型始终不变,很放松,就像微微嚼起一点点嘴唇想ber一个。。。嘴角是不拉的。尤其是高音。
笛子中最难掌握的音是:低音5和低音6。因此这两个音有着特殊的训练意义。非常重要。
(4)气息要放松,还需要有正确的演奏理念。
放松,并不一定仅仅是弱。弱,需要松;强,也需要松。
弱的松,在于能用强大的基本功(其实实质上也就是熟练度),自然地控制身体内横膈膜、呼吸结构的肌肉、韧带互相协调配合,完成气流地输送。这个气流的输送满足一个目的,就是“弱”。具体什么是弱,一个老师一个法。总是,为了满足“弱”,要自然地,你的气流是松弛的,丹田是不用劲的,呼吸的结构是不紧张、不抽搐、没有不正常活动的。这样境界能达到吗?能。怎样达到?多练,什么东西都是熟能生巧。
强的松,在于能支配强大的底劲,长时间爆发出高流量和流速的气流,并且在维持这样高的流量和流速时,身体的结构也已达到放松。包括呼吸结构、横膈膜、肩膀、思想情绪、风门肌肉等等等等。强,一旦能够松,将能把强展现得真实、淋漓尽致、震撼人心、强而准、强而恒、强而有力、强而不疲;相反“紧”起来的强,将强而不准、飘摇动荡、疲乏打滑、牵强费力等等等等。不美,不能打动人。强的松,更需要有强大的气息基本功。气息基本功,实质上可以理解为人经过正确的苦练,在演奏时已经能够获得更大的气息容量、控制全身呼吸状态为积极、自然、放松不受压抑状态、并能游刃有余地使用气息的功力。气息基本功包含多个层面,经过苦练和正确的练,会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
今天从气息上讲了松。比较肤浅。诚请指正。以后将会抽空继续逐步分别从“舌头、乐曲、笛子物理声学道理”等方面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