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基,生于西子湖畔。我国当代著名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和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音协副主席。
很多朋友的来信里面,都要我介绍吹笛子的经验。由于我自己总结不够,这里只能拣几条比较重要的向笛子爱好者谈谈。
首先我想提出:既然作为一个“爱好者”,那就不能因为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而灰心丧气,否则就不能算合格的“爱好者”了。爱好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毅力,对笛子产生特殊的感情,才能使自己的技术不断长进,精益求精,一有空就摸摸它。有机会就听听别人演奏,更要紧的是,除了“摸摸”和“听听”以外,还要不断地“想想”,以上这些,虽然很容易接受,但是不容易做到。我吹笛子20年,直到最近几年才算基本做到“三者并进”。
笛子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经过千万人的摸索,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可惜的是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不能很好的交流推广和流传,时至今日,还残留着宗派主义的痕迹,即所谓“南北各自守,混乱不同流”。我们应该努力使乐器能表达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独特风格,提倡掌握多路多派的演奏技巧。要反对”闭关自守”“自鸣清高”的宗派主义倾向。技术、技巧不应是什么东南西北中,各持己见、互不交往,而应该做到凡是能够有助于内容表达的都予以吸收,尤其是表现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感情的作品,更应该运用、掌握综合性的复杂技术。昆曲的平稳、优雅,讲究音色,一丝不苟的吹奏法,应该学习;乱弹的热闹流利,灵活多变的吹奏法也应该学习;梆子的圆滑、快变、花舌音、叉口单音……长笛音准,讲究音质及快速吐音;江南丝竹的柔和、清新、流畅;江北民间音乐的特殊模拟等等。都应该好好吸引。这就是“全面吸收,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民族乐器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和特色。
关于笛子演奏,除了运用传统方法外,我觉得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笛子的规格和构造,第二是系统的训练方法。
一、到目前为止,竹笛的规格,是非常混乱的。我们不应反对八孔、十孔等新笛的创造和尝试,但首要的问题是怎样把流行最广的六孔笛制造得更准确一些,我的体会是要使笛于发音准确,音色优美,但又能适当转调。
它的规格最好是下面几种:
1、全按为A,开一孔为B,开二孔(一孔闭)C,开一二三孔D,开一二三四孔E,开一二三四五孔#F,全开#G。
2、比上面这一种全部提高一个音或半个音。以第一种为例,按照十二平均律来定音和吹奏,它的指法如下:A全按,降B开一孔半孔,B开一孔,E开二孔、按一孔,#C开一、二孔,D开一、二、三孔,#D(降E)开一二三孔、四孔开半孔,E开一至四孔。F开一至四孔,五孔按半孔;或开一、五孔,闭二、三、四孔。#F开一至五孔(可按一、二孔)。G开一、二、三、六孔,闭四、五孔。#G全开(可按一、二孔),高音G开一、六孔,闭二、三、四、五孔。高音#G开一、二、六孔,闭三四五孔。高音A开六孔、余全闭,或开三孔余全闭。高音B开一四孔、余全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