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钢琴中的兴趣障碍现象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表现为孩子不想练琴,不想上课。我们要求儿童在美育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能采取违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强迫手段,扼杀儿童的天性。不恰当的引导与教育往往给儿童造成心理伤害,与我们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培养人才的教育原则相违背。本文就儿童学琴中产生兴趣障碍的各个方面进行浅要阐述,供各位家长和老师参考。
(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培养人才是原来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宝宝学琴的几点体会》(发表于1992年10月31日《焦作日报》)
一、启蒙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儿童学琴的问题上,这句话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5岁左右的儿童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这时期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往往终生不忘。当孩子缠着父母要这要那、问这问那的时候,让他观看别的孩子弹琴,孩子就会要求弹琴,进而要求家长买琴,此时家长不要急于答应。让这样的过程重复几次,直到孩子哭闹着要买琴,并做出认真练琴的承诺,这时可以考虑买琴,同时可让老师检查孩子的素质。如此,完成了孩子在心理上的准备之后,再带孩子一起上琴行,让孩子亲身体会实现要求的满足感,这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启蒙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甚至不经孩子同意就买来钢琴,孩子首先会因对这个“大玩具”感到好奇而主动接触,但玩两天就失去了新鲜感(这是孩子玩玩具的规律)。进入正规学习后,积极性往往很难调动起来,厌烦情绪一旦产生,将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深远的影响。
根据儿童心理学观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规律,如果开头孩子能够非常喜欢钢琴,则这种兴趣几乎一生不减。如果开始就没有兴趣,以后也很难调动起来。
二、家长在儿童学钢琴中的辅导作用
在儿童学钢琴过程中,家长的辅导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文化水平层次不同、性格各异,儿童学琴兴趣障碍的原因大多在于此。过于溺爱、过于严厉、或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练琴不闻不问,都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为此,向家长提出3个任务:
1.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主张父母先学琴,在家庭营造一个学习音乐的气氛,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好的。如果家长过于忙碌,至少也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随同上课、领会要领并进行家庭辅导。家长要注意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肯定;鼓励孩子踊跃参加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比赛、演出等活动,促进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形成。
2.制订周密、切实可行的练琴计划。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有着很强的计划性,在家也应该有一个周密的、定时练琴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制定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并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变化。如5岁的孩子每次注意力集中时间约在15-30分钟左右,每次练琴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年龄大的孩子可适当增加,一般每次在一个小时以内为宜。可把孩子的其他爱好与练琴有机地穿插起来,如唱歌、跳舞、绘画等。每天要有计划,每周、每月也要有计划。总之,计划的制订应本着全面发展、提高效率的原则认真设计。
3.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美观的学习环境。孩子练琴应有专门房间,为的是与其他嘈杂环境隔开。琴房要保持整齐、干净、光线充足,这样,孩子容易静下心来投入到练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