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上楼》时的几个切分音运用的都是“符点颤音”,又叫“迟到颤音”等等称谓,符点颤音,听起来比较复杂,但弹起来比较简单,与上滑音的时机掌握相通,都是在后半拍的时候时加以颤、揉的动作,举例子说明一下就明了多了:112335这一句中以半拍为一个单位查数,“12341234”,在这里1、2、4的时候是右手弹奏音符,3的时候才开始颤音,并且刚开始颤的时候,手要重些,往后幅度再越来越小。
较普遍的问题是对上滑音、颤音的理解不够准确,只是习惯于走形式,滑不是滑、颤不是颤,就是左手随意的动一动,这样出来的效果曲子怎么能好听呢?所以学曲子要细心,对指法技巧的含义真正搞明白,搞对再去运用。
画画有点睛之笔,弹筝也有类似一说,每首乐曲不论大小长短,都有最精彩的一处或几处,弹好了就会使乐曲生辉不少,否则就平淡如水,失去音乐的不少色彩,怎样把握这个精彩之处呢?
以上楼为例,这首具有河南风格特点的经典传统曲目,虽不算长,技法也不是很难,但要弹得十分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是谁上楼?上楼干什么?乐曲中哪几个地方需要进行上楼的形象描绘?搞清这些,对于我们运用演奏的技法技巧,有的放矢,形象地表现出上楼的意境很有帮助。
1:谁上楼?
不是老夫人、少夫人,也不是老爷子或其他什么人,而是丫鬟红娘,丫鬟红娘什么样呢?应该是一个11.12岁的女孩子,她聪明伶俐、机灵顽皮、欢快活泼、心地善良、行动敏捷轻巧,又有一些鬼心眼,时不时又爱搞一些恶作剧。
2:上楼干什么呢?
传递老夫人同意张生与莺莺的婚事。这是一个让丫鬟红娘兴冲冲的消息,也是让莺莺盼望已久、喜出望外的消息,所以丫鬟红娘在上楼传递信息中,似乎又产生了一种恶作剧的想法,想捉弄一下莺莺小姐,告诉她老夫人不同意这门婚事,然后再……。这种处理就会使乐曲显得生动有趣,符合丫鬟红娘特有的性格意境。
有了这种对音乐内容的想像,有了力度上速度上音色上的对比处理,就容易刻画出比较生动的情景来。在处理上既要保持原曲的风貌,又要适当有所变化,在弹奏的时候要表现出轻巧、快活、轻盈的节奏,出指干净利落,有强弱对比,刻画出上楼的情景,并使之带有轻盈的感觉。
有人认为这样既有技巧内容又有情感内容的弹太累了,把音符弹对了就行了,这不好,不易养成细致的习惯,长久下去,曲子就会弹得粗糙。可能现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但不要紧,等以后在技法上更熟练以后,再返回头来弹就会更好一些。当然对上楼的诠释不是唯一的,大家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