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继森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家。他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年轻一代钢琴演奏家,而且在钢琴教学理论与方法上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
范继森先生1917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他早年家境贫困,故开始学习音乐的时间较晚。十七岁前在南京自修钢琴,常要在夜晚去教堂中练琴。他曾与当时在南京的郑律成有音乐上的交往,为他弹过钢琴伴奏。1934年9月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著名俄籍钢琴教授查哈罗夫,专修钢琴四年。尽管起步晚,范继森却以其惊人的勤奋、智慧与毅力,克服了成年人学琴的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就了钢琴演奏及教育领域内的许多大事业。
范继森在抗战期间虽然一直在国民党的音乐机构中工作,但他一直保持着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富有正义感的优良品质。在重庆励志社时,他拒绝为蒋介石演奏,曾被广泛传为佳话。
应重庆育才学校音乐组组长贺绿汀的邀请,1940年1月起范继森应聘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这所学校兼职义务教学多年,直至该校迁到上海,1952年改名为行知艺术学校为止。著名音乐家杜鸣心、杨秉荪、陈贻鑫等人都曾经受教于他。
在这一期间,范继森常以钢琴独奏、合唱或独唱伴奏的身份活跃于汉口、重庆的舞台上。他是当时十分著名的钢琴伴奏家,与在大后方工作的斯义桂、戴粹伦等许多歌唱家、演奏家合作演出过。经常参加室内乐演出、旅行演出,有时他也出演钢琴独奏节目。
抗日战争后期,范继森开始将主要精力由演奏转向教学。1943年1月至1945年8月,他担任重庆国立音乐院分院的讲师、副教授。
1945年8月至1949年8月任国立上海音专的副教授。在这期间,他还先后被聘为重庆国立音乐院教授(1945年8月~1946年8月)、重庆北碚歌剧学校导师(1944年3月~1945年7月)等。
1946年10月范继森随国立上海音专“复员”迁回上海。这期间他积极支持“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参加进步学生的组织活动和游行示威,写过反内战的歌曲,为抗议反动政府当局的专制统治而屡次罢演,表现出鲜明的爱国民主思想与精神。
解放后,范继森从1949年5月起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曾称上海国立音专、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钢琴系副教授、教授,并出任钢琴系副主任。1955年起任系主任,直至1968年去世。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范继森先生为培养中国新一代钢琴演奏人才,为繁荣我国的钢琴演奏事业,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与精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范先生是一位刻苦钻研业务、富有创造精神的钢琴教育家。他曾努力使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学工作走上科学化的轨道。他的教学思想及方法,突出表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 发现天才,因材施教
范继森认为,学好音乐,才能是十分重要的。要培养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则尤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突出的不同于众的基本素质。通过常规入学考试固然可以从考生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但这样做显然很不够,还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发现天才。范继森亲自从福建省鼓浪屿发现的许斐平,就是这样一位神童。范先生将许斐平从鼓浪屿带来上海,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钢琴,并以“开小灶”的方式对他进行特殊培养。为把许斐平培养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出色钢琴家,他付出了全部心血和巨大努力。在生活上,范先生如爱子女一般爱学生,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为他们订牛奶,增加营养;在专业学习上,范先生采用“助教制”,由他的高年资学生充任助教,对学生进行日常训练的辅导。许斐平十一岁时即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后在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多次获国际比赛奖项。可惜这一教学过程后来被迫中断,否则许斐平必会有更大发展。陆三庆也是范先生挑选进行特殊培养的学生。“因材施教,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进行重点的特殊培养”,重视发挥学生的天赋条件,确实是我国目前条件下培养优秀钢琴家的重要方法。在这一方面,范继森所取得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发扬。
二、 “大、中、小”一条龙
范继森所倡导的教学体制的第二个重要原则是“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我国的音乐学院在50年代按照苏联模式,采取了“音乐学院附设附中及附小”的体制。通常附小、附中及大学的教研室(组)是分设的。学生在由小学进入中学、由中学进入大学时,都必须更换老师。范继森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大、中、小一条龙”的原则,即在教、学双方默契合作一致的条件下,从附小到大学贯彻一致,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这一措施的优点是,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潜力制订长期的战略性规划,有利于艺术的成熟与人才的培养。范继森教授班的学生包括小学、中学与大学几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保证了当时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全方位人才培养。
三、 以教授为中心的教研室制
范继森的胸襟豁达,学术上毫无保守,而且善于团结具有不同学术观点的同事。解放初期,他力主邀请当时留学海外的我国钢琴家返国任教。他本人虽未留过洋,但他力邀留英的李翠贞教授来上音担任钢琴系主任。范继森十分重视业务带头人的作用,逐渐在上音钢琴系形成以“四大教授”为中心的教研室制:范继森教研组、李翠贞(留英)教研组、李嘉禄(留美)教研组、吴乐懿(留法)教研组。每个教研组都以教授为中心,以他们最得意的门生留校任助教,建立起教学核心。英、美、法等不同学术流派的并存,加上五六十年代苏联学派的巨大影响,互相交融,互相切磋,真正“百花齐放”,形成了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历史上最强大的集团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