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大中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学过或正在学习某种乐器。这其中,一部分家长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艺术人才;一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有一门艺术特长,甚至延续前辈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有一部分家长是惦记着升学加分等优惠政策……这使得孩子们学琴不是处于兴趣、爱好,而是承载了太多的功利目的。其结果,很多孩子很小就为学琴被严厉管教,甚至经常挨打,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厌烦心理,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应该具有的天真活泼。
产生这些的问题的根源何在?说到底,是没有明确孩子到底为什么学琴。应该说,大部分正常成长的孩子都是学琴的料,学琴非常有助于将他们培养得聪明而又多才多艺。但学琴的目的不同,使得家长对孩子开始学习时间的要求甚至对选择学习的乐器也可能会不同……
很多家长都认为:除了接受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外,要使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将学校以外的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充分调动孩子对周围新事物及文化学习的热情,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做好智力的早期开发,选择一门乐器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认识是完全正确的。
儿童和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感知能力的重要时期。音乐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幻想激情和热情,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有时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孩子太过内向、木纳,小小年纪就不苟言笑,而克服这种性格的最好手段就是让您的孩子去亲近音乐,学习一种乐器。因为音乐是有感染力、有激情的,它会使孩子感到愉悦、激动和充满幻想,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孩子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侧主管逻辑思维,一侧主管与想象力
如果我们对周围学琴的儿童做一个统计便不难发现,琴练得好的孩子,容易静下心学习,完成作业比较快,理解力相对较强,学习成绩也比较好。
艺术和科学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认识现实的工具。我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是通过概念、公式、规律和艺术形象固定下来的,艺术和科学的区别仅仅在于认识的方法和方式。因此,对于为掌握一门特长而学琴的孩子来说,学琴过程本身就会对他的智力发展、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起到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家长大可不必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过多地强迫孩子非要如何,应更多地关注学琴的过程以及对孩子的综合影响。切不可存有过高的希望,不要和其他孩子攀比进度考级的级数等,更不能以极端的方式打孩子、骂孩子,否则必然会适得其反,孩子和家长都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