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之中,中秋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春节的辞旧岁放鞭炮,端午的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清明扫墓重阳踏青,但中秋呢?似乎除了一个吃月饼,已经没啥好做的了。以前全家打月饼,现在全是买的;以前一起看月亮,现在维珍公司已经开辟太空游览线路,只要你有钱,爬到月亮上自己看一眼都行;似乎,这个节日除了回家看看,还真没有多少内容。
不是我们不想过节,而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丢弃了自己的传统。在中秋前后,残奥会文化活动之一的《中国故事》请来了《百家讲坛》的一些名家,让他们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祥云小屋”里谈中秋,谈传统文化,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和传承。他们谈到的一些观点,虽然都是不争的事实,但依然值得大家思考。易中天等人就表示,如今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存,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一是经济越落后的地方,传统文化习俗保存得相对更好;二是因各种原因距离大陆文化母体越远的地方,如港澳台,文化习俗保存得越完善。相比于这些地方,内地的绝大部分城市,如今对于传统文化,依然有着无法弥补的一种断裂感。
我们所住的楼房越来越高,我们的钱包越来越鼓,但在韩国人争夺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仪式的时候———我们却在悄悄地割裂自己的过去,这不能不说,是个非常遗憾的问题。
广东人为何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文化?
易中天:态度决定一切
易中天对广东很有研究。在残奥会期间,这位学术明星特意来到了广东的“祥云小屋”进行参观。而在他看来,广东作为文化大省,产生迥别于内地的文化体系,不但是因为“天高皇帝远”,与广东人的务实、勤奋的态度也有很大关系。
易中天在看完祥云小屋的潮州木雕后表示,广东是一个文化大省,广东这个省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从它的语系来讲,客家、潮汕、广府三大语系,加上一些少数民族,构成一种迥异中原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虽然这是古时候犯错误的人发配的地方,但是发配的地方往往是最美丽的。搞旅游的人都知道,风景和风险是呈正比的。越远的地方越漂亮。”
至于每个城市的个性会对它的文化发展和继承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易中天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了,头十年谁发展得最快?广东。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与广东的文化是有关系的。
古时候广东这个地方是天高皇帝远,康熙年间从北京到广州标准行程56天,有五岭隔绝,非常不方便。中央王朝对于广东这个地方历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改革开放头十年四个地方有四个不同的态度,广东人看中央是闭着的眼睛,福建看中央是睁着的眼睛,上海人在琢磨中央下一次是睁眼还是闭眼,北京人议论中央应该睁哪只眼睛闭哪只眼睛。
广东把中央的政策用好用活用够用足,绿灯大胆走,红灯绕着走。广东的语法和现代汉语都不太一样,比如说‘你先走’,广东语就是‘你走先’,我们看《大话西游》的语言很好玩‘给个理由先’,这是广东式的语法和句式,它既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因为它离中原地区很远,离外面的世界很近,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中原地区可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一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建设是有关系的,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是机遇就是挑战,抓准了成功,抓不准可能就会出问题。”
至于广东这边为什么能保存下来很多原生态的传统文化,易中天却认为地理不是关键因素,广东人的生猛鲜活的性格反倒是最关键的地方。易中天说:“广东人主张‘搏’,要搏出位,甚至打两份工。草根,根就是时间。所以做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大家会发现做一个装修用广东的施工队很放心,做事情是会做得很到位的。苏州产丝绸,中国传统社会里面服装最好的就是苏州了,花样翻新。苏州样、广东匠,做工好的是广东。这也是改革开放前十年走在前面的原因,整个国际市场要求你的质量必须有保证,而广东做得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