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心态,就是休闲,广州人24小时都在吃东西。你把一个人空运到广州,任何时间落到任何地方把眼罩拿开都会发现有人在吃东西。早晨六点开始吃早茶,吃到10:30,休息半个小时11点开始吃午饭,午饭吃到1:30,休息半个小时2点钟喝下午茶,喝到下午5:30,再休息半个小时吃晚饭,晚饭吃完再休息再吃夜宵。
我拼搏的时候拼命拼搏,事情一定做到位、做到最好,广东有一家企业的广告语就是‘人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说到就能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实际上是一种广东精神。我做,做最好;活我也活最好,我不是打工机器,也不是工作狂,该休息的就休息,就去喝早茶、午茶、下午茶,他热爱生活。任何文化都是这样的,必须有一个互补结构,不能是单方面的。西方文化有狂放的九重精神,广东人有拼搏精神,同时又有休闲态度。我努力去做,成功了也不张狂,没什么好张狂的,失败了没关系,再来。也正是这种精神决定了,广东成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一方面有着现代工业社会环境下的快节奏,另一方面传统的悠闲也被很轻松地继承下来,各类节日,平时的饮茶习惯,都是这种悠闲的体现”。
港台为何重视文化传承?
周岭:游离的地方,需要文化传承做寄托
经典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周岭,因为长时间研究这部小说的原因,对好多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也有涉猎,在中秋前后,他参观了奥运文化活动的“精华”部分———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集中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故事·祥云小屋”。而在参观完毕之后,周岭显得无比感慨,面对记者,几乎有点滔滔不绝的意思了。
港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内地不可分割
周岭当天参观的主要是港澳台等地的祥云小屋,在他看来,这些地方在传统上都是中国的“边缘地带”,但如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做得却比内地传统文化中心区的很多地方要好得多。他说:“港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跟中华产生文化遗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香港、澳门做了这么多年的殖民地,回归以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传承始终没有隔断。尤其现在我们去香港看高楼大厦林立,澳门也是,近年以来,澳门的旅游业发展很快,去年、前年的旅游业的总收入可能超过了拉斯维加斯,去年澳门的博彩业纯利润超过了一千万港币,已经远远超过拉斯维加斯。这些表面上看来都是外来的文化,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不管什么样的外来文化,到了中国这一块土地上,都会跟传统文化结合,都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说最早中国的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分五乐八音,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就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中,也有外来的东西。比如说郭沫若先生曾经考证过,他说琴就是丝类乐器,古音读KAN,就是巴比伦语的发音。横笛也是从汉代传过来的。琵琶最早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最早叫胡琵琶。但是现在都成了中国的民族乐器。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外来的文化,我相信跟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后,也会在这个土地上生根,也会被我们所接受,也会融合在一起,也会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游离的地方,需要文化传承做寄托
周岭认为,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地方之所以对文化传承这么重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它没有断过。第二,正是因为它曾经游离于整个中国的管辖以外。这些跟我们同宗同根的中国人,有强烈的思乡感情。他用这种形式作为一种寄托。
周岭说:“香港游离在外面已经一百多年,回归以后,西方的气味很浓厚。尤其是它的节假日,所有的西方节假日香港都放假。但是在香港没有回归的那些日子里,中国的节日和西方的节日是一起过的。你有复活节,我就有佛诞日。你有各种各样的西方的节日,我就有各种各样的中华传统的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一直没有断掉。
港澳文化上的联系很多。澳门的传统文化也始终跟中华文化没有断裂过。澳门的祥云小屋主要展示中华传统节日。我记得60年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大陆就剩下一个春节了,这个春节还是过革命化的春节,近年以来我们提倡传统节日。尤其是今年,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日来放假。但是假日不等于节日,我们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因为节日承载的东西都是几千年来文明的积淀,都承载了很多先灵的愿望。比如说澳门小屋里面的赛龙舟的活动,和中原的赛龙舟是一脉相承的。他们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离开了一个地方,如果稍微有一些距离,内容、形式有一些变化。比如说澳门、香港、台湾都有妈祖文化,香港有天后宫,澳门和台湾都有妈祖阁,这些是跟福建、广东各省都差不多的民俗文化内容,也并不是跟中原文化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