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器乐知识>器乐文库>

近代音乐五:地方小戏的勃兴(2)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吴钊,刘东升  时间:2013-03-12  


我到过夹皮沟金场,工房里用板子搭床,连炕席都没有,铺草盖麻袋。……工人一下洞子,身子一折三层,手里拄着拐子,背着口袋,四条腿爬。……我们小班艺人,在农忙时背个小包到金场唱。工人多半爱听好汉哥们的段子。


程喜发的回忆不就是《九反朝阳》唱段创作和演出的真实的生活环境吗。正是因为李凤奎起义的事迹在人民中间广为流传,人民为了纪念这些英雄人物,曾编成民歌,后来又被二人转艺人学来,到人民中间演唱,便成了这样一段精彩动人的书帽。

二人台是近百年来在内蒙西部、山西西北部忻县地区、河北张北地区流行的一种歌舞小戏,它最初是民歌和丝弦坐腔的形式,后来逐渐发展为化装演唱的小戏。一般由两个人扮演一旦一丑,载歌载舞,并使用简单的道具,如霸王鞭、手绢、扇子等。

大约清代咸丰、同治、光绪年间,随着各地人民走口外谋生,不断向内蒙西部地区迁移,带来了各种民间戏曲、民歌和“社火”,人们为庆祝节日闹红火而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叫做“社火”,如各种民歌、戏曲、曲艺演唱和秧歌、高跷、龙灯、旱船、渔船、竹马、小车子等,形式丰富而多样。这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农民创造的一种文娱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都要举办一次,表示庆贺前一年的辛勤劳动和五谷丰收,又预祝第二年风调雨顺、有更好的年景。“社火”有季节性,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平时对于文娱生活的要求,于是冬天闲暇之际和夏天劳动之余,青年人又聚集在一起,用笛子、四胡、打琴、三弦、梆子等乐器伴奏,自己演奏自己唱,叫做“丝弦坐腔”。当地群众把用丝弦乐器伴奏的民歌统称为“丝弦调”。

这种“坐腔”形式,原在蒙古族人民中间很盛行。每当某家娶亲聘女的时候,远亲近邻都来祝贺,大家欢聚一堂,也常有民间艺人,随身带来乐器,演奏或歌唱,所唱内容都是蒙族民歌,如《三百六十只黄羊》、《四公主》、《森吉德玛》等。年长日久,这种“坐腔”形式已成为蒙古族人民的习俗。这一习俗,也被汉族人民所学习仿照,并对蒙汉民间艺术,起了相互交流、融合的作用。

传说有一位叫老双阳的艺人,是土默特旗人,自小从事民间文艺活动,到处演唱。在光绪初年,他唱到六十九岁的时候,由于年老气衰,不能再引吭高歌,也不为群众所欢迎了。于是他便和儿媳妇一起化装演出,又受到群众的欢迎,很多“坐腔”艺人便纷纷效法。从此“坐腔”变成了“化装演唱”,成为二人台的雏形。关于二人台的形成过程,还有其它一些传说。如有一个说法是二人台起源于山西河曲县,有两个老艺人,唱旦的叫樊二官,唱丑的叫樊立梦,曾在内蒙演出,后又返回故乡,带回了这种演唱形式,所以河曲山歌与二人台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走西口》是二人台的传统剧目。这些说法并不一致,但总的说来,它是汉蒙人民在民歌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吸收了“社火”中民间舞蹈的身段、动作及地方戏曲中简单的表演程式,形成的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舞小戏。

二人台的剧目有的是根据当时当地所发生的事实为素材编写的,有的是在各地民歌和戏曲剧目的基础上改编移植的。它们反映了内蒙西部地区近百年来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高贵品质和对黑暗统治势力的反抗斗争,如《打后套》描写了光绪年间刘天佑率领汉蒙族农牧民起义的故事;《走西口》描写了关内汉族人民远出口外谋生、与亲人离别的情景:还有很多节目描写妇女生活(如婚姻、爱情等),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礼教和买卖婚姻,赞扬了被压迫妇女渴望婚姻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和理想。

二人台的音乐包括唱腔和牌子曲两大部分。它的唱腔是专曲专用,一个剧目有一个或两三个固定曲调,反复填词演唱,各段速度一般有从慢到快的变化,类似曲牌联缀的结构。但艺人们运用了梆板、尺寸(即节奏、强弱)的变化,将同一曲调发展为许多唱腔,以表达各种复杂的剧情。一个唱腔可分为亮调(散板)、慢板、慢二流水、二流水板、快二流水板、捏字板(旋律简化、速度加快,便于衔接和造成紧张气氛)、搓板(垛板)等。

《走西口》是二人台的传统剧目,属于以唱做为主的“硬码戏”,即做工戏。描写孙玉莲与太春结婚刚刚一个月,太春为生活所迫,便离开孙玉莲,到西口外谋生。临行时,夫妻依依不舍,玉莲叮咛嘱咐丈夫在外面行船宿店时要多加小心,表现了新婚夫妻的恩爱感情,也在客观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因为走西口在当时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人们离别亲人,远到塞外,或为人揽工受苦,或垦荒种田,或下窖背炭,或挖药材,要历尽千辛万苦,才得生存和赚一些钱,转回故乡,有的还冻饿或病死在他乡,《走西口》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剧中的女腔亮调用于孙玉莲悲痛失声的哭腔:

亮调以后接唱慢板或慢二流水板。慢板被艺人称为“大弯大调”,曲调延伸长、变化大,中间可填入许多衬词和装饰音,使旋律丰满而动听,艺人又称之为“填满腔”。流水板多为中速,是常用的叙述性曲调:

捏字板用在节目进行到最后几段,此时节奏性加强了,旋律简化,有些过门也被删掉,以适应于带鞭表演和舞蹈。

二人台还有一类歌舞并重的剧目,叫做“带鞭戏“,又称为“火炮曲子”,如《十对花》、《打金钱》等。它的曲调除了有亮调、慢板、流水、捏字板等由慢到快的变化以外,还常用搓板(垛板),其速度比捏字板快一倍,用于收尾的最后一两段。由于过多地缩腔减字,使曲调已失去它原来的面貌。有时演员唱到搓板时,甚至以朗诵(说白)代替唱腔。这种节奏的变化在全剧的结尾造成高潮,使载歌载舞的表演更加红火、热烈。

二人台的牌子曲,多数来自明清时代的老曲牌和民歌、戏曲:有少数来自佛曲、吹腔等。特别要提到的有一部分曲牌是从内蒙民歌中吸收并发展而成的,它们具有蒙族民歌高亢、辽阔、悠扬、跳荡的特点。二人台牌子曲大多又是能独立演奏的器乐曲,将二人台牌子曲《森吉德马》与内蒙民歌《森吉德马》做一比较,就可看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关文章 推荐

延留音
人气:130
器乐文库
延留音
什么是三和弦?解读三和弦的效果
人气:225
乐理教程
什么是三和弦?解读三和弦的效果
滑音
人气:57
器乐文库
滑音
五线谱入门基础教程【第十五课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人气:82
五线谱基础
五线谱入门基础教程【第十五课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节拍与拍子《变换拍子》简谱基础知识
人气:216
乐理入门
节拍与拍子《变换拍子》简谱基础知识
什么是调式中常用的七和弦?关于调式中常用的七和弦教程
人气:126
乐理教程
什么是调式中常用的七和弦?关于调式中常用的七和弦教程
【名曲】莫扎特《魔笛》之魔力
人气:102
器乐文库
【名曲】莫扎特《魔笛》之魔力
曼陀铃(Mandolin)介绍
人气:89
器乐文库
曼陀铃(Mandolin)介绍
音频转换完全精通手册(十六)
人气:82
器乐文库
音频转换完全精通手册(十六)
新疆手鼓介绍
人气:224
器乐文库
新疆手鼓介绍
音乐家的故事
人气:140
器乐文库
音乐家的故事
节奏和节拍《重音》中小学音乐知识
人气:176
乐理教程
节奏和节拍《重音》中小学音乐知识
巴洛克时期音乐(Baroque Music)介绍
人气:236
器乐文库
巴洛克时期音乐(Baroque Music)介绍
中国优秀歌曲《松花江上》作品简介与欣赏
人气:123
器乐文库
中国优秀歌曲《松花江上》作品简介与欣赏
冬不拉介绍
人气:68
器乐文库
冬不拉介绍

大家都在看

中国优秀歌曲《南泥湾》作品简介与欣赏

中国优秀歌曲《南泥湾》作品简介与欣赏

中国优秀歌曲《南泥湾》作品简介与欣赏...

器乐文库 101 阅读

音乐家马勒(Gustav Mahler)的情感世界

音乐家马勒(Gustav Mahler)的情感世界

亲爱的阿尔玛,每逢给妻子写信,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大都这么开头。这样亲切的称呼一叫就是10年。尺素频传,以寄相思,整整写了350封。 早年在给捷克指挥约瑟夫弗斯特的信中,马勒曾这样描述过心目中的伴侣应有的形象...

器乐文库 105 阅读

外国优秀艺术歌曲《卡蒂斯城的姑娘》作品简介与欣赏

外国优秀艺术歌曲《卡蒂斯城的姑娘》作品简介与欣赏

外国优秀艺术歌曲《卡蒂斯城的姑娘》作品简介与欣赏...

器乐文库 221 阅读

【名曲】《安魂曲》与莫扎特之死

【名曲】《安魂曲》与莫扎特之死

【名曲】《安魂曲》与莫扎特之死...

器乐文库 107 阅读

乐器专用术语中英对照

乐器专用术语中英对照

AMPLIFIER(AMP)放大器、扩音机 CHORUS 合唱效果器 ANALOG DELAY 模拟延时器 CLEAN 清彻音 ATTACK 打进声 CONTROL 控制 AUTO 自动 CRUNCH 嘎吱音 BALANCINC 平衡 DECAY 衰减 BAND 波段 DELAY 延时效果器 BANK 组合...

器乐文库 204 阅读

音乐知识-弦乐四重奏介绍

音乐知识-弦乐四重奏介绍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顾名思义,就是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它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 弦乐四重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阿莱格里(1584-...

器乐文库 107 阅读

中国民族乐器之钹

中国民族乐器之钹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 南北朝时钹已出现。《隋书音乐志》: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 346 354 ),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乐器有铜钹。六世纪初,钹在民间已很流行。《北齐书神武纪》中有...

器乐文库 89 阅读

外国器乐传世名曲《爱的罗曼斯 吉他》简介与赏析

外国器乐传世名曲《爱的罗曼斯 吉他》简介与赏析

外国器乐传世名曲《爱的罗曼斯 吉他》简介与赏析...

器乐文库 100 阅读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热瓦普介绍

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热瓦普介绍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

器乐文库 223 阅读

多重留音

多重留音

多重留音...

器乐文库 57 阅读

四通十二笛(律学知识)

四通十二笛(律学知识)

· 四通十二笛 南朝梁武帝创用的以弦律为主而辅以笛律的正律器。“通”就是弦律的正律器“律淮”,共四件,每件有三根弦。第一件称为“玄英通”,施应钟、黄钟、大吕三弦。第二件称为“青阳通”,施太簇、夹钟、姑......

器乐文库 57 阅读

半成进行

半成进行

半成进行...

器乐文库 61 阅读

器乐体裁《舞曲》简介

器乐体裁《舞曲》简介

器乐体裁《舞曲》简介...

器乐文库 185 阅读

近古音乐——发展史(二)

近古音乐——发展史(二)

本页是乐器资源网关于近古音乐——发展史(二)...

器乐文库 64 阅读

中国优秀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简介与欣赏

中国优秀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简介与欣赏

中国优秀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简介与欣赏...

器乐文库 21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