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流行走穴,抓起电话第一句要问清楚多少钱。但是爱乐女从不计较这个,而是直接问,到哪里集合。大家往往是刚从各自单位下了班,就立刻顶着酷暑或严寒赶来,随团队一起到很远的地方演出。有时甚至得拎着乐器在烈日下或寒风中等一个多小时的车。” 郑小瑛回忆道,“有一次到昌平县演出,二胡演奏家宋飞是我们接车的最后一站,那天下着大雪,又没手机。因为路滑,车子迟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都猜想宋飞可能已经走掉了,没想到,远远看到她拎着两把二胡在雪地里不停地跳。到了昌平的学校后,我就跟那些小孩子讲,听说你们喜欢的很多歌星,接车的牌子级别不高就不坐,可是今天,你们的同龄人小宋飞却为了这场音乐会,在雪地里等了近两个小时。”
“爱乐女”曾走进60多所大中学校普及严肃音乐,有的学校演出条件差,尤其是冬天,没有暖气,大家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冻得直抖,吃上一两口冰冷的盒饭,搓搓手就得上场,可无论年长者、年轻人,从未有人挑剔。如今已是满头华发的弦乐指导黄晓芝回忆早年自己赶火车奔赴演出现场,“手脚并用”一边脱雨靴,一边扯上演出服。老太太比画着当年自己狼狈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哪怕是那次去天津演出途中遭遇车祸,大家仍竭尽全力准时赶到现场,连口水都没喝,打开琴就上了台。下雨天,姐妹们为农民演出,一边演奏,一边抽空擦掉琴上的雨水……
“没有钱,也没有任何编制,其实谁都可以招呼都不打一声地走掉,但是没有人这样做。为了普及工作的需要,在200多场演出中,姐妹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