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手用他的右足踩另一踏板,使得鼓槌击打低音鼓(BASS DRUM)。鼓手有时会每小节四拍都轻踩低音鼓,当然他也会用低音鼓来击打重音。我们可以从唱片中把不同的鼓手辨认出来,因为鼓手们都喜欢用一些与众不同的装备并且打鼓的方式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两个鼓手的钹发出的声响会是一样的,而且每个鼓手都喜欢按自己的方式来调试鼓的音色(一般是通过调节螺栓来改变鼓面的松紧形成不同的音色,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在鼓面上贴上薄纱或胶带来使鼓皮的振动衰减从而改变音色)。他们还会在钹的背面特定的位置贴上胶布来改变钹的音色。为了追求“SIZZLE”的音色,鼓手会在钹上钻一些小孔并且装上铆钉,使得钹在被击打时铆钉能反向振动;另外有一个不需要在钹上钻孔也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技巧,即鼓手在钹的顶端挂上一大串钥匙,这样当钹被击打时,钥匙串上下跳跃与钹相撞也能发出“SIZZLE”声。
钹在舞台上看上去总是陈旧又脏兮兮的,但是几乎没有鼓手会把它去抛光一下,因为钹表面的任何一部分(哪怕是尘土、锈蚀或铜屑)的去除都会改变钹的音质。事实上,一些附着在钹片上的污垢会使得钹片的音色更沉更暗,因而许多鼓手会故意把新的钹片放上一阵让其老化,只是为了追求一种特殊的声响。
尽管钹片有各种不同的型号、厚度、直径,但对于每个鼓手来讲,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确保其获得理想中的钹片。没有两片是一样的,那怕是出自同一制作厂商和同一型号的。鼓手时常会经年累月地找寻理想中的钹片。许多鼓手收集钹片,不同的演出会使用不同的钹片,主要取决于当时所需要的音色。即使没办法一定要使用他人的鼓时,他也会替换下钹片使用自己的。没有人会比专业的爵士鼓手对钹片的了解更多。
鼓可以发出大量丰富的音响效果,取决于鼓手击打哪个鼓或钹,使多大的劲,击打鼓或钹的哪一部分。击打钹的中央与边缘或者次边缘产生的音色是很不一样的。用鼓棒、刷、鼓槌、空手等不同的器械击打产生的音效也不同。(以CHARLIE PARKER的“KO KO”为例,鼓手MAX ROACH在引子部分用刷子击打小鼓,接着用鼓棒击打骑钹来为独奏部分伴奏,MAX ROACH在乐曲中还时不时用鼓棒击打小鼓或踩低音鼓即兴回应其他乐器的演奏。
上述所提到的几样是鼓的基本套件,大多数鼓手除了这几样一般还会带上额外的钹片、通通鼓和一些拉丁美洲的打击乐器。六十年代开始,许多鼓手还会配备上COWBELL(曼波钟)等打击乐器。
公众一般都把鼓手仅仅看作是乐队的节拍控制者,尽管在一些乐队中看来就是如此,但纵观爵士乐史,鼓手在乐队中还起到丰富音乐的音响与节奏、调动情绪的作用,这些丰富的音效使得音乐的速度节奏鲜明。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的爵士打击乐器都不仅限于保持节拍,更多地用于修饰乐队的音响效果。换句话说即鼓手的主要任务是修饰音乐,控制稳定节拍反而成为次要的活,事实上某些乐队就喜欢聘用专门的鼓手来干这活。
鼓手除了稳定节拍与丰富音响以外,他也像贝司手与钢琴手般通过变换节奏来与独奏乐手对话。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爵士乐鼓的演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鼓手像传统的独奏者一般站到乐队的前面来了。大量的鼓手与乐队成员间的交互演奏出现了,就像早先DIXIELAND时期旋律乐器(小号、单簧管、长号)集体即兴一样。(大家可以听一下JOHN COLTRANE的专辑“LIVE ON BIRDLAND”和“SUN SHIP”或者MILES DAVIS的专辑“MILES SMILES”和“FILLES DE KILIMANJARO”)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鼓手能够控制整个乐队音乐音量的大小,音乐的层次以及演出的气氛,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与交响乐团的指挥。(可以听一下MILES DAVIS“SORCERER”专辑中的曲子“MASQUALERO”的鼓演奏)。
七十年代许多的乐队演奏中会同时使用两个或者更多数量的鼓手(大家可以找一下WEATHER REPORT的专辑“I SING THE BODY ELECTRIC”、“BLACK MARKET”和“SWEETNIGHTER”以及MILES DAVIS的专辑“LIVE-EVIL”和“ON THE CORNER”)。在一些演出中,这些鼓手的作用甚至都是用于丰富音效的。然而在大多数的演出中,总要分出一鼓手用标准的爵士套鼓来控制住节奏,其他鼓手则用额外的打击乐器来修饰乐队的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