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人可能以为自由低音手风琴在美国处于空白状态,其实不然。早在1960年,意大利Zero Sette零七公司生产的Giulietti牌185贝司自由低音手风琴开始在美国销售。1964年,莫根斯在美国还出版了一本自由低音初级教程;1971年,美国手风琴教育家Rudy Molinaro出版了一套自由低音(C系统)练习曲教程(上、下册),这是我见到的较为系统的自由低音教材。整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自由低音演奏家。在我的唱片收藏中,我尤其欣赏S·Dominko(1964年CIA比赛第一名)演奏的海顿“D大调奏呜曲”、舒柏特“流浪者”幻想曲、J·Torcello(1972年 CIA比赛第一名)演奏的巴赫“意大利协奏曲”、伦德奎斯特“Partita Piccola”;W·Cosby(1964年CIA比赛第二名)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2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我感觉这些录音大致反映了美国自由低音手风琴发展的一个状况,就是拿到今天来听,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但可惜的是,因多方面原因,自由低音手风琴这一先进的乐器后来在美国没有被进一步推广,我想这恐怕与美国的国情有关,年青人学完之后没有出路,自然也就无人问津。目前美国的自由低音手风琴还仅仅局限在一小部分人的范围里。
我想我们在学习外国手风琴文化时,应避免患上“偏食症”,有些人仅学习和研究某一个国家的作品,却忽略了对其他国家手风琴文化的重视,从艺术角度来看这是不对的。美国、加拿大一些自由低音手风琴原作还是颇具水准的,像M·Lifchitz“Tientos”(1979)、J·Natoli“托卡塔”(1972)、E·Krenek“Acco-Music”(1977)、Guidotti“一个美国人在日本”(1976)、以及B·彭特兰(加)为自由低音手风琴与弦乐四重奏创作的“Interplay”(1972),这些作品很值得我们关注(因篇幅有限,此话题就不再展开)。
高:前几年,您曾经出版过一张斯卡拉蒂奏鸣曲的CD,说明了您对这位作曲家的兴趣,请您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张:在1985年“欧洲音乐年”隆重纪念的的大师中,除巴赫、亨德尔之外,也有斯卡拉蒂的名字。它反映了对这位音乐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斯卡拉蒂奏鸣曲在全球十分走红,许多唱片公司都争相出版他的奏鸣曲全集。早在六十年代末,莫根斯与诺特二位大师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并录制了一些斯卡拉蒂奏鸣曲的唱片。在自由低音手风琴发展到一个相当高水平的今天,无论是著名的手风琴大师、演奏家,还是年青的学生,都已将这位作曲家的作品列入了各自的保留曲目中,重大的国际比赛甚至还将此列为规定曲目。因此学习斯卡拉蒂奏鸣曲已成为我们的“必修课”。
如果你想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位作曲家,那么我建议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看看钢琴家在这方面的文章,多听听钢琴大师及羽管键琴演奏家的录音,将会对您的演奏起很大的帮助作用。我从我收藏的三十多张斯卡拉蒂奏鸣曲CD中,挑选出10张来,供大家作参考。另外在此我想提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斯卡拉蒂奏鸣曲都适合手风琴演奏,因而在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手风琴这件乐器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