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手风琴>手风琴知识>

李遇秋手风琴音乐研究(4)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2-11-14  
B大-bA大
布局:                                                                                        -bG大-E大-A大
                                           
                   第三乐段           连接段           第四乐段            尾声
                104——129        130——143        144——167         168——184
                  D宫-A宫          C大-a小-e小          A商                    G宫
 
第一段:1——14小节,A商调,速度为Rubato(伸缩处理),谱子上标有con dignita“尊贵地、高贵地、庄严地”术语,主题采用了花脸唱腔的素材,曲调浑厚有力、庄严肃穆。(见谱例2)第4——5小节为句间过门,起到分句作用。第2小节左手的上行音阶是连接部分,具有推动力。
 
    连接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转调阶段,15——42小节,Allegro(小快板),开始运用了一组强有力的、四五度结构及二度结构的和弦并加以节奏的变化,刻画了打击乐为主的演奏场面,铿锵有力。接着一串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迂回进行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为下一人物的出场作好了准备。该段进行了几次转调,出现了西洋大小调的特性,故用此体系进行分析。由D大调(15——22小节)转到b小调(23——32小节),其中第32小节出现了阻碍进行,使音乐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紧接着转到A大调(33——42小节)。第二部分为属准备阶段,43——50小节,升f小调,为到第二段的属准备阶段。因为第二段是从III级音上开始,故该连接段在第二段D宫调(可以看作D大调)的上方三度调升f小调上进行发展,使第二段的出现不觉得唐突,起到了到第二段的属准备作用。

 
 
    第二段:51——69小节,51、52小节是该段的主题动机。在该段中,旋律在左手低音上进行,坚定有力。(谱例31)

     该旋律在两个不同的调上进行了陈述,第一次陈述为D宫调(51——62小节),第二次陈述为D宫调的属调A宫调(63——69)。在创作中引入了京剧艺术中紧打慢唱的板式。这段是男性化主题,整个音响厚实、沉稳、气宇轩昂,富于阳刚之气。右手运用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起到铺垫气氛的作用,直接影响主题旋律的陈述,非常重要。    连接段:70——103小节,用第一段的动机写成。该段采用了西洋的离调模进手法,调性变化较大,笔者运用大小调体系来进行分析。从92小节开始,连续出现了通过VII——I进行的离调模进,C大调——降B大调——降A大调——降G大调——E大调,产生了较强的不稳定性。接着进入属准备阶段(100——103小节),用下一段(第三段)调性D宫调(可看作D大调)的属调A大调作准备。80——83小节是一串强烈的模仿打击乐器的节奏音型,富有打击乐器所具有的特性。

 
 
    第三段:104——129小节,D宫调,委婉秀丽,为女性化主题,与第二段形成对比。该段采用了京剧曲牌“夜深沉”的旋律,并进行了变奏。(谱例32)第104小节是该段的主题动机,和第二段一样,第三段的主题分别在两个不同的调上进行了陈述。第一次在D宫调上陈述(104——117小节),第二次在A宫调上进行陈述(117——127小节),第128、129小节出现了离调模进,调性变化为A大调——B大调——C大调——D大调,最后落在C大调上,进入下一个段落连接段。这一段主题旋律较柔美,表情术语为Con semplicia(单纯地 纯朴地),运用连音与顿音的对比,将女性所具有的魅力描绘出来。
 
    连接段:130——143小节,C大调,用第三段的主题动机发展而成。开始将第三段的主题动机在C大调上并加厚为和弦进行发展,接着变化为十六分音符(C大调),第136小节转为a小调,经过4小节后,第140小节开始了到第四段的准备阶段,在调性安排上用了第四段调性G宫调(可以看作G大调)的关系小调e小调,为第四段的出现做好了准备。
 
    第四段:144——167小节,回到了开始的调性G宫系统A商调。该段气势宏亮,综合了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主题动机发展而成。在和声上采用了“琵琶和弦”,增强了民族特色。后部分,速度进行了一些变化,如rit、rubato(moderato)等,通过变化,情绪越来越高涨,气势越来越宏大,将音乐推向最高潮。

 
 
    尾声:168——184小节,G宫调。该段转入京剧西皮导板的板式,并以散板唱腔的变奏结束。开始部分借鉴了琵琶、古筝等中国民族乐器所特有的演奏技法,即速度由慢渐快,音符由疏渐密,力度由较弱渐强的一种自由舒缓的演奏方式。(谱例33)从第174小节进入了行板(andante),高声部八度和声音程及和弦在低声部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五连音、六连音等节奏的烘托下,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该曲在主调G宫调上完满终止。
 
    纵观整首作品,可以看出作曲家的独具匠心。乐曲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多段体,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和声配置中,许多和弦的正常结构被人工地改变,或采用代替音、或采用附加音,通过这些手法,增添了和弦色彩,突出该曲的民族特色。
 
    该曲将中国国粹——京剧,成功、和谐地融入手风琴艺术中,极大地拓宽了我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题材,进一步增强了手风琴的表现力,“是一个很有益的艺术实践,”(李遇秋语),可谓“中西合璧”之精品,对推进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民族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京剧脸谱》的演奏技法探讨
        演奏这首作品要注意的一些常规问题,如触键方法、风箱运用等,本文不再做过多的赘述,而重点针对该曲的特点进行探讨。
1、 京剧神韵的把握
京剧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堪称我国“国粹”。该曲是采用京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因此,对京剧音乐神韵的把握成为成功演奏该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建立在先秦哲学的辩证思想基础之上,并在长期音乐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开放的‘声可无定高’、‘拍可无定值’、‘死谱活奏’、‘死音活唱’表述系统,”而“西方乐理则以文艺复兴后一度风靡欧洲的形而上学为本,在音乐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封闭的‘音有定高’、‘拍有定值’、‘按谱唱奏’表述系统。”[19] 所以,在此曲的演奏中应该特别注意中西方音乐表述系统的差异,力求达到恰当的平衡。
 
首先,在演奏前应多听几首京剧的著名唱段,从中领悟其特有的韵味。其次,要注意附点音符、休止符及快速十六分音符的处理,不能把它们看作是正常意义的固定节奏,而要充分体会其中所提示出的中国音乐的韵味。特别是休止符的处理,不能将它单纯地理解为停顿,实际上,它的无声是旋律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与音符一起构成了旋律,因此要将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速度变化也是该曲的特点之一。由于西方的拍子不足以表现我国京剧音乐的律动感,因此,在乐曲中出现了较多的、自由的速度变化,这是与京剧音乐密切相连的。演奏时,不要被拍子所囿,在保持基本速度观念的基础上,可稍自由、任意一些,但不能散乱,要注意在其中表现出京剧的神韵。
 
    从乐曲第167小节开始,乐曲采用了京剧西皮导板的元素,在技法上借鉴了琵琶、古筝、打击乐等中国民族乐器所特有的演奏技法。在演奏时,要注意手指与手腕的放松,手指触键要快速、敏捷、干净,富有弹性,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的过渡要自然、均匀。总之,要尽量模仿,既要“形似”还要“神似”,最大程度地将京剧的神韵体现出来。(见谱例33)
2、 形象的鲜明对比
    该曲是用多段体写作的,每一段都有一个鲜明的形象。在演奏时,要注意各段的形象性,力求将它们生动地刻画出来。第一段的表情术语为condignita(尊贵地、高贵地、庄严地),演奏时,内心要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情绪,节奏可稍自由,但不能太散;手指触键实在,风箱运用要有力,音色饱满;分句要清楚,第4——5小节为句间过门,力度要稍弱些,但要弱而不虚;第2小节左手的上行音阶要演奏得准确、流畅,具有推动力。第二段是男性化主题,演奏时,要注意左手触键与风箱的配合,左手触键要深、沉,风箱要绷紧,整个音响要厚实、沉稳、气宇轩昂,富于阳刚之气;右手手指触键要轻巧、用力均匀、动作平稳、有颗粒性,较好地起到铺垫作用。第三段为女性化主题,表情术语为“con semplicia(单纯地 纯朴地)”,与第二段形成对比。要演奏得纤巧、优美、带有一点凄婉,富有女性魅力;注意连音与顿音的对比,着力刻画清纯、甜美的女性形象。第四段的表情术语为Con elevazione(宏伟地 庄严地 崇高地),气势宏大。演奏时要充满激情,右手的八度音程及和弦要保持足够的时值,不能随意缩短,力求音响上饱满、浑厚、雄伟、辉煌的效果。

  第四章 李遇秋在中国手风琴音乐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及贡献
 
任何一个个体都与群体密切相连,同样任何一个作曲家的创作都与所在时期的整个创作息息相关。要对李遇秋的手风琴音乐创作做出准确、客观的评析,就必须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有较全面的认识。
 
手风琴作为一件“舶来品”,追根溯源它的发音原理来自于中国的古老民间乐器“笙”。1777年一位来华传教的阿莫依(Amiot)神父将中国的“笙”传入欧洲,欧洲人利用笙的活簧发音原理,研制成了外形各具特色、但发音原理基本相同的各式簧片乐器。1829年,奥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Syrillus Demian,1772-1847),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手风琴”(Accordion)。一百多年来,手风琴经历了多次结构和性能上的改进与演变,至今已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其中包括“键盘式”和“键钮式”)。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出现在手风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克服了原来左手的局限性,极大地拓宽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力,为创作专业的手风琴作品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对手风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20世纪初,手风琴传入中国。之后,手风琴在我国的传播日益广泛,新中国成立以后,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多年来通过老一辈手风琴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手风琴这一外来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大地上的一朵奇葩。随着手风琴艺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手风琴音乐创作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三、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手风琴成为鼓舞斗志的有力工具,开始为大量的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伴奏,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也随之萌芽。这一时期,李遇秋积极投身于艺术实践中,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也“如饥似渴地搜寻一切可能得到的谱子”,[20]并为歌曲配伴奏,这些实践为之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五、六十年代,手风琴在中国迅速地传播开来,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突破,出现了一些从民族器乐曲或部队歌曲、民歌提炼改编而来的独奏曲和少部分创作的作品。代表作有《士兵的光荣》(张自强王碧云改编)、《彩云追月》(宋兴元改编)、《花儿与少年》(吕冰改编)、《小放牛》(任士荣改编)、《牧民之歌》(王域平、张增亮创作)等。这一时期李遇秋开始探索为民族调式旋律配和声的色彩性、功能性、风格性等问题。1962年,他创作了手风琴二重奏《草原轻骑》,这是一首专为手风琴创作的作品,它的问世打破了以前手风琴音乐创作一直处于业余状态的局面。
 
  1966年——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文革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手风琴音乐创作在夹缝中艰难前行,创作只能以改编革命歌曲和移植样板戏为主。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与其它音乐创作一样,经过了几年的恢复阶段,呈现出活跃而多采的局面。《北京喜讯到边寨》(方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郭伟湘)、《诺思吉亚幻想曲》(王树生)、《春到凉山》(王域平)、《归》(李未明)等。从这一时期开始,李遇秋的手风琴音乐创作进入硕果累累的丰收期。在创作中,他对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问题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他的作品“已经不仅仅是在调式上、和声上、风格上、做一些尝试,而是更进一步地追求反映民族的传统、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个性。”[21]并且,随着自由低音手风琴的诞生,李遇秋还专为自由低音手风琴创作了一些作品(详见前表),这充分反映了他的探索精神。
 
纵观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几乎每一个时期都可以看到李遇秋的身影。他率先探索手风琴创作的“民族化”道路,在创作中广泛、融汇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并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贯通,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的创作对于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而言具有开创性意义。可以说,李遇秋是一位在我国手风琴界有较大影响的、具有突出地位的、中国现代作曲家中极少热心于手风琴创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作曲家。
 
    李遇秋的手风琴创作为我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他的较多作品被收录于手风琴专业教材及各种考级教程,为手风琴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的部分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国际大赛中被演奏并获奖;有的被定为国际大赛规定曲目。1993年创作的作品《沉思与酣歌》在1994年北京手风琴艺术节上获奖;1996年创作完成的手风琴独奏曲《第一奏鸣曲——长征》于 1997 年获全军一等奖,并于 1998 年荣获音乐创作的最高奖——文华奖;《前奏曲与赋格》被定为2004年第十届北京国际手风琴比赛艺术家组的规定演奏曲目;《手风琴奏鸣曲——天山云霞》被定为2002年第九届北京国际手风琴比赛艺术家组的规定演奏曲目;1987年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手风琴演奏家张国平在德国克林根塔尔举行的国际手风琴比赛中演奏了《天女散花》,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成年组第六名,(这是第一位中国选手参加世界最高规格的国际手风琴比赛)《天女散花》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多人来索取乐谱,随后该首组曲在德国正式出版,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使中国手风琴艺术走出了国门;美国作曲家索玛斯也对他的《广陵传奇》、《桑榆之梦》等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表明世界对中国手风琴创作水准的认可,标志着中国手风琴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李遇秋就是这样在手风琴音乐创作这块土地上一直辛勤耕耘着,不计名利,默默奉献。他的创作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为本,为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及中国手风琴步入世界行列做出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

结    语
 
多年来,我国手风琴同仁们都在为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学术化、系统化而努力奋斗。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创作是关键、是基础。李遇秋在这一领域中积极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令人钦佩、令人感动、值得学习,他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为中国手风琴音乐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正因为李遇秋等一批手风琴艺术家的努力,中国手风琴事业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不能不重视我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创作力量薄弱、创作经验不足、理论研究欠缺、创作精品贫乏等,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和解决的课题,也是今后奋斗的方向。然而可喜的是,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比赛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高质量的手风琴作品,并且出现了众多专业作曲人士的身影,如陈楠(天津音乐学院)、姚恒璐(中央音乐学院)等,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无疑将推动我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手风琴艺术的灿烂明天、为中国手风琴汇入世界音乐的海洋而努力吧!

注  释  
[1][6][20][21] 李遇秋,历史的召唤——关于中国手风琴学派的构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  
 [2][3] 李遇秋,《重回手风琴》,(J) 乐器    1999年第2期
 [4]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762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
 [5] 中国大百以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
 [7][8][13][16]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1月第1版
[9]  转引自申波,中国手风琴创作发展轨迹,天籁,2001年第3期
[10]  恩斯特·托赫,旋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出版
[11] 玛采尔,《论旋律》,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出版
[12] 桑桐,《和声的理论与运用》,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出版
[14] 陶亚兵,《中西音乐交流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15] [奥]鲁道夫·雷蒂 ,郑英烈译,《调性无调性泛调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17][18] 《手风琴考级作品名家指导》,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19] 杜亚雄,《中国传统乐理教程》P220,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参 考 文 献
 
(1) 杨儒怀,《音乐分析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2) 明言, 《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 桑桐, 《和声的理论与运用》,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
(4) 柏西·该丘斯,《大型曲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5) 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
(6) 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7) 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8) [奥]鲁道夫·雷蒂《调性无调性 泛调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
(10)陈铭志,《赋格曲写作》,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11)霍华德·里萨蒂,《新音乐语汇》,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12)G·韦尔顿·马逵斯,《20世纪的音乐语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13)柏西·该丘斯,缪天瑞编译,《曲调作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年6月第2版
(14)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5)恩斯特·托赫,《旋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
(16)玛采尔,《论旋律》,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12月第1版
(17)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11月第1版
(18)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19)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21)《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
(22)《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23)《手风琴考级作品名家指导》,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24)李遇秋,《历史的召唤——关于中国手风琴学派的构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
(25)高洁,《李遇秋与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人民音乐, 1999年第6期
(26)朱春铃,《手风琴与钢琴触键技法差异两题》,中国音乐,2003年第1期
(27)申波,《中国手风琴创作轨迹》,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1年第3期
(28)李遇秋,《重回手风琴》,乐器,1999年第2期
(29)高洁,《九十年代中国手风琴音乐综述》,中国音乐年鉴,1999年
(30)杜宁,《手风琴创作中的和声问题》,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31)许勇三 陈世宾,《20世纪音乐结构因素的主要特征》,音乐研究,2001年第2期
(32)奉山,《论中国音乐之“神韵”》,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3期
(33)樊祖萌,《四、五度结构与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黄钟,2002年第2期
(34)陈一鸣,《民族性 时代性 通俗性——浅谈王域平先生的两首手风琴作品》,齐鲁艺苑,2000年第4期
(35)赵冬梅,《陈其刚最新钢琴作品〈京剧瞬间〉的艺术创造》,中国音乐,2003年第4期
(36)因特网:中国手风琴在线  (http://www.accordions.com/china/)
(37)乐谱来源:《李遇秋手风琴独奏精品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38)李润新 等 编,《中国艺术家词典》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 第1版

本网站仅为各种手风琴信息的发布提供平台,由信息提供者保证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相关文章 推荐

<strong>手风琴的练习方法</strong>
人气:3847
手风琴入门
手风琴的练习方法
手风琴基本练习及技巧训练《手风琴装饰音的演奏方法》
人气:140
手风琴教程
手风琴基本练习及技巧训练《手风琴装饰音的演奏方法》
邹积强手风琴独奏【牧民之歌】视频欣赏
人气:938
手风琴演奏视频
邹积强手风琴独奏【牧民之歌】视频欣赏
手风琴基本练习及技巧训练《手风琴手指练习》
人气:117
手风琴教程
手风琴基本练习及技巧训练《手风琴手指练习》
手风琴复调作品集【小步舞曲】G.F.亨德尔
人气:105
手风琴乐谱
手风琴复调作品集【小步舞曲】G.F.亨德尔
杨文涛手风琴教程 9《d_小调小步舞曲》-1
人气:551
手风琴视频教学
杨文涛手风琴教程 9《d_小调小步舞曲》-1
手风琴世界名曲【马刀舞】哈恰图良曲
人气:225
手风琴乐谱
手风琴世界名曲【马刀舞】哈恰图良曲
中国民歌名曲手风琴曲谱集【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 王洛宾编曲
人气:96
手风琴乐谱
中国民歌名曲手风琴曲谱集【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 王洛宾编曲
胡进忠手风琴曲视频教学《一路平安》手风琴初中级教程
人气:195
手风琴演奏视频
胡进忠手风琴曲视频教学《一路平安》手风琴初中级教程
手风琴乐团《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人气:225
手风琴演奏视频
手风琴乐团《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现代手风琴流行乐曲《摇摆的技巧》里翁·沙西 李莫尔格安曲
人气:204
手风琴乐谱
现代手风琴流行乐曲《摇摆的技巧》里翁·沙西 李莫尔格安曲
快速记忆手风琴左手键盘的办法
人气:929
手风琴教程
快速记忆手风琴左手键盘的办法
手风琴基础知识《手风琴指法的设计与运用》
人气:262
手风琴入门
手风琴基础知识《手风琴指法的设计与运用》
我和手風琴
人气:165
手风琴知识
我和手風琴
手风琴基本练习及技巧训练《手风琴d旋律小调音阶及琶音练习》
人气:187
手风琴教程
手风琴基本练习及技巧训练《手风琴d旋律小调音阶及琶音练习》

大家都在看

高师手风琴伴奏教学

高师手风琴伴奏教学

高师手风琴伴奏教学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周亚曦 摘 要 手风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培养学生的伴奏技能是高师手风琴教学的主要目的。研究手风琴伴奏教学的基本技巧,从基础训练、作品分析、习惯...

手风琴知识 338 阅读

西里尔布朗夏和菲尔布维耶(法国) 流行手风琴音乐会

西里尔布朗夏和菲尔布维耶(法国) 流行手风琴音乐会

Cyril Blanchard Phil Bouvier (France) 西里尔布朗夏和菲尔布维耶(法国) 流行手风琴音乐会 体现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的原汁原味 西里尔布朗夏 Cyril Blanchard 这位年轻的手风琴演奏家是他同时代音乐人中的佼佼者。师从法国著名流行手风...

手风琴知识 363 阅读

俄罗斯手风琴:巴扬(баян)简介

俄罗斯手风琴:巴扬(баян)简介

什么是巴扬? 从字面上我们很难理解,只可以猜得出它是个外来词。那么巴扬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下面我想给大家做一个粗浅的介绍。 巴扬是一种乐器,它确实是个外来词,音译名来自俄语的баян。而这个名字又来源...

手风琴知识 249 阅读

谢苗诺夫两首自由低音手风琴奏鸣曲的分析

谢苗诺夫两首自由低音手风琴奏鸣曲的分析

谢苗诺夫两首自由低音手风琴奏鸣曲的分析 山东师大硕士学位论文 仲 凯 指导教师:陈一鸣教授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研究现代手风琴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一)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 (二)现代自由低音手风琴音乐的发...

手风琴知识 341 阅读

带你认识手风琴

带你认识手风琴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喜欢的一门乐器 手风琴(accordion)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键盘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

手风琴知识 291 阅读

认识手风琴 accordion介绍

认识手风琴 accordion介绍

手风琴(accordion)是一种既能够独奏,又能伴奏的簧片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单声部的优美旋律,还可以演奏多声部的乐曲,更可以如钢琴一样双手演奏丰富的和声。手风琴声音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

手风琴知识 213 阅读

Aduard Akhanov(Russia)爱德华阿哈诺夫(俄罗斯)独奏音乐会

Aduard Akhanov(Russia)爱德华阿哈诺夫(俄罗斯)独奏音乐会

Aduard Akhanov(Russia)爱德华阿哈诺夫(俄罗斯)独奏音乐会 风格:古典 流行 爱德华阿哈诺夫是当今世界最具才华的青年巴扬演奏家之一。他来自塔甘罗格城,俄罗斯一个遥远的临近黑海的城市。在赢得当地的一些手风琴比赛桂冠后...

手风琴知识 261 阅读

B、C两种系统手风琴自由低音的演奏浅谈

B、C两种系统手风琴自由低音的演奏浅谈

自由低音在我国手风琴界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专业名词了。它几乎成了专业手风琴演奏的象征。但在世界性的手风琴比赛和近几年中国国际手风琴赛事来看,业余自由低音的发展也十分喜人。自由低音的出现,拉近了手风琴与古典...

手风琴知识 465 阅读

上师大音乐学院现代流行手风琴乐团成员与手风琴

上师大音乐学院现代流行手风琴乐团成员与手风琴

上师大音乐学院现代流行手风琴乐团成员: 陈淑文 王莉莉 曹培雅 桑玉婷 葛佳麒 卓圣姬 夏娴 万一钟...

手风琴知识 500 阅读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代流行手风琴乐团专场音乐会图片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代流行手风琴乐团专场音乐会图片

中国、法国、日本及阿根廷等国家的流行手风琴音乐,用手风琴音乐带您游历世界。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代流行手风琴乐团成立于2008年。成员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学生。他们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均获得过好成...

手风琴知识 372 阅读

理查.盖利亚诺(Richard Galliano)探戈利亚(Tangaria)

理查.盖利亚诺(Richard Galliano)探戈利亚(Tangaria)

2006年,世界顶级手风琴大师盖利安诺创立了探戈利亚四重奏并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演。他在四重奏中担任手风琴独奏,其他三位成员分别是小提琴家、贝斯演奏家及打击乐演奏家。 如果没有盖利安诺,手风琴仍然在民间,难登...

手风琴知识 108 阅读

俄罗斯手风琴音乐史介绍

俄罗斯手风琴音乐史介绍

俄罗斯手风琴历史悠久、早在古罗马时代,这里就已经生息繁衍着斯拉夫民族。然而直到19世纪30年代,俄罗斯的音乐艺术才真正步入黄金时代。19世纪以前,音乐在俄国是一种从外国输入的商品,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其演...

手风琴知识 211 阅读

俄罗斯手风琴介绍

俄罗斯手风琴介绍

手风琴,作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国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音乐界传承着俄罗斯民族热情奔放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俄罗斯手风琴音乐从最初就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的底蕴越发深厚,其鲜明的艺术...

手风琴知识 103 阅读

俄罗斯手风琴介绍

俄罗斯手风琴介绍

手风琴,作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国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音乐界传承着俄罗斯民族热情奔放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俄罗斯手风琴音乐从最初就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的底蕴越发深厚,其鲜明的艺术...

手风琴知识 128 阅读

手风琴进化史

手风琴进化史

今天咱们继续聊乐器的故事,如果把乐器按照它们的发音方式分类的话,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以震动琴弦来发声的弦乐器,包括竖琴、吉他、钢琴、提琴等。 2、依靠空气震动来发声的管...

手风琴知识 29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