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目前我国手风琴事业存在一个最大的危机,这就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手风琴事业存在严重的“滑坡”现象,即学习手风琴的人越来越少,考级的人数大幅度减少,形成逐年递减的严重形势。造成这种严重的“滑坡”的原因很多,但普遍认为手风琴考级作品太难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同这种观点。因此客观事实证明考级作品难不但没有增强手风琴的号召力和魅力,而恰恰是相反。
(三)“手风琴的特点所在——风箱”。作者在这一段文论中,特别强调风箱在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对风箱的演奏提出了严格要求。
但遗憾的是文论对风箱的作用过分夸大的描述,使得有些文论不但不合理,甚至令笔者费解。作者说:“风箱气息的控制,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触键还重要,还要先行……”。笔者认为,在具有指导性的论文中公开把一种乐器中各种不同作用的演奏形式和方法明显的按所谓重要的程度来分成等级是不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笔者认为,各种演奏形式和方法都很重要,(其实右手触键的基本功和千变万化的技术技巧是非常深奥难学的)如果一定要分等级的话,笔者主张各种演奏形式和方法在其不同作用的范围内,大家都是第一重要。风箱和触键是手风琴两种最基本的演奏形式和方法,它们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如果它们各自失去对方,那么它们各自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是辩证法。比如男女平等,男人有男人的作用,女人有女人的作用,男人的作用代替不了女人的作用,相反也是一样。各种不同作用的演奏形式和方法也是这个道理。接下去的文论就更令笔者费解了。作者进一步说:“风箱在演奏中的作用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几十,而是百分之百。”好傢伙,手风琴演奏的全部(百分之百)只有风箱的演奏和作用了,其它除风箱以外的演奏部分都被否定了,都统统不在话下了,不起作用了。笔者无须赘述,读者都会感到这种过分夸大失真的语言的谬误性。文论又说:“手腕的失控,造成音质颠簸不定,音色黯淡无光。”这是作者批评手腕力量控制风箱的不科学。但文论紧接下去又说:“在拉风箱时,力量要落在左手的指尖上,而不要落在手腕上。”前面一句话批评拉风箱时手腕力量没有控制好,而紧接后面突然又说拉风箱的力量要落在左手指尖上,不要落在手腕上,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述实在无法令笔者理解,失去了起码的逻辑性。请问,拉风箱力量不落在手腕上能拉开风箱吗?力量落在左手指尖上能拉开风箱?!(只有左手手指触键钮时手指的力量要落在指尖上)
顺便在此提一下,该段文论一开始就说:“风箱是手风琴区别于钢琴的主要标志,属于管乐器范围。”手风琴是否属于管乐器,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是不是因为手风琴起源于笙,作者就说手风琴是属于管乐器?笔者所知道的多种资料、辞典中,都把手风琴定位在键盘乐器的范围,而只有1962年版的前苏联的《简明音乐辞典》中把手风琴定在管乐器范围。但该辞条说明这是19世纪30年代一种装有管子发音的手风琴,每一根管子在风箱“压”和“松”时发出不同音高的两个音。这个问题在此提出,笔者不作评论,请手风琴界同仁来讨论。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提出手风琴属管乐器是否科学?
(四)“考生的基本功一定要加强。” 这一段文字的论述是作者对基本功的看法,属于个人学术观点,在文论的叙述方面,没有发现突出的问题,在此不作评述。
(五)“领悟演奏中弹性与放松的关系。”全段文字论述不到两行,只有71个字(不包括标点符号)。首先,这段文论的小标题,笔者不太理解。“领悟演奏中弹性”不知是演奏中的什么弹性?是手指触键的弹性?还是运用顿风箱的风箱弹性?或者是其他什么弹性?文中始终未作交待。所谓“弹性与放松的关系”笔者也有疑问。通常一般的说法是演奏中的肢体肌肉、关节的紧张与放松的辩证关系。一般指的弹性也是指顿风箱的弹性和手指触键的弹性,而这两种弹性实际上就是紧张(用力)和放松(用力后立即放松)(再加上相应的时值)相互辩证作用产生的弹性。弹性本身就是一种放松的演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