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乐器种类>民族气鸣乐器>

巴乌(2)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4-05-10  

  
  演奏时,管身细而短者竖吹,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竖吹时,用嘴含住近顶端的簧片,横吹则将簧片部分放在两唇之间,气流使簧片的簧舌部分振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当手指按闭全部音孔时,管中形成的空气柱最长,发出的是基音,但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吹低音巴乌时,嘴唇、肌肉要放松,气息应徐缓均匀;吹中音、高音巴乌时,两腮稍微收紧。用吐音方法吹奏,还可运用循环换气法演奏长时值的音符。通过平吹或超吹,音域分别为:高音巴乌f1—g2,中音巴乌b—c2,低音巴乌f—g1。音色柔美,高音略尖锐,中音圆润优美,低音宽厚。演奏技巧与笛子基本相同,凡笛子常用的技巧在巴乌上都可运用,其中滑音、打音、颤音、抹音、琶音、飞指等最为常用。在民间,巴乌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舞蹈和叙事歌等说唱伴奏。虽然巴乌的音域窄、音量小,但它独具民族风格,极富民族色彩,吹奏起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深受哈尼族、彝族人民喜爱。哈尼族人人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喜欢用巴乌来表达情意或追忆往事。彝族喜欢用两支同调的巴乌齐奏或对奏。居住红河南岸的彝族同胞,常在集体歌舞活动中,用巴乌与竹笛、直箫、小三弦、月琴和木叶等乐器一起合奏,来为特色浓郁的歌舞伴奏。特别是未婚青年小伙子,常用巴乌来演奏情歌、和姑娘“说话”,倾吐爱慕之情。有一首巴乌情歌这样唱道:“当我吹响了巴乌的时候,你知道吗?我告诉你,走轻点呀走轻点,就是碰落了树叶,也不要让它落在水面上,为的是保守秘密。如果阿妈往后不同意,那已经迟了,迟了呀,我俩的心已经让这巴乌紧紧连在一起了。”在彝族,人们在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奏巴乌。乐曲有《玩调》、《邀约调》等。
  
  〔改革巴乌〕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工作者对传统巴乌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制成形制多样、造型各异的加键巴乌新品种,使这一富有特色的民间传统乐器登上我国乐坛,一跃成为乐苑中出色的独奏乐器,并在民族乐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音乐工作者深入边疆地区,向哈尼族、彝族人民学习巴乌的吹奏和制作技术,将竹制簧片改为铜制簧片,加大了音量,它那特殊的音色、美妙的音响,才开始出现在各级文艺会演中。1956年,云南省歌舞团史工先生首次将这种乐器带到北京的乐坛上,演出了他为巴乌编创的第一支独奏曲《傍晚的声音》,引起了音乐界的注目。嗣后,中央民族乐团宋保才在赴云南演出中,学习演奏这种乐器,并和其他同志一起研究改革巴乌,经过试验,将巴乌距吹孔最近的第八个按音孔,移至音孔列的右下方,使演奏按孔灵活方便。
  
  70年代初,沈阳军区歌舞团严铁明曾到云南边疆深入调查了解巴乌,首先改革制成加键巴乌,他用质地坚硬的紫竹作管身,扩大了音孔,使音量增大,增加了一个带键音孔,使音域扩大,可吹出D1—c1十四个音,管身上装置了铜制插口,便于调音和与乐队协奏。他还将原来的大口含吹改为小口含吹,充分运用嘴唇、口腔灵活吹奏,并借鉴笛子的演奏技巧,丰富了巴乌的表现力。北京民族乐器厂笙制作师孙汝桂,改革研制的十四孔加键巴乌,管身使用紫竹制作,在低音区管身两侧增置了低音共鸣管,使管身延长,按音孔增多,安置了键孔传动机械,音域比传统巴乌扩展了一个八度,由C—d2,基本上满足了演奏需要,高、低音区的音色、音量也平衡一致。

  巴乌

  1976年,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徐桃英、顾伯宝,在严铁明和北京管乐器厂的协助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制作成功横吹加键巴乌。管身竹制或塑料制,由两节组成,它通过铜插口,将管身连在一起。上节吹孔处装簧片,设唇托和插头,下节开有音孔,设按键和插座。簧片采用银铜合金或黄铜制作,前者发音明亮,后者发音柔和。音孔由原来八孔增加到十二孔或十四孔。高音巴乌,管长51厘米,设十二孔(八按孔,四键孔),音域f1—d3。中音巴乌,管长62厘米,设十二孔(八按孔,四键孔),音域f—f2。次中音巴乌,管长75厘米,设十四孔(七按孔、七键孔),音域c—f2。低音巴乌,管长87厘米,设十二孔(八按孔,四键孔),音域#A1—#a1。它们都保持了巴乌传统的演奏方法和风格,便于奏出吐音等各种技巧,在音色上,高音明亮动听,低音浑厚有力,增大了音量,提高了音乐表现力。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适于演奏表现云南兄弟民族生活的大型乐曲。这项改革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相关文章 推荐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人气:224
乐器种类专题
巴罗克管风琴和古钢琴发展史
钹
人气:20945
西洋打击乐器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人气:197
乐器种类专题
外国木管乐器《英国管》简介
阿乌
人气:109
民族气鸣乐器
阿乌
彝族小三弦
人气:212
民族弦鸣乐器
彝族小三弦
中国古代乐器《铎》
人气:212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铎》
八音鼓
人气:132
民族膜鸣乐器
八音鼓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人气:79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古代乐器《贝和螺》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人气:198
乐器种类专题
中国民族拨弦乐器《琵琶》简介
改革马头琴
人气:435
民族弦鸣乐器
改革马头琴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人气:130
乐器种类专题
浅谈羽管键琴简介
小提琴
人气:1084
西洋弦乐器
小提琴
适争
人气:89
民族弦鸣乐器
适争
弹布尔
人气:424
民族弦鸣乐器
弹布尔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人气:177
乐器种类专题
羽管键琴harpsichord简介

大家都在看

狍哨

狍哨

狍哨,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桦树皮制成,故又称桦皮哨。鄂 伦春语称皮卡兰。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 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龙江省呼玛、...

民族气鸣乐器 183 阅读

五月箫

五月箫

五月箫,瑶族支系排瑶吹口气鸣乐器。瑶语称嗯?凸,即五月伐竹制箫、吹箫之意,故 此得名。历史久远,在南宋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卷七乐器门)一书中,关于瑶族乐器的 记载有:笛,韵如常笛,此处之笛,概是今日之五月箫...

民族气鸣乐器 149 阅读

横笛

横笛

横笛,是朝鲜族边棱气鸣乐器。朝鲜语称则傣。流行于辽宁、吉林、 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古代的横笛,又称大咸,是用长短不同的竹子制成的,长者称大笭,中者称中笭,小者称小笭。又通称三竹...

民族气鸣乐器 451 阅读

斯布斯额

斯布斯额

斯布斯额,是哈萨克族边棱气鸣乐器。也译作斯布孜额、斯比斯额。流行于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布尔津、塔城、新源、乌苏、乌鲁木齐等地。 历史久远,成书于公元11世纪的古籍《突厥语大辞典》,其上载有斯布孜额为一种...

民族气鸣乐器 70 阅读

鼻笛

鼻笛

鼻笛,是高山族边棱气鸣乐器。又称鼻箫。高山语称帕努欧欧、勃里、拉里各丹。流行于 台湾...

民族气鸣乐器 213 阅读

嘟噜

嘟噜

嘟噜,黎族吹口气鸣乐器。黎语又称簇。汉语称洞箫。流行于海南省琼中、保亭、乐东 、昌江和海口等地。 管身用上端带竹节的细竹管制作(图),管长90厘米、管径1.8厘米~2厘 米。 上端管首竹节处开有一个发音孔,管身下部开有...

民族气鸣乐器 160 阅读

列都

列都

列都,拉祜族边棱气鸣乐器。又称都列、列嗄都、列古都,均为拉祜族气鸣乐器的泛称。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西盟等地。 管身竹制,多采用无节细竹管制成(图)。管长30厘米、上端...

民族气鸣乐器 104 阅读

库洛

库洛

库洛,克木人边棱气鸣乐器。克木语又称多、道儿。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 治州勐腊、景洪等地。 管身用一截长40厘米~50厘米、直径1.5厘米~2厘米的薄壁长竹制作,竹管两端留节、不 通透。在距上 端竹节3厘米处,开有一...

民族气鸣乐器 226 阅读

塞箫

塞箫

塞箫,苗族吹口气鸣乐器。苗语称展尖,意为堵有软木塞的竹管。汉族称其为塞箫。流 行于贵州省兴义、安龙,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那坡和云南省广南、富宁等黔、桂、 滇三省区接壤的苗族地区。 管身竹制,多采用当地...

民族气鸣乐器 115 阅读

勒绒

勒绒

勒绒,又称松堪勒绒,是景颇族特有的吹口气鸣乐器。景颇语勒为直拿之意,绒 为优美动听。松堪是地名,为毗邻我国云南省的缅甸境内一个景颇族聚居村寨,也是乐器 的起源地。景颇语也称筚绒或拉绒。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

民族气鸣乐器 232 阅读

短箫

短箫

短箫,朝鲜族边棱气鸣乐器,朝鲜语称单扫。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延 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历史久远,早在公元1世纪至10世纪初的朝鲜三国时期,短箫就已成为宫廷音乐中乡部 乐的主要乐器之一。两千年来...

民族气鸣乐器 209 阅读

骨笛

骨笛

骨笛,藏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是用鹫 鹰翅骨制 成,也称鹰骨笛。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

民族气鸣乐器 214 阅读

长号

长号

长号,古称长鸣、中鸣、招军、铜角、马吹等。是瑶、壮、苗、彝、哈尼、布依、土家、维吾尔、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瑶语称当嘹。彝语称大巴拉。布依语称莽列。维吾 尔语称卡奈依。汉族称大号、长尖、喇叭、尖子号等。流行...

民族气鸣乐器 278 阅读

巴葛丢冬

巴葛丢冬

巴葛丢冬,苗族边棱气鸣乐器。因使用树皮制成,故汉族称其为树皮拉管。流行于广西壮族 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那坡等桂西各地。 由树皮管和木杆构成,采用同一根细树枝为材料,以选取粗细均匀,杆身顺直者为佳。民间...

民族气鸣乐器 175 阅读

芒筒

芒筒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管身竹制,由簧管和共鸣筒两部分组成(图)。簧管...

民族气鸣乐器 18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