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较为悠久的牙筝,原是我国东邻朝鲜古老而有特色的拉弦乐器,它和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拉弦乐器轧筝一样,同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地的筝。牙筝和轧筝,是同源而不同流的两种乐器。早在1700多年前的西晋之时,我国就与东邻朝鲜有了文化交流。当时的朝鲜有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百济(公元18年—660年)和新罗(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三国。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深入,互相影响也与日俱增,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在隋文帝杨坚的七部乐、隋炀帝杨广的九部乐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十部乐中,都有一部“高丽乐”。而我国历史上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隋唐文化,也使四邻各国受到深刻影响,在朝鲜三国逐渐形成为“乡乐”、“唐乐”、“雅乐”等三部乐。牙筝就是朝鲜民族根据我国传入的筝,创制而成的朝鲜族拉弦乐器。《高丽图经》(卷四十)“乐律”条中载有:“今其乐有两部,左曰唐乐,中国之音,右曰乡乐,盍夷音也。”据韩国史料记载:高丽文宗三十年(公元1076年)时,朝鲜宫廷音乐中的唐部乐器有笙、杖鼓、唐笛、唐琵琶、方响、筚篥和拍板等七种。到了高丽睿宗九年(公元1114年),这时正值我国北宋政和四年,又有大批新的唐乐器传到朝鲜,它们是筝、箜篌、箎、箫、匏、埙、五弦琵琶和双弦(月琴)等八种。至此,在朝鲜才形成完整的唐部乐。然而在这些东传的唐乐器中,却没有一种是拉弦乐器。
我国的朝鲜族人民,大部分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陆续由邻国朝鲜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北迁来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的。勤劳、勇敢的朝鲜族同胞,他们在长白山麓、海兰江畔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这里又成为一个音乐、歌舞的天地。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传统音乐和乐器同邻邦朝鲜基本相同,人民能歌善舞、酷爱奏乐,民间乐器丰富多彩、具有独特风格,许多气鸣和弦鸣乐器的演奏,都接近于民歌演唱风格。牙筝就是朝鲜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拉弦乐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