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牙筝,由共鸣箱、岳山、琴柱、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卧式长方拱形。由面板和底板两块长方形木板镶合而成,面板使用木质轻软的木料制成,民间多采用梧桐木或鱼鳞云杉制作,整块板面呈拱形(横向),底板使用木质坚硬的木料制成,民间多采用花梨木、栗木、色木或槐木制作,底板中央开有一个长方形、圆形或弯月形音孔。在琴箱表面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硬木制拱形岳山,岳山外侧开有与琴弦相应的弦孔。琴首一端的弦孔较为细小,琴尾一端的弦孔较为粗大(为穿染尾用),且为纵向双孔。琴的尾部稍呈拱形翘起。琴柱(琴马)木制,多采用红木、紫檀或花梨木制作,外形呈人字形,一弦一柱,斜向置于琴面中部。琴弦使用丝弦,弦头系于琴首弦孔内,弦尾系有深棕色丝或木棉细绳,称为染尾,穿过并系于琴尾两个粗大弦孔之间,松紧染尾可以调节定弦高低。也有的牙筝张铜丝或钢丝弦,不再使用染尾而改设弦轴调弦,在琴首竖置金属弦轴(常用扬琴弦轴),并采用双弦。琴弓由弓杆和弓毛构成,弓杆用竹或木制作,两端系以马尾为弓毛,可以调节弓毛张力松紧,有的则直接使用大提琴弓或中提琴弓。牙筝的外表,通体多髹以棕色油漆,外观光亮、雅致。牙筝规格不一,常见的有大、中、小三种。大牙筝,外形与伽倻琴相像,琴身全长125厘米~145厘米、首宽25厘米~28厘米、中高6厘米,张八或十条丝弦;中牙筝,琴身全长95厘米~105厘米、首宽23厘米~25厘米、中高4.5厘米,张八或十条丝弦;小牙筝,琴身全长75厘米~85厘米、首宽25厘米~31厘米、中高2厘米,张八条丝弦或十二对(设弦轴)钢丝弦。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有朝鲜族牙筝多件,既有我国自己制作的牙筝,也有邻邦朝鲜制造的牙筝。其中有三件是大、中、小一套的牙筝,面板全用桐木、底板都用松木制作,面板呈拱形,琴的首、尾设有岳山。大牙筝,琴身全长145厘米,首尾同宽28厘米,底板上开一长方形音孔,面板上置人字形琴柱,张有十条丝弦。中牙筝,琴身全长98厘米,首宽25厘米、尾宽19厘米,底板上开有长方形、圆形和弯月形三个音孔,面板置人字形琴柱,张有八条丝弦,琴弓为小提琴弓。小牙筝,琴身全长75厘米、首尾同宽31厘米,底板上开有圆形和弯月形两个音孔,面板上置15个琴柱,琴首设金属弦轴,张30条钢丝弦。这三件牙筝来自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造型统一、制作精细,在琴的首尾两端还镶嵌有美丽的骨饰。
1963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音乐代表团访华时,将此作为珍贵礼品赠予我国。在藏品中有一件形制古朴的传统牙筝,琴身全长103厘米、首尾同宽23厘米、中高4.5厘米,面板用桐木制作,表面呈拱形,底板用色木制作,中央开有一个长方形音孔,孔长25厘米、宽4厘米,首、尾岳山用花梨木制作,面板中部斜向置有黄杨木制琴柱,外形雕刻成人字形,柱底呈跳棋子状,张十条丝弦,均用二弦,弦的首端系于弦孔内,弦尾系有深棕色木棉绳染尾,琴弓用色木制杆,两端张以黑色马尾而成。琴体外髹棕色油漆,琴面色泽较深,两端及琴柱较浅。此琴购自吉林延吉,为50年代制品,选料考究、工艺细致,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演奏牙筝,多为女子坐奏。大者可将琴身置于特制的琴架或桌案上;小者则由奏者左手托持(手指伸入底板音孔中),将琴身斜横于左臂或左胸前,右手执琴弓在琴柱右侧弦段拉奏、磨擦琴弦发音,大者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肚在琴柱左侧弦段按弦。八弦小牙筝按四声或三声音阶定弦,常定弦为:c1、d1、g1、a1、c2、d2、g2、c3或g、c1、d1、g1、c2、d2、g2、c3,音域g—c3,有两个八度加一个四度。十弦中牙筝按五声音阶定弦,常定弦为:c、d、g、a、c1、d1、e1、g1、a1、c2,音域c—c2,有两个八度。十弦大牙筝按五声音阶定弦,常定弦为:D、G、A、c、d、e、g、a、c1、d1,音域D—d1,有两个八度。音色圆润而宽厚,尤以小牙筝的中音区和大牙筝的高音区发音最佳,音色明亮而柔和。牙筝的弓法有拉弓、推弓和交替弓等,拉弓自前向后,发音较强,推弓自后向前,发音较弱,一音一弓为交替弓,奏出的音要均匀、连贯。牙筝的演奏技巧有推、按、颤、揉等,并以揉弦最具特色。揉弦是在右手拉弦的同时,左手食指、中指并拢在弦上做上下颤动。有时通过传统的“力按”奏法,可使发音提高一个大二度或小三度后再回到原音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效果。可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或为歌舞、朝鲜族戏曲伴奏。最适于演奏速度缓慢、抒情的朝鲜族民间音乐散曲或古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