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藏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据古籍记载,早在1300多年前,藏族音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并有了较完美的歌舞艺术。唐代称藏族为“吐蕃”,当时汉藏两族关系密切,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的养宗室女文成公主来到拉萨,与西藏民族领袖松赞干布结婚时,李世民皇帝还特地派了一个庞大的乐队随她进藏。这个乐队遗留下来的乐器,有些至今仍被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里,由于西藏气候干燥,乐器并无多大损坏。这些乐器色泽鲜艳、制作精美,共有五十多件,据说这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里面也杂有藏族的古代乐器,其中就有根卡。50年代初,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的亮宝节活动时,珍藏于大昭寺的根卡等乐器,已成为巡游展示的宝物之一。
传统的根卡,琴身木制。琴箱呈坛形,体积较现代高音根卡略大,是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的,琴箱前口较小,其上蒙以羊皮或鱼皮为面,皮面多染成墨绿色,琴箱后端为一较大的圆形出音孔,不设底板,琴箱四周绘有藏族风格的深色图案花纹。琴头、琴杆连为一体,是用一整块木料制成的上粗下细的圆锥体。琴头顶端旋成葫芦状,下开长方形弦槽,两侧设有三个木制弦轴(左一右二),轴顶也旋成葫芦形。琴头、琴杆和琴箱笔直相连,犹如一把带柄宝剑插在西瓜上。张有三条琴弦,按四、五度关系定弦,常定弦为g、c1、g1,音域g—g3,有三个八度。琴箱底部安装有一铁柱支撑琴身,适于席地坐奏。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琴身可随内外弦拉奏的不同角度左右自由转动。演奏技巧有拨弦、跳弓等,并能奏出和弦。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藏族古典歌舞和民间乐队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由于传统的根卡在结构上有较大的缺陷,不仅音量小,中间的琴弦发音也微弱,只适于在室内演奏。
〔高音根卡〕
藏族弓拉弦鸣乐器。是20世纪50年代在传统根卡的基础上,改革制成的系列根卡之一,已用于西藏自治区专业音乐演出团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