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苏贞,是因为她在一段时期内与我共同师从于岑元鼎老师,当时我就经常听岑老师讲,他有个学生叫苏贞,多么有才华,多么刻苦努力,多么懂事听话。我也曾在岑老师的课堂上亲眼见她拉巴托克协奏曲,对她的精湛演奏技艺钦佩不已。1996年她出国留学前,当时还在电台作音乐编辑的我,特意为她录制了一套中提琴独奏曲目,作品有:亨德米特《天鹅转子》第一乐章,亨德尔《b小调中提琴协奏曲》,刘庄《浪漫曲》,这套曲目不仅作为广播节目在电台播放,还成为苏贞出国留学时随身携带的录音资料。我至今还在想,如今的苏贞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中提琴专家,我当年的小小举措,也应算作是对她日后成才的一点微小贡献吧。
皇家音乐院的“女状元”
苏贞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中国交响乐团,本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她完全可以以中提琴副首席的身分为起点,一步步迈向事业的更高峰。然而自小就胆大且有主见的她并没有满足已获得的成绩和地位,她把目光瞄向了国外,深造的强烈愿望促使她作出了最终改变命运的决定。1996年底,苏贞告别了家乡与亲人,只身飞往英国,开始了前途未卜留学生涯。
苏贞的丈夫焦海斌是一名提琴制作家,当时在英国的一家公司供职。她初到英国时,没有学上,没有工作,只能依靠丈夫在家中闲赋。焦急的苏贞几乎憋出病来,她觉得自己必须下血本才可能有希望,“人生能有几次搏”,豁出去了,临行前家里将全部积蓄近十万元取出交给她,她把这些钱全部变成了学费,为了考皇家音乐学院,自费拜了一位名师上课,几个月下来,这笔钱竟然花得精光,然她的专业技能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1997年9月,一切准备妥当的苏贞准备投靠皇家音乐学院,但仔细一了解,才知道新生招考早已结束,这时人家都快开学了。怎么办,难道半年的艰苦努力就要付之东流?倔强的苏贞不甘心,也不罢休,她怀着一线希望给当时的皇家音乐学院院长写了一封信,诚恳地表明了自己强烈的求学愿望,希望院长能够听听自己的演奏。也许是苏贞的倔强起了作用,也许是这位东方女孩的真诚感动了上帝,院长竟然给她回了信,表示愿为她单独举行一次考试。考试那天,苏贞带着琴来到音乐学院的一间普通小屋,一张桌子的后面坐着两个人,院长和系主任。那位院长看了看苏贞,只说了两个字“拉吧”,就开始闭目等待。此时的苏贞早已忘却了一切,她举弓就开始演奏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一曲奏罢,那位院长与系主任耳语了一番,便微笑着对苏贞说:“我们决定录取你,并给予你全额奖学金”。奇迹诞生了,想象不到的胜利果实降临到苏贞身上,一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女孩,终于成为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正式学生。
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后,苏贞开始了忘我的刻苦学习,她投身在世界著名中提琴教授JOHN WHITE的门下,很快就取得了专业上的飞速提高。JOHN WHITE先生教给她新的演奏理念,使她的发音产生了质的变化,这位名师还尽可能地让苏贞广泛接触作品,为她打开眼界,使她在演奏理念、演奏技术和掌握文献方面均快速与世界接上了轨。由于苏贞的刻苦和聪慧,入学的当年她就获得了学院颁发的演奏家文凭,此外,自1997至1999年,她先后获得了皇家音乐院颁发的WAL TES、MAUSICE LOBAN、THEODORE HOLLAND、HILDA WYNNE、WIGMORE等奖项,1999年更获得了稀有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奖(苏贞是该院自1822年建院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中提琴演奏家),同时获得了皇家音乐学院杰出学生学位证书、演奏专业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师文凭,成为了该院闻名的“女状元”。
用实力征服欧洲乐坛
1999年,苏贞带着所获得的“满贯”奖项,以无可争议的优异成绩从皇家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她很快就融入到了欧洲职业音乐演奏圈子内。其实,这几年在皇家音乐学院做学生时,她就已经参与了丰富的专业演出实践。1997年作为皇家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中提琴首席出访日本和中国;当年还参加了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的正规演出,并作为独奏家应邀参加了第二十六届国际中提琴研讨会,同时举办了个人独奏会;1998年作为中提琴首席参加了由世界著名演奏家组成的交响乐团,同年以独奏家身份参加了为纪念Mrs•Lionel Tertis而举办的伦敦国际中提琴音乐节、世界妇女作曲家大会等活动;1999年作为独奏家在著名的圣马丁大教堂举行个人独奏会。2000年后,她的职业音乐生涯发展得更为迅速,这一年,她作为独奏家参加了闻名于世的爱丁堡音乐节,并被丹麦DET独奏家室内乐团聘为中提琴独奏家,更重要的是,她在这一年被英国BBC爱乐乐团看中,担任了该团的中提琴副首席,在这个职位上,苏贞一直干到2004年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