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的才华随着她的演出活动被许多著名音乐界人士所了解,英国作曲家Blythswood新创作的中提琴作品《Rhian Samuel》(为中提琴与钢琴而写的三首Pieces),专门委托苏贞与1998年进行了世界首演,而作曲家Elegy的新作《Timothy Bowers》也是由苏贞于1999年进行世界首演的。
苏贞在欧洲乐坛上的职业业绩,并非轻松自如取得的,这里凝聚着她个人辛勤的血汗和大胆的冒险精神。这次采访时她对我说,在英国工作比学习艰难得多,因为英国不是移民国家,一般人很难在那里取得一席之地,就拿进入BBC爱乐乐团来说,只有考到副首席的位子,才能够长期留在乐团里,而只有长期留在乐团里,才能够留在英国生活,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华山一条路,然而她却依靠自己的实力和精神取得了成功。说到这儿,苏贞感慨道:“这事儿现在说起来挺自然,而在当时真的是一个奇迹”。
我曾问苏贞,你在英国乐团中就没遇到过困难吗?她睁大眼睛对我噢了一声,“怎么没困难,刚一开始简直处处是困难。BBC爱乐是个老牌儿名乐团,这里的乐手奏交响乐都有几代的传统,我初进乐团时感觉哪都不适应,特别是换指挥时,我由于对乐曲不熟而常常看不清拍子,经常问旁边的人打几拍,再看人家,好似每首乐曲都拉过上百遍,不看指挥都能够烂熟在心,每到此时,我就感慨自己的阅历太浅,心情紧张是不必说了。但也有自豪的时候,每当由我拉中提琴SOLO时情况就变了,曲子一结束,全体乐手们都会拍手跺脚对我称赞,那时我真开心极了。后来经过大量的演奏实践,掌握了丰富的交响乐演奏经验,在乐团中越干越顺,不仅专业上得到了锻炼、提高和收获,同时还结交了很多乐手朋友”。
现在的苏贞已是英国音乐界中的知名人士,BBC爱乐乐团中长期有着她的席位,而皇家音乐学院则把她看成了学校的骄傲,此次ARAM奖的颁发,充分说明了她个人影响力的无形价值。
满载“真经”归国效力
苏贞归国是近两年的事,2003年底,在国外事业正红火的苏贞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中提琴独奏会。那次音乐会我在现场,苏贞演奏的勃拉姆斯《f小调中提琴奏鸣曲》以及BLYTHWOOD的《RHIAN SAMUEL》第二乐章等作品真是棒极了,我当时感到,她不仅技术好,声音好,音乐上也显得愈加成熟。那场音乐会的成功,算是苏贞留学多年后献给母校的一次真实汇报,而母校则对她深造后的成绩表示了极大的满意。音乐会后,王次昭院长亲自找苏贞谈话,希望她能够回国效力,为母校的发展做出特殊的贡献,而这次谈话的内容也正好符合苏贞的心愿,因为她从留学的第一天起,就抱定了将来学成后归国效力的宏愿。不谋而合之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就诞生了一位享誉欧洲的青年中提琴教授。
苏贞于2004年正式回国,目前她已成为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研室中的中坚力量。她现在带着十几个本科学生,外加几个四重奏小组的室内乐课,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她在教学中强调实效,努力为学生传授有关中提琴演奏方面的最新理念,打开学生的艺术视野。在她班上学习过的学生都说,“苏老师的教学生动自然,她功力深、观念新、示范能力强,在她手下的确能够学到真本领”。
除去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苏贞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及其他几个兄弟院校中开办中提琴大师班,讲授有关中提琴的广泛知识。2004年,她为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系列录制了大批中提琴经典曲目,对在我国宣传、推广、普及中提琴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弦乐四重奏团的一员,她经常活跃在学院的音乐舞台上,2004年还参加了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北京国际现代音乐节。
苏贞现在还有一个重要头衔,即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驻中国地区的总联络官,目前她开展这项工作非常积极,截止到现在,已成功地将多名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生推介到皇家音乐学院留学,同时先后邀请了数名世界著名音乐家来华讲学及艺术交流。苏贞很看好这份工作,她觉得这项事业对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全方位音乐交流有着极大的意义,而她本人认为,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来为这项事业贡献力量是最值得她欣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