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笛子>竹笛知识>

笛子乐器竹笛考古研究文章(2)

来源:yueqiziyuan.com  作者:乐器资源网  时间:2013-04-19  

    李纯一先生在《综论》中还列出了这几支“骨哨”的“约算音高”。何谓“约算音高”?原来这“约算音高”,就是根据管的频律公式计算出来的约略音高。这儿又有个问题李先生未曾交代:既然这几支管已请人吹奏成声,何以不用吹奏音测频,而要用计算的约略音高?根据李先生在该书第357页注释所作说明中引用的两个公式来看,这“约算音高”是不可靠的。这不仅是因为无论是开管还是闭管,李先生所引用的声波速度不可信,而且无论是开管还是闭管,其管口校正量也是绝对不合实际的。关于管乐器的管口校正量,笔者在《黄钟正律析-兼议律管频率公式的物理量》?一文已作了初步讨论,而在《谈谈开管律管与闭管律管频率计算公式》?一文中,更着重地讨论了这个问题。
   更有一点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既然这些“骨哨”、“骨笛”在我国南北都有发现,说明这类器物在先民的生活中并不是罕见之物;既然它们是笛的远祖,那又为什么都未曾传承下来,以至于距后世的笛的出现间断了数千年呢?诸如此类的问题甚多。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这些问题未曾作出令人完全信服的解答之前,缓一步肯定它们是乐器为好,免得把后人的研究之路堵死。
    以下打算对《综论》中所述律管问题谈一点看法。我国古代文献史籍,凡是涉及到音律的,都会述及律管,由此可见律管在古代音乐生活中的举足轻重之作用。因为它毕竟是确定黄钟及十二律音高的根据。但是古代律管的制作和使用情况,至今仍然是个难解的谜。在管乐器一节中,李纯一先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古代余存和考古发掘出的律管之情况,我们从中便可以了解到我国对于律管的发掘与研究之详情。但是,对这些律管的研究,笔者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对于律管,笔者最有疑惑的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律管,以及上海博物馆藏存的新莽无射律(残)管。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套竹制律管,计十二支。当年出土之后,经杨荫浏、李元庆、李纯一三位先生鉴定,认定这三支律管乃是明器。如今李纯一先生在《综论》中仍然坚持原先的观点,看来对这套律管并没有进行新的研究。从书中所列的数据来看,这些律管所发之音确实杂乱无章,断定其为明器似乎不该有什么疑义;但是细细揣想,又觉得其中尚有一些费解的地方,在此略述一二。
   首先,古代律管原先就是用竹制作的,《吕氏春秋·古乐》就记载着伶伦削竹作律的事。既然古代的律管是用竹制作的,那又为什么用竹质律管明器为一号汉墓的墓主殉葬,而不选竹制作实用的律管殉葬呢?用竹制作竹质律管比用竹制作竹质律管明器究竟有多大难度?死者殉葬之物如此丰厚,难道就挑不出几支适合制作律管的竹管?不错,竽无簧,确实可以称作明器,那么我们能根据竽是明器而就此断定律管必是明器吗?
    其次,从杨荫浏先生对我国音乐史的研究过程来看,杨先生起先是坚信我国是用律管定律的。由于律管研究长期未能获得突破,杨先生就对古代曾经使用过律管产生了怀疑。就在此时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这套律管。这套律管的管长之间不符合三分损益关系,吹出的音高也不合三分损益关系,因此杨先生判断其为明器,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若再仔细思量,也必然会想到,管乐器(包括律管)都有管口校正,假若这些律管的长短都符合三分损益的关系,那么这套管径并无规律的律管必然不合律。如今这套律管的长短不合三分损益,而各管之间的音高同样也不符合三分损益律,看来断定它们是不合律的明器,似乎是无可辩驳的。可是笔者利用了那不可信的律管频率公式,对那标出音高的十一支律管的频率一一进行了验算,发现有的计算出的频率同实测频率相同,有的比计算出的高,有的则比计算出的低。这是什么缘故呢?究其原因,只能证明这些律管的两端内径,并不像测试者所说的那样“两端内径几乎相等”?。原来闭管律管的两端内径只要不同,分别从两端吹出的音高必不相等:吹管径大的一端,音就高;吹管径小的一端,音就低。这一事实充分说明这些律管的两端内径是不完全相等的。假若将这些律管的两端分别吹奏测频,然后再进行梳理,也许会有新的发现。1988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赴长沙出差,笔者曾经请马馆长了解这套律管的保存情况,获知这套律管已不能吹奏。为今之计,只有彻底摸清律管的一般频率计算公式(非两端管径完全相同的特殊公式),根据专家们提供的这套律管的管长、一端内径、频率等数据,然后推算出另一端内径后再进行复制,依据这套可信的复制品重行研究,方可知其究竟。
    此外就律管合不合律的问题,笔者也想谈一点很不成熟的意见。笔者认为,在进行律学研究时,不应该把律学的理论研究同律学的应用研究混为一谈。就律学的理论研究来说,三分损益律的纯五度为3:2,纯五度的音分值为701.95500086……(约数为702)音分。就乐器的实际应用来说,我们能把乐器的音(例如二胡的内外弦)定得那么准吗?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就我国古代乐器所用的律制来说,尽管三分损益律为正统律制,但是应用这种律制的乐器,恐怕也只有古琴而已;笙,看来也只能算是“准”(逼近)三分损益律的乐器。至于笛、琵琶、阮等乐器,从《晋书·律历志》所载“荀勖笛律”来看,魏晋时期我国民间乃至宫廷,所用的就是被一些研究者称之为“七平均律”的律制。日本正仓院所藏我国唐代乐器的音律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正因为魏晋乃至隋唐的宫廷所用的不是三分损益律,所以西晋的荀勖才依三分损益律设计了符合三分损益律的十二支“泰始笛”;也正因为隋唐连宫廷所用的也不是三分损益律,所以为正雅乐,唐初的吕才就依据三分损益律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十二支“与律谐契”的“尺八”。由于“泰始笛”和“尺八”不合当时所用的律制,故而都未能流传下来。三分损益律没有得到普遍运用,连宫廷音乐所用的都是俗乐的音律,那么用来定律的律管又怎么能十分严格地符合三分损益律呢?
    此外《综论》还对上海博物馆马承源、潘建明《新莽无射律管对黄钟十二律研究的启示》作了收录和分析。马承源先生认定上海博物馆所藏新莽无射律残管是实用律管,这一认识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马先生在复制一套新莽律管时,将这支无射律管经过万能电子显微镜测算的0.5771公分内径,作为夹钟至应钟9支律管的共同内径,而将0.693公分作为黄钟至太蔟三支律管的内径,这一做法就未必恰当。尽管马馆长如此处理,乃是因为有其难处的缘故。笔者知道,计量学家通过研究认定,新莽尺就是刘歆尺,也叫晋前尺,每尺折合公制为23.08864公分。黄钟正律管的内径为三分,折合公制就应该是0.693公分。若刘歆所制的这套律管为同径,那么无射管的内径便应该是0.693公分;若刘歆所制的为异径管,各管内径理当选定为三分损益关系?,那么无射管的内径便应该是0.385公分,也不应该是0.5771公分。出于这一考虑,马馆长在复制这套律管时,才分别选定了0.693公分和0.5771公分作这套律管的内径。细想一下马馆长如此折中、迁就的做法,似乎“圆满地”解决了律管复制过程中选定内径的困难,但是却难避免“削足适履”之嫌。

相关文章 推荐

简单易学的竹笛独奏曲《约定》陈小霞 曲
人气:176
竹笛乐谱
简单易学的竹笛独奏曲《约定》陈小霞 曲
竹笛谱【红兵场上】
人气:129
竹笛乐谱
竹笛谱【红兵场上】
竹笛谱【万物初始之风】彩云国物语 主题曲 平原绫香演唱
人气:363
竹笛乐谱
竹笛谱【万物初始之风】彩云国物语 主题曲 平原绫香演唱
笛子考级练习曲《敖包相会&通福编曲》竹笛三级乐曲谱
人气:295
竹笛乐谱
笛子考级练习曲《敖包相会&通福编曲》竹笛三级乐曲谱
<strong>G调笛子指法表</strong>
人气:9565
竹笛指法
G调笛子指法表
笛子考级练习曲《南泥湾&马可曲》竹笛三级乐曲谱
人气:211
竹笛乐谱
笛子考级练习曲《南泥湾&马可曲》竹笛三级乐曲谱
笛子流行金曲《流星》中级独奏乐谱
人气:175
竹笛乐谱
笛子流行金曲《流星》中级独奏乐谱
笛子独奏曲《荫中鸟》刘管乐/曲
人气:145
竹笛乐谱
笛子独奏曲《荫中鸟》刘管乐/曲
笛子初学教学视频,教你如何看简谱
人气:123
竹笛视频教学
笛子初学教学视频,教你如何看简谱
笛子独奏曲《京调》顾冠仁/编曲
人气:105
竹笛乐谱
笛子独奏曲《京调》顾冠仁/编曲
竹笛五声音阶练习
人气:126
竹笛乐谱
竹笛五声音阶练习
鬲溪梅令(萧筝)
人气:109
竹笛乐谱
鬲溪梅令(萧筝)
笛子曲弯弯的月亮介绍
人气:106
竹笛知识
笛子曲弯弯的月亮介绍
笛子流行金曲《江湖笑》初级独奏乐谱
人气:161
竹笛乐谱
笛子流行金曲《江湖笑》初级独奏乐谱
竹笛外国名曲《红河谷》陈咏秋笛子曲
人气:76
竹笛乐谱
竹笛外国名曲《红河谷》陈咏秋笛子曲

大家都在看

谈昆曲与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

谈昆曲与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

谈昆曲与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 永清...

竹笛知识 177 阅读

<font color='#000099'>笛子的制作</font>

笛子的制作

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和农村,有许多笛子爱好者,为买不到一支理想的笛子而苦恼。但是,就在当地可能生长着许多竹子,如果我们能自己制作笛子,那就再好不过了。为此,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制笛方法。 1.制作工具: (1)能够...

竹笛知识 533 阅读

骨笛简介

骨笛简介

什么是骨笛呢?骨笛根据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与河南省舞阳市挖掘的最后测定结果是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 骨笛在古代用骨头制作而成,为了狩猎吹起号角,或者在做法事图腾崇拜时...

竹笛知识 96 阅读

笛子曲弯弯的月亮介绍

笛子曲弯弯的月亮介绍

很多人在欣赏美好作品的同时,都希望能听到一个美好的故事,并美其名曰典故、 佳话或美谈。作品被放到这些底色上,似乎能够平添几分感人的魅力。很多人也追问过李海鹰,《弯弯的月亮》的背后是不是也有一个特别的故...

竹笛知识 201 阅读

笛子基础教程二

笛子基础教程二

笛子演奏中口风、风门、口劲及舌头位置的关系 在演奏笛子的时候,您可能会发现一些现象,例如:吹奏高音的时候,嘴唇也闭得紧,吹低音的时候,费气些,吹出的气也不必太冲,吐音的时候,音愈高愈难吐等等,以下仅用表格...

竹笛知识 172 阅读

俞逊发的笛子曲西湖春晓介绍

俞逊发的笛子曲西湖春晓介绍

俞逊发自幼喜欢民族乐器。13岁求师于陆春龄先生,14岁(1960年7月)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即成为随团学员。1962年在第三届上海之春选拔中崭露头角。文革期间,曾先后在上海乐团、上海京剧团、中国艺术团工...

竹笛知识 309 阅读

民乐笛子名曲喜相逢简介与插图欣赏

民乐笛子名曲喜相逢简介与插图欣赏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的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被吸收到山西梆子及二人台中作过场音乐。经冯子存改编为笛曲,内容是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此曲音乐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乐...

竹笛知识 174 阅读

古诗词琴曲凤凰台上忆吹箫介绍

古诗词琴曲凤凰台上忆吹箫介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

竹笛知识 202 阅读

任同祥的笛艺生涯

任同祥的笛艺生涯

任同祥的笛艺生涯 阎黎雯...

竹笛知识 109 阅读

<font color='#660000'>吹笛子图片</font>

吹笛子图片

吹笛子的图片...

竹笛知识 655 阅读

中国音乐文化文明九千年

中国音乐文化文明九千年

衡量中国音乐文化的标志是中国音乐五声音阶的形式。通过对河南舞是贾湖出土的骨笛所进行的12年研究和测音表明,这批骨笛距今12年研究和测音表明,这批骨笛距今已有九千多年的历史,它有奏出完整和相当准确的五声音阶,因...

竹笛知识 287 阅读

笛子是如何成为中国古代乐器的?

笛子是如何成为中国古代乐器的?

笛子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被认为是中国五音中的一个。笛子分为竹笛与金属笛两大类,竹笛是由竹子制成的,而金属笛则是由铜或锡制成的。笛子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代...

竹笛知识 286 阅读

陆春龄演奏笛子曲-雨夜花介绍

陆春龄演奏笛子曲-雨夜花介绍

陆春龄,素有中国魔笛美誉。不论在笛子演奏的领城或是在整个中国乐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越过半世纪的笛子教授生涯及艺术实践形成其独特的流派典范。其演奏在气口之精微、指法之奥妙、音色之浓郁,普为国内外乐坛...

竹笛知识 21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