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琴弹奏中的惯性运动
钢琴弹奏是一种全身运动,但从狭义上讲,它也可说是一定速度下的手指运动。是运动就会有惯性存在。在钢琴弹奏中,我们不可能每个音符都笨拙地去用力,因此若给钢琴弹奏划一条力度线,我们就会发现惯性贯穿始终。在钢琴教学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师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弹下去的力度把其他音带过去,这带过去的可能只有几个音、也可能是一大串音、可能是旋律的一部分、也可能是由音阶、琶音、和弦组成的经过句。
在这里的惯性弹奏正如牛顿的惯性定律所讲:“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的维持。”这种不需要力的维持运动使演奏大大省力,尤其在音乐进行中的一些大气息、长呼吸的句子,惯性更是不可缺少的演奏手段。
反之,如果我们对惯性认识不足,惯性就会给我们弹奏带来麻烦。如在弹奏钢琴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音阶或琶音急速反行处、或在一段华彩和旋律转弯处、或在音量强弱变化、起伏较大处往往控制不好。
这其实就是惯性在起破坏作用。道理很简单,惯性虽不用力,但仍保持向前的冲力。在转弯处,如果惯性得不到控制,弹奏自然容易失去稳定与平衡,这也好比滑冰运动员在弯道上滑行,运动员要重心向圈内以减缓惯性,避免摔出跑道,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保持向心力,克服离心力的平衡运动。音阶、琶音等弹奏就是一种保持向心力的惯性控制运动。以右手为例:上行时重心要向外,下行时重心要向里,转弯时要注意重心转移,转移时要注意手指的松弛与平稳。这样,在弹奏中惯性得以施展,离心力得以克服,音阶、琶音的弹奏才能在平衡中快速而均匀地跑动。
见插图1
钢琴弹奏经常是在不自觉地运用惯性,但惯性也确实给我们这种不自觉的弹奏毫不客气地设置障碍,甚至给予惩罚。
(二)钢琴弹奏中的反作用力
钢琴弹奏中,手指给琴键一个作用力、琴键也给手指一个反作用力,使手指弹奏富于弹性,并使手指产生手感,以利于控制键盘。
意大利人把弹奏说成“把钢琴声从钢琴里请出来”,这决不是表扬意大利人说话的技巧,而是这种表达更切合实际,也代表一种科学的新思维。我们说音量,这就是由钢琴家弹奏的轻重、转变为反作用力的大小,最后引导出声音的强弱;我们说音色,这就是不同的弹奏方法引出不同的反作用力,最后产生不同音质的音。当手指下键速度快,弹后放松速度也快,这样,反作用力的能量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引出的共鸣就丰富,使音色有立体感。反之,一部分反作用力被压抑,音响中的部分泛音效果会受阻。此时音色也就变得发闷,缺乏亮度。
由于对反作用力不了解,一些初学钢琴的学生,他们用“压奏”来“按”钢琴键,在每弹完一个音后总紧张地死死按住琴键不放,且不敢轻易移动力量。这种“压奏”是有危害的,它不仅会使自身的肌肉得不到放松,而更主要是会导致弹奏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顶撞,这种顶撞则可能造成对演奏者生理机能的损伤。
我们如何和反作用力打交道呢?我很欣赏卡尔·B,西肖尔在《音乐中的科学》一文中提出的“幻觉演奏”,他认为在演奏中假若不是听音中的幻觉规律在起作用,那就简直不能有任何真正的音乐。对反作用力,虽然看不见它,我们却能在弹奏前的幻觉中肯定它的存在,并在这种幻觉中,在预恕出反作用力存在的前提下,诱发出演奏者弹奏时的最佳状态和最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