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应用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首先要将“徽位概念”改为“音位概念”,一千多年来琴人主要用的是减字谱,减字谱是弹奏方法的备忘记录。弹奏者主要记住的是弹的音在几弦几徽几分上,而不是音的本身,因此学生能看减字谱,却不习惯按没有减字谱的乐谱弹奏旋律。一首人人会唱、古琴上也能弹奏的歌曲,有些琴人在古琴上却往往无从下手,这主要是缺失琴上的音位概念。琴上的音位分横向音阶与竖向音阶,横向的是一根弦上左右走向、竖向的是按弦与弦间是音程关系而定,多作练习即可熟练,并无诀窍。我曾给学生在五线谱总谱上出题:“某弦上某一音,分别向上向下构成小二度音、大二度音、小三度音、大三度音、纯四度音、增四度音、五度音…在同一根弦上的什么徽分上?”三四十道题要在五分钟内,不弹琴,不看琴面,只凭思维记忆,限时完成……竖向音阶练习只要记住弦与弦间的音程关系,按在任何弦上任何徽位,它的竖向音阶关系都不会变……长此练习,学生对音位概念的熟练,再加上能掌握古琴器乐化特点,那么对于一首五线谱或简谱的乐谱就能视谱演奏了。当然这只解决了演奏方面的基础技术,至于琴学理论的研究、打谱等科研知识,需要通过教材的编写、教师的作业布置、学生本身的思考与追求,逐渐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与适应实践需要的能力。估计很多人都听到过一种批评:“这是对传统的不敬,对传统的否定。”其实这正是对古琴减字谱深透的掌握,没有这样的掌握,就谈不上对减字谱的视谱演奏,谈不上对古琴记谱法的改革!
六、《阳关三叠》的教学
我一般都以学生目前的程度为基础,指定一首相近程度的琴曲乐谱为教材,由学生自己先作预习,待上课时作分析讲解。以大家熟悉的《阳关三叠》为例,汇报我具体是怎样教学一首古琴曲的。
讲解
一、 唐-王维《渭城曲》诗的解说;古人、文人、男人间的离别。是
一种深沉的离别情的叙述。关键句就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诗句,说明“
故人”之谊是古人友人间最看重的情谊。《阳关三叠》的离别之
情,就是乐曲的“主”与“意”。
二、 自唐至今《阳关》类的乐曲从未间断,中央台曾有过自唐始的六首以“阳关”为主题的琴歌介绍,说明《阳关》情感从唐代一直唱到了今天。这种最普通的人情与爱情一样也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演奏者要表现的就是这种感情。现在流传的《阳关三叠》是1864年《琴学入门》的谱子,150年来几乎无多改变,这又说明这份传谱受到琴人认可欢迎的较为完整的谱子。
三、 除了原四句诗句外所加的诗句,是民间文学发展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民间可按自己的理解增删改编,不足为奇。“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等诗句的词意已发展为男女间的相思情,也是在常理之中,无须改动。
四、 通过学习了解其旋律与歌词平仄声韵的结合,因古代诗词是非常讲究平仄四声及归韵,全首曲调的进行与歌词的四声平仄都极其合仄,学生必必需背颂与解释《阳关三叠》全诗。
演奏与艺术处理
一、 因是送别的情感,又是古人、文人、男人间的送别,因此音乐应处理得沉稳凝重。是用心的精致的弹奏,不可仅仅是勾“三四五六六”弦,而是稳重有情感地……开始的一句空弦音,须将手指将弦压下1毫米,再带有韧力的弹奏,不是平铺直叙的处理。“遄行遄行”时是音乐的高潮,右指须加以大力。“长途越渡关津”句也仍然保持较大力度。然后“惆怅役此身”再作弱处理。在第二句“宜自珍”时又需渐渐放慢,结束。
二、 第二叠由泛音开始,前后音色的对比,自然出现一种清新感。“依依顾恋”是它的变化发展,在力度上需加强渲染。其他与第一叠处理相同。
三、 二叠是一叠的重复,到了第三叠如再完全一样的重复,则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必须加以变化。三叠的“客舍青青柳色新,(56 5 35 532 12 2)”旋律作了压缩(《古琴曲集》版本)。“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后歌词又有了变化“载驶駰,载驶駰,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悲……”三字、六字、五字、四字、五字……词的结构变了,旋律也必然随着变化,这是自古音乐创作的规律。2000 多年前西方圣哲柏拉图也说过:“曲调与节拍必须迁就于歌词,而不可歌词迁就节拍与旋律。”(大意)就这小段歌词以气息逻辑为规律,散板、语气化的张力有度……尤其“千巡有尽”始,字字紧逼,显得情急思涌,直到“如相亲,如相亲”后慢下。
四、 结束尾声是泛音的四句:“噫”一个字就是一句,是今天歌词中的“啊……”而后的三句不可使歌词紧逼局促而来不及咬字吐字。既要使人听得清楚,又要情谊深沉绵延。最后“闻雁来宾”无须唱成高低八度,这是古琴器乐化的记谱。最后一个音,演奏者也应保持在余情余音中的状态,因为“意”还在延续中,不可提前收势。
技术技巧分析
一叠中开头句,应用“韧力”发音,以示送别情感的凝重。“韧力”虽慢也是一种技巧。“渭城朝雨”的“朝雨”随情感的抒发,应于强调,食指应粘在弦上用重力弹奏。“遄行遄行”的六弦九徽,左大指须实实在在的按在弦上,不能早0.1秒的离弦,要保持音时值的充足。这个充足实际上也是情感饱满的涌现。
二叠中“客舍青青柳色新”在高音区七弦六徽二,除了音准外,就是“35 532”的“2”是个“带状行进”的“掐起”。这是多处出现、也是在很多琴曲中应用的技巧,需单独练习。一些学生“掐”不好,声音板结不松,关键还是在于“带状行进”的“带状”,如果不带着“匡”字形的手型,如果左名指按音位置与按得不实,是无法掐出有“共鸣”“余音”的声音。但因在七弦七徽六“掐起”,由于位置的狭小,导致手腕扭曲。可用大臂贴近身体、肩胛稍作突起状,以缩短由于地域的局限。“西出阳关无故人”(12 35 532 1 2 2)是在七徽五六七弦上的三个很容易断裂的音,要求音与音都要连绵不断。技巧是用大指一个手指按好五六两弦(1 2),当右指弹五弦时,左指的力点就在五弦上,此时六弦不在乎实与不实。待右指力点弹六弦的时候,左指的力点立即移在六弦上。大指按弦用力时切不可平均于五六弦上。这样音与音间就能连续不断无间隙。在六弦上留足时值,然后疾速地移到七弦上,使耳朵听不出音的断裂为妙。这就是“八个字”:“留足时值,过弦(移位)疾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