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整个20年代可以说是巴扬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苏维埃政府特别关注巴扬这件乐器,将它作为提高人民文化艺术水平的有力工具。当时的共青团组织甚至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巴扬为共青团服务”。从此,掀起了普及巴扬艺术的活动高潮。仅在1927年一年当中就举办了约有3万人参加的2500次比赛,听众多达百万计;1928年,首届全苏巴扬乐器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同年,莫斯科共青团组织甚至还出版了一份报纸《为了手风琴》。
自30年代之后,有2位在巴扬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家。一位是格沃兹捷夫(1905-1969),他早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钢琴系,同时自学巴扬。1935年5月22日,他在列宁格勒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曲目包括:巴哈“恰空”、亨德尔“帕萨卡里亚舞曲”、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野蜂飞舞”以及柴科夫斯基、肖邦的作品。此次音乐会在巴扬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它具有特别重大意义。
格沃兹捷夫一贯致力于丰富和扩大巴扬表演曲目。1937年,在他的热情鼓励下,作曲家鲁比佐夫创作了巴扬协奏曲,同年格沃兹捷夫成功首演了这部作品。由于对钢琴、管风琴和小提琴作品比较熟悉,他为巴扬改编了大量古典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他在巴扬演奏理论方面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他的《巴扬声音的形式与发音原理》一书,具有广泛的影响,已成为巴扬演奏艺术的理论基础。另外他也热衷于巴扬乐器的改革,他本人就是前苏联第一批演奏双系统自由低音巴扬的演奏家。在他艺术生涯的最后20年(1949-1969)中,他还积极从事教学工作,曾任教于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他的学生有耶果洛夫、扎夫雅洛夫、马克西莫夫,以及1957年全苏巴扬比赛获奖者、英年早逝的克列洛夫。
另一位是依万·帕尼斯基(1906-?)。我第一次知道帕尼茨基的名字是在1989年,当我从波兰回国途经莫斯科时,在一家唱片店里买到了他的唱片,这张极为珍贵的唱片记录了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天才艺术家(儿时患重病不幸双目失明)于1949年至1965年期间的录音,曲目大多为他个人根据俄罗斯民歌创作与改编的乐曲,他那深刻、真挚、朴素的音乐感,并带有强烈的即兴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全苏巴扬比赛是当时乐坛的一项重大活动,约有200多名选手参赛,来自萨拉托夫的帕尼茨基荣获第一名,从此享誉全苏巴扬手风琴界。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而且在创作方面也具备了很高的天赋,他的大量作品至今仍旧成为许多演奏家的保留曲目,这足以证明它有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我在不同场合都听过人们在演奏帕尼茨基的作品,但说句老实话,任何一位都根本无法与帕尼茨基本人的演奏相提并论。
我国老一代音乐界人士所熟悉的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杜那耶夫斯基在写给帕尼茨基的一封信中说到:“毫不夸张地讲,我愿无休止地聆听您那富有诗意的演奏,在和您会面之后,巴扬成了我的一个新发现……”。确实,帕尼茨基的演奏给人们带来了真正的艺术享受,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1957年,他成为全苏巴扬界第一位荣获功勋演员称号的演奏家。作为一位自学成材,无与伦比的表演艺术家,他的名字无可争议地被载入了前苏联巴扬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