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记得大约在1990年秋,格里金随团来中国演出,我在北京展览馆剧场看完音乐会后,又到北京友谊宾馆与他聊到那天的深夜,他给予沃斯特里洛夫一个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俄罗斯最杰出的演奏家。沃斯特里洛夫1947年生于欧姆斯克,他的艺术生涯始于60年代末,1968年他代表前苏联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C1A世界杯国际比赛并荣获第一名,在当时的手风琴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回国后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因为这是前苏联选手第一次在C1A世界比赛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这位与里普斯、谢苗诺夫同时代的大师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为前苏联国家旋律唱片公司录制了三张唱片,曲目除一些古典曲目外,主要以俄罗斯巴扬作品为主,他特别擅长演奏什沙可夫、季莫申科、索姆金、申德列夫、德班克、马特维耶夫、波德弋尔内、格里金等人的作品,他演奏柴金的《音乐会组曲》可以说是最经典的范本,几乎无人企及。
沃斯特里洛夫的技巧超绝,游刃有余,再难的乐段他也能应付自如,在演奏中得心应手。他演奏时的状态犹如一个大指挥在操纵一个大乐队,他使巴扬发出了交响乐队般的宏大效果,极具震撼力。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格里金《拉斯布哈》的最佳演绎者,他将此曲演奏得光彩夺目,后劲凌厉,收放自如的力度处理,毫不松懈的速度控制,一气呵成地将音乐推至最高潮,效果的营造势如破竹,令人信服不已。(里普斯、谢苗诺夫、斯卡里亚洛夫、沙洛夫等艺术家已多次来中国访问,大家对他们的情况已很熟悉,就不在此介绍)。
高:在俄罗斯中青年一代的演奏家里,您比较欣赏的是哪几位?
张:我在70年代末听到的二张手风琴唱片,一张是1972年克林根塔尔国际比赛获奖者音乐会,另一张是1978年C1A世界杯国际比赛获奖者音乐会(此次比赛在波兰举行)。我最欣赏的是1978年C1A比赛第一名,来自前苏联的Kapil,他拥有让人瞠目结舌,登峰造极的超级技巧,使他能够轻松自如地演奏类似季莫申科《奏鸣曲》这样技术艰深的曲子,他那无懈可击的演奏技术,让年青一代演奏家望尘莫及!在70年代末我国还处于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听到如此优秀的演奏,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它让我在那时就了解到双系统自由低音巴扬乐器的威力,同时也领略到俄罗斯巴扬作品的艺术魅力,当时完全被他的精采演奏所震撼的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此后我又陆续听到了其它一些唱片:1978年克林根塔尔比赛第一名Dolgoplolv(里普斯的学生)演奏的祖宾斯基的《喀尔巴仟山组曲》;1979年克林根塔尔国际比赛第二名辛多洛夫(耶果洛夫的学生)演奏的祖宾斯基《帕蒂塔第一号》和那加耶夫《奏鸣曲》;1986年C1A世界杯比赛第一名费德洛夫(达维多夫的学生)演奏的祖宾斯基《奏鸣曲第2号》等,这些录音反映了前苏联七、八十年代国际手风琴比赛获奖者的真实水平。
然而,在众多国际比赛获奖者中直到今日还在坚持演奏的人凤毛麟角,而西什金就是其中的一位,自1988年获克林根塔尔比赛第一名后,不断发展着自己的演奏事业,他是一位内心充满激情和极为细腻音乐感受的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高度严密思考,极具理智的演奏家,这两者在一个人身上兼备,加上过硬的技术保证,使他成为俄罗斯中年一代巴扬演奏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希什金的演奏曲目极为广泛,包括了巴哈、布拉姆斯、李斯特、威柏、斯特劳斯,肖斯塔考维奇、普罗考夫耶夫、穆索尔斯基、拉哈玛尼诺夫,罗德里格等大师的改编曲,他还致力于推广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库萨亚可夫的作品,我尤其欣赏他演奏该作曲家的“春天梦幻组曲”,这首长达14分钟左右的作品对演奏者来说无论是音乐修养、手指技术、风箱的严密控制,还是体力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可以说是一块试金石!希什金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显示了他成熟的组织能力以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无论是整体布局的把握,音乐细节的控制,音色对比的巨大幅度和惟妙惟肖的情绪转换,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尽管希什金是位天才型的艺术家,但他仍然非常重视音乐会的艺术质量,1999年他在北京的独奏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与他所作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这体现了一个杰出艺术家的良好素质。很遗撼这场音乐会由于演出场地条件实在恶劣,音响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