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在看了少年组比赛后,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感觉有必要在此提出来。在比赛中,只有四、五级水平的选手拉十级曲目的大有人在,有些演奏得令人“惨不忍睹”,这绝对不夸张。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搞了无数次,有这么多的大师、专家来华讲学,开音乐会,同时也有许多人出国留学,这对我国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也举办了多次手风琴比赛,而奇怪的是当前我国的120贝司传统手风琴的创作、演奏、教学仍旧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这难道不需要我们大家冷静的思考一下吗?我们总不能把责任全归罪于传统贝司手风琴本身吧。
我们在鼓励年轻一代学习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同时,不得不看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因经济条件等诸多原因的限制,能够有条件学习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指望大多数孩子一夜之间学自由低音手风琴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怎么办呢?总不能永远停留在“考级”的水平吧,难道我们传统手风琴就没有了发展空间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大家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国外的手风琴历史,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我们的传统手风琴与外国手风琴强国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前苏联作曲家鲁比佐夫于1937 年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巴扬协奏曲,这部作品在世界手风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巴扬演奏家、教育家谢尔盖.克洛布可夫(里普斯的老师)录制了这首协奏曲,前苏联旋律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了唱片。我们最为熟悉的作曲家柴金于1944年为传统贝司巴扬写了《第一奏鸣曲》,它是世界手风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四十年代就出现如此高水平的音乐会独奏曲,确实意义非凡。1950年,柴金又为巴扬与交响乐队写了《第一协奏曲》,次年,他的学生尤里.卡萨可夫与莫斯科交响乐团成功地首演了这部作品,轰动了整个乐坛并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美国的唱片公司出版发行了该唱片。另一位前苏联作曲家霍尔米诺夫于1951年为传统贝司巴扬写的《组曲》,后来成为巴扬手风琴文献中的经典曲目,里普斯在1969年的克林根塔尔国际比赛中就演奏了这首作品。
120贝司传统手风琴文献中较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还有:1940年,德国作曲家赫尔曼为手风琴与乐队写的《手风琴协奏曲》,1941年,美国手风琴家、作曲家格拉-里尼写的《手风琴协奏曲》,1949年,前苏联作曲家什沙可夫为巴扬与乐队写的《巴扬协奏曲》,1955年,英国作曲家塞伯尔为大提琴与手风琴写的《引子与快板》,德国作曲布莱梅于1957年写的独奏《F大调嬉游曲》,1958年,美国作曲家克雷斯顿为手风琴与交响乐队写的《手风琴协奏曲》,1963年,德国作曲家雅可比写的独奏《随想曲》,1964年前苏联作曲家米亚斯可夫写的《巴扬协奏曲》,1966年前苏联作曲家列普尼柯夫写的巴扬协奏曲《音乐会诗》等作品。
以上是有关创作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老一辈演奏家的情况:在前苏联20年代,就出现了由A.库兹涅佑夫、J.波普可夫、A.丹尼洛夫组成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巴扬三重奏”;自30年代至40年代,陆续出现一批巴扬演奏家:伏尔加地区的依万.帕尼斯基(1939年全苏巴扬比赛第一名);西伯利亚地区的依万.马拉宁;莫斯科的依格尔.格拉德可夫;圣彼得堡的雅可夫.奥兰斯基-季塔连科;还有我国广大手风琴界所熟悉的鲍里斯.吉洪诺夫(《羽毛圆舞曲》的作者及表演者);列宁格勒巴扬二重奏;基辅巴扬四重奏。(50年代以后的演奏家开始演奏自由低音巴扬,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虽然美国在70年代以后自由低音手风琴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但它120贝司确实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大家可以听听“手风琴之王”玛格南特与乐队在40、50年代演奏的录音,以及卡洛查与波士顿通俗乐队在著名指挥家费德勒指挥下于1960年演奏的克利斯顿的《手风琴协奏曲》的现场录音;格拉—里尼大师那些最优秀的手风琴改编曲也是手风琴文献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另外,大家可以重温一下《现代手风琴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一书,作者是美国手风琴教育家弗朗克.加维安尼,他在1940年就出版了这本书(1957年重版),我认为该书第二章的“左手练习”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适合于所有学琴的孩子,可惜在国内没有被广大手风琴教师所采用。
我们在大力发展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继续提高传统贝司手风琴的水平,使其往艺术手风琴方向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将业余手风琴教学早日走向规范化,以提高我国手风琴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