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手风琴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这之后,更多的巴扬手风琴演奏家开始创作手风琴作品。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们当中有的既是作曲家,又是巴扬手风琴演奏家,他们在手风琴音乐创作的专业化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手风琴从民间音乐的领域带到了专业音乐的领域,从而掀开了世界手风琴艺术史上崭新的一页。佐罗塔耶夫即是其中之一。
第二部分 佐罗塔耶夫及其作品概述
一、佐罗塔耶夫的生平
佐罗塔耶夫(Zolotaryov,Vladislav Andreyevich,1942—1975)是一位世界手风琴界所公认的天才作曲家,他的手风琴作品在手风琴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佐罗塔耶夫1968年毕业于前苏联马加丹省中等音乐学校N.A.Lesnoi巴扬手风琴班。1968—1969年,在罗季昂·谢德林 的指导下学习作曲。1971—1972年,跟随吉洪·赫连尼科夫 学习作曲。
佐罗塔耶夫是一个很特殊的人,他没有上过音乐学院,没有受过高等专业的音乐教育,没有音乐学院的学位文凭,但他却以自己创作的优秀手风琴作品在众多的巴扬手风琴演奏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前苏联作曲家协会的委员们在听了佐罗塔耶夫的作品之后,一致认为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并且认为他富有独特的音乐思维方式,其作品极具创造性。
1975年5月13日,就在佐罗塔耶夫被吸收为前苏联作曲家协会(Composers’ Union)成员最终定案的那一天,也是他的《奏鸣曲第三号》在前民主德国克林根塔尔的海外首演的前一天,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的作曲家却自杀了,年仅33岁。这个似乎不合乎逻辑的结局,让人们为他感到悲伤和惋惜,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不解的迷惑和深深的思索……
二、佐罗塔耶夫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总是把自己的创作置于社会和时代之中,音乐家也同样,他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与自身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佐罗塔耶夫出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而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音乐,比起前几个世纪的音乐,变化空前剧烈,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派别林立,音乐语言的变化是过去几千年的变化加在一起也不可比拟的。各种派别都运用了新时代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个时代的思想、感情和现实状况。
其中一类,是传统音乐的延续,这一类音乐仍然有着调性音乐的痕迹,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较多的联系,音乐中仍然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但另一方面,这类音乐又与传统音乐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们虽然还保持有调性,但往往是多调性、泛调性和新的调性观念,在音乐语言的诸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这一类音乐主要包含有:以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为代表的后期浪漫主义、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以巴托克为代表的新民族主义,以及所有用这类与传统联系较多的手法创作的音乐。
还有一类音乐,从根本上与传统音乐对立,在音乐的观念、结构布局、材料组织、音响结构等方面追求一种全新的尝试。这一类音乐主要包含有:以勋伯格及他的弟子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音乐(包括十二音音乐和其后发展而成的整体序列主义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音色音乐、简约音乐等等。
二十世纪的旋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以下特点:与传统旋律相比不甚流畅、歌唱性不强,由于音程的大跳使得旋律进行呈棱角形线条;从结构上看不对称、不呼应、有的似乎没有句逗。而“音色旋律”的出现更是对人们传统意义的旋律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