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乐曲代表了手风琴音乐中的另一种风格,即新音乐风格,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深奥、抽象;旋律零碎、急剧跳动,不声乐化,没有句逗,缺少规律;力度经常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和弦尖锐不协和,频繁使用11和弦、13和弦及非三度叠置和弦;复调显示出多调性特征;调性不明确,常用序列音乐手法,无调性;节奏自由多变,有时多奇数拍子,有时没小节线,作曲家更倾向于从工厂和机器声中,或者从东方原始艺术、爵士乐、欧洲古代自由诗中寻找不寻常的节奏;手风琴在作为键盘乐器的同时也分饰着其他乐器的角色,作曲家总是探索不寻常的演奏方法,发现独特的音响和色彩;传统曲式中统一和变化的原则在这些新音乐风格的作品中仍然十分重要,但形式趋于自由化、复杂化和细碎化,很难用传统的音乐分析方法说明。
新音乐是西方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在俄罗斯它曾被作为资产阶级消极思想而受到批评,但音乐毕竟是艺术,没有国界,人们很快肃清了这种偏激的认识,许多俄罗斯作曲家开始大但的投入到新音乐的创作中。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新音乐风格的手风琴作品由于过分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远离群众的欣赏习惯而很难在群众种受到欢迎。但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作曲家这种大胆的尝试,带领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将严肃音乐创作的各种手法运用在手风琴音乐的创作中,才改变了人们对手风琴的看法。原来,手风琴不仅是大众的,也是高雅的;不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不仅是流行的,也是古典的;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第五部分 小 结
“俄罗斯手风琴艺术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众所周知,高质量、高数量的曲目很难将其一一分析,但这些曲目都不外乎于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黑眼睛》代表了俄罗斯手风琴音乐中的一个极端,即极具民族色彩传统的浪漫主义,这是俄罗斯音乐19世纪的成就,浪漫主义音乐在这里发展到了极限。《发自内心》则代表了俄罗斯手风琴音乐中的另一个极端,即反传统的新音乐,它源自俄罗斯作曲家对二十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的兴趣,打破传统的乐音体系和传统的作曲法则。如今,俄罗斯手风琴音乐风格总体上趋于综合,那种各种风格和流派并存,企图寻找一种理想风格的时代已经过去,作曲家们更多的是利用过去百年已经积累的各种手段进行创作,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流派。例如佐罗塔耶夫,他的《儿童组曲》具有19世纪浪漫主义的痕迹;《五首作品》、《奏鸣曲NO.3》体现出十二音技法的运用;《为巴扬而作的二十四首幻想曲》又显示出复调音乐的影响。总之,当今的俄罗斯作曲家们试图在浪漫主义于现代主义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把手风琴音乐推向一个更加成熟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俄罗斯音乐史》 尤·凯尔第什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保罗·亨利·朗 著 贵州人民音乐出版社
《西方音乐通史》 于润洋 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俄罗斯民歌珍品集》 薛范 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王耀华 编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 钟子林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百科辞典》 缪天瑞 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英文文献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published by Macmillian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