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进行手风琴演奏时,乐器的音响效果刺激着演奏者的感观。随着演奏的深入而运动变化着。由旋律、和声、节拍、节奏、调式、音色等这些基本听觉的音乐语言要素排列组合,相互配合,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特定而又丰富的内涵与形式。当它以音响方式表现时,声波的振动使我们体会到了强烈的听觉感受。并进一步引发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下面我将对这些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
(2)音乐中的节奏
音乐是以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节奏、旋律、和声构成了音乐中的三大要素。其中又以节奏为第一要素,然后才是旋律、和声。旋律与和声不可以没有节奏,而节奏确可以独立存在。从音乐发展的历史看,也是节奏先于旋律出现。节奏一词源于希腊语(Phtmoc).原意指一切均匀而有规律的工作进程。音乐中的节奏是指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强弱关系,和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作曲家把节奏性想法组成各式各样的拍子,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规律的。但是,速度的快慢不是绝对的。音乐中的节奏速度包含着某种重音的微妙感觉。它是在渐快渐慢的程序中展开的。在手风琴演奏中,总有一种情绪化的东西在支配着演奏者,它使得运动的机能调整得更好,但同时这种情绪化的东西又会使演奏者偏离严格的速度,二随着内心的情绪起伏去演奏。这时候音乐进行得更为流畅。一个好的手风琴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在奏者中恰当地控制好作品的速度。关于各类节奏的运用,在手风琴作品中是比比皆是的,而手风琴这种乐器,所以重视从不同的中去观察、认识其节奏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对于表现作品的音乐表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处理自由乐段中的节奏时,大多数的自由处理乐段,一般都没有固定的拍号和明确的速度标记,但却往往更具有音乐表现意义。自由处理乐段(或乐句)的运用,并非作曲家不会标记节拍或注明力度、速度,而是由于受传统记谱法的局限,使作者不愿意将其音乐思维,用固定的小节、拍子加以限制。所以,对于这样的乐段或乐句,在演奏时就更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其内含的节奏特点。因而,自由处理乐段(或乐句),无论从力度对比、速度变化,还是声部进行的抑、扬、顿、挫特点来看,都留给演奏者更多的理解和再创空间。例如:
这是独奏曲《小放牛》的引子,如果我们想象一下乐曲所描述的对象——“牧童”,就可以想到引子要奏得优美、抒情,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田园风光,就像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用竹笛吹出了甜美的声音。这首独奏曲的引子,以两个较长的句型,作为将主题乐段导入的序奏,观察序奏的句型特征和音型特点,不难发现,序奏主要是对《小放牛》环境的写照,是一种意境描写。同时,这一乐句以“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这样一种连接表象,即预示了“慢——快——慢”这样一种节奏运动特点。特别是二分音符出现后,以连音进行的方式,经过四分音符的倾向过渡,引出柔和稳定的主和弦,从而使这一乐句和整个序奏部分在节奏的对比与变化中,得到圆满的解决。总之,要想做好自由处理乐段的节奏问题,就必须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或思想,对乐句进行认真的分析,有目的、有意识地控制其力度变化与速度对比,就能找到较好的节奏感觉。
在手风琴演奏中,节奏与速度有着密切关系。节奏在音乐中反映着演奏的力度,这种反映主要是通过节拍的形式体现的。认识二者的关系,首先应从节拍的特点中去分析。一般地说,2/4拍比得上3/4拍 演奏的速度快,通常情况下,短节奏越多速度越快,乐曲的紧张感越强。而长节奏越多速度越慢,越具有抒展性和缓和感。另外,从速度对节奏的影响看,快速度往往与活泼的节奏风格相联系;中庸的速度往往与进行曲相联系;而慢速,又常常表现出庄严、凝重的节奏风格。其次,节奏的本质,还在于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大推动作用。而这种作用又必然导致了在音乐的发展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缓、急。所以,节奏与速度的关系中,速度受节奏的制约。服从于节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