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章大量地使用了西班牙音乐中常用的弗里几亚调式音阶。
现代作曲家在写作民间音乐时喜欢各种教会调式快速变化、交替使用,谢苗诺夫先生也不例外,在第三乐章的主部主题就短短四小节的乐句中密集地排列着三种调式:
C利底亚调式的下行片断——B弗里几亚调式的下行片断——G伊奥尼亚上行片断(谱例八)
调式的快速更替,极富色彩性,颇具个性,它透出一种天然的原始美。
2.八声音阶的运用
在第一乐章大量的经过句里我们发现了一种十分有特点的音阶,我们称之为“八声对称音阶”。
其实八声对称音阶就是将半音与全音间隔排列而成的。它来自梅西安的一种“人工音阶”,被称作“有限移位调式”,这种音阶同自古以来世界上所有的调式体系都有本质区别。这种调式本身没有固定的稳定音,它同时处于几个调性范围之内,创作者可以自由地偏重于这些调性之中的某一个调性,或是仍旧使调性印象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以避免产生稳定的调性感。自巴扬自由低音出现以来,手风琴作曲家非常喜欢用这种“现代味道”很强的音阶作为走句或华彩乐段。
第一乐章的第23-37小节,八声音阶极有力地推动了音乐的发展。谱例 99-97小节是一段“和弦进行的”八声音阶,在音阶的进行中配合极有特点的非规整性节奏,显得铿锵有力。(谱例九)
此外,这里不能不提及乐曲的结束句所运用的调式特点(见谱例十):一方面,它是一段完整的G为主音的八声音阶,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看作G弗里几亚调式,因为,bA和F作为G弗里几亚调式有特点的二级音和七级音,被强调了出来。谢苗诺夫创造性地解决了调性音乐语言与非调性音乐语言相融合的问题,这也使我们领略到了作曲家的睿智与巧思。(谱例十)
(三)作品对乐器个性的发挥
1、用手风琴的极端音区,有力地扩展了音色的表现范围。如第一乐章第11小节右手低音区四音和弦配以低音变音器“ ”,发出的音响十分深沉有力。
2、发挥手风琴特有的风箱技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如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连续运用到了两抖、三抖、四抖多种风箱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