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起,有关手风琴演奏技巧理论研究的文章开始出现,这一时期出版的《手风琴伴奏歌曲选》(1-6集)和《手风琴曲选》(1-10集),除了收录了大量当时编写的歌曲伴奏和乐曲,在每一本书的乐曲部分后面都附有一篇手风琴知识讲座性质的文章。主要包括:我配《这蓝色的海洋》伴奏的一点体会(杨文涛),手风琴的和弦结构(王域平、杨今豪),谈谈风箱的运用(曾键),连奏与断奏(曾键),风箱颤音与风箱震音(孟升荣),手风琴变音器的应用(曹子平)等。这些文章都是作者自己学习和教授手风琴过程中亲身体验和宝贵经验的总结。
在建国前和建国早期有关手风琴基本知识的介绍,仅存于部分手风琴书谱的文字部分,多数内容也只是日本、前苏联及西方相关音乐知识的编译。同以前那些常识性的介绍手风琴基本知识的文字内容相比,这些文章虽然数量不多,但有重点地解决了当时手风琴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文字内容和实用性方面有所提高,使手风琴演奏知识更易于普及。
1972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张自强编著的《手风琴演奏法》,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已先后再版了二十余次。张自强是北京总政歌舞团的手风琴演奏家,张先生一家——夫人王碧云,子女张丽萍、张国平、张中平都会演奏手风琴并具有很高的水平。《手风琴演奏法》是作者根据1965年在《解放军歌曲》上连载的同名文章重新改写而成的。前四个章节用详实的文字分别介绍了手风琴的基本知识(乐器结构、演奏姿势、记谱法),左右手弹奏方法(键盘键钮位置、手形指法)以及风箱的运用;第五章根据当时的社会需要详细介绍了手风琴伴奏编配的方法,前五章中的每一章都根据所讲解的内容编写了相应的练习;第六章介绍保护修理手风琴的常识;最后有六首手风琴乐曲。文革后期,正是手风琴在全国大量普及,而教材却极度缺乏的时期,《手风琴演奏法》运用文字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从零开始教起,很适应当时的学习情况,是一本能满足当时社会实际需要的很好的手风琴普及教材,因此发行量很大。
这一时期出版的手风琴书籍还有: 197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手风琴演奏法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手风琴普及教程(刘克级等编)。
第三章 繁 荣(1976—20世纪末期)
1976年9月,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1978年12月中国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国家的各项事业开始步入正轨,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日趋丰富。思想的解放,特别是1979年2月全国艺术教育会议的召开,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生机,中国手风琴事业由此迎来了新的繁荣。
这一时期,国家开放的政策、经济发展良好的势头以及人民大众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高度需求都为新时期内手风琴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国家的扶植下,中央和地方的手风琴学会纷纷成立,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手风琴专业相继恢复开设。在与国际手风琴界恢复交流之后,中国手风琴的专业理论构架和教学演奏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在乐器使用方面开始了新的尝试,产生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手风琴艺术家,中国风格的手风琴作品不但数量多、体裁丰富,内容也日趋成熟。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一 手风琴专业音乐教育的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