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风琴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改革 实践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手风琴课程由1966年中专教学发展到1983年本科教学,再到2002年开始设立音乐学硕士学位点培养手风琴研究生,共经历了40多年的沿革。随着对这一课程科学系统观和内涵认识的逐步深入,随着对这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日臻完善,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手风琴课程发展成为民族院校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并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手风琴课程是延边大学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2001年被评定为“延边大学优秀课程”、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在不断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中, 延边大学手风琴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过去延边大学手风琴课程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未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不成体系,层次划分不清晰,相关课程拓展有限,课程框架口径窄小,缺乏对自身系统的整体而科学的认识等弊端,严重影响着音乐学专业中的手风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近几年来,课程组致力于手风琴教学改革创新,力争把《手风琴》课程建设成吉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并把改革目标明确为:以音乐学特色专业为依托,突出 “一对一”核心教学方式;兼顾辅助教学方式;兼容史论与技能系统;兼备教学、表演、创作、研究层面;建立计划内与计划外课程相衔接、相互交叉的艺术实践体系,使《手风琴》课程在全国高校同类课程中保持先进水平。
课程组借助吉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双系统手风琴在民族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姜光勋2001结项)、《民族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崔玉花2007年结项)成果,开展了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利用地缘和亲缘优势,课程组直接参与朝鲜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交流和学术交流,以便从客观角度研究手风琴教学与实践。
在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时,课程组以基础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吉林省教育厅项目的为具体地研究中心,大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 解决许多以往残存问题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我们建立了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有突出的民族艺术特色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手风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手风琴乐团演出相衔接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我们借助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手风琴课程目标与课程建设独特思路,认真思考和研究了手风琴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建立上,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确实作到教有意、学有诚,从而使教学质量的得到逐步提高,使学生理解与创新能力得以逐步发展。在注重《手风琴》课程建设的同时,以“一对一”授课形式为核心,兼容“一对多”的授课形式,开设了与手风琴相关的课程。如构建了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键盘演奏艺术史”课程;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课课程;培养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手风琴重奏”、“手风琴即兴伴奏”课程;课外实践教学为主的“手风琴合奏课”、“手风琴室内乐”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