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即兴伴奏”作为选修课,以学生弹奏训练相结合;编配简单规范的键盘和声;伴奏织体音型的移调训练;练习民族长短伴奏等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实际伴奏应用能力。
教材建设上,在所开设的手风琴相关课程在尚无统编教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积极组织、编写相关教材。出版了《手风琴教程》(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手风琴曲集》(延边大学出版社);《手风琴伴奏集》(延边人民出版社),《崔玉花手风琴演奏专辑》(吉林民族音像出版社)的教材与音响资料等具备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
3、实践教学建设
把课堂实践环节的“重奏课”、“手风琴即兴伴奏”课程纳入到计划内实践环节,“手风琴室内乐”、“合奏”、“特别讲座与音乐会”纳入到课外实践环节的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等多层次的实践环节,按照其不同功能和层次选择性有组织地将之融为一体,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够灵活的把计划内与计划外、课内与课外相衔接,成为联结课堂和舞台、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使之在走向社会时尽快适应新的实践环境。
以“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符合艺术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努力扩大实践领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演奏能力,我们建立了手风琴乐团,经常组织学生的音乐会。还与国外的兄弟院校及友好团体联系,给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促进提高其专业水平,加深其艺术修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践课教学模式的形成上,除了沿用传统的期末汇报会形式之外,还在本专业教师的具体分工和指导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自编和排练作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和评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激活其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还灵活机动的安排“特别讲座”,以弥补教学计划中的某些领域的遗漏,及时反映学科前沿问题,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为课程体系的完善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建立起来的手风琴新的课程体系,已经应用到2004、2005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之中,毕业生的表演、创作实践能力均比过去有明显提高。学生们先后赴韩国、朝鲜、法国、美国等国家演出手风琴节目,还在国内外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合奏二等奖,室内乐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教学改革后所发生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其体会有三:一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手风琴人才,不仅观念要更新,还必须要从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有的放矢;二是只有通过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才能改变只注重技能训练,不注重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方面难以涉足的局面;三是针对性地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有益成果和经验,立足于自我特色的课程体系,才能逐步形成具有地域性色彩鲜明,风格独特,符合时代要求和艺术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地方建设对艺术人才的需要。
上述改革实践后的体会和经验教训,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思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今后发展目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继续加强手风琴课程建设,注重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拓展师生的专业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广泛与外界有益的信息交流,培养具有创造性并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新型人才。
2、拓展新课程建设,开辟更广阔的就业及创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