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的“时代歌曲伴奏”非常多,人民文学出版社在70年代初编辑出版了《手风琴伴奏歌曲选》(1-6集 简谱版),比较全面地收录了这些歌曲伴奏,1974年后,又将原《手风琴伴奏歌曲选》改为《手风琴曲选》(1-10集)继续出版,前三集在“文革”前出版,其中也编入了一些手风琴伴奏歌曲。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韦福根编配: 《一壶水》、《连队生活歌曲六首》、《一路行军一路歌》
杨文涛编配: 《师长有床绿军被》、《伟大的北京》、《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任士荣编配: 《空降兵之歌》、《女飞行员之歌》
张自强编配: 《北京有个金太阳》
王域平编配:: 《红太阳照边疆》、《针线包是传家宝》、《坚决要求上战场》
古利铭编配: 《我们永远是个战斗队》、《我为伟大祖国站岗》
伟立编配: 《接过雷锋的枪》、《工业学大庆》、《大庆花开遍地红》
曾昭琨编配: 《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扛起革命的枪》、《抓革命、促生产》
伍又文编配: 《火车向着韶山跑》、《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大庆道路宽又广》
刘克级编配: 《大海航行靠舵手》、《拖拉机手之歌》、《要做共产党的接班人》
吴正云编配: 《大寨红花遍地开》、《军民团结向前进》
许敏男编配: 《织网歌》、《拖拉机开进苗山寨》
曾键编配: 《胜利永远属于我们》、《神圣的领土不许侵犯》
孙亦林编配: 《北京颂歌》、《雄伟的天安门》、《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龚耀年编配: 《前进!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宗江编配: 《颂歌献给毛主席》、《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
薛国强编配: 《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
沈洪译编配: 《大庆工人有气派》
林西琳编配: 《春光万里红旗扬》
刘寿绵编配: 《钢铁工人多自豪》、《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卢亮辉编配: 《革命青年进行曲》
李炽华编配: 《跟着毛主席,跟着党》
雨林编配: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在当时,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加上没有对外交流,能公开演奏的外国手风琴乐曲很少,因此这些具有一定艺术性和专业性的伴奏谱成为这一时期少数可以公开使用的手风琴启蒙教材和练习曲目,它影响和哺育了整整一代现今仍然活跃在中国手风琴界的中坚骨干力量。
二 “文革”期间的手风琴改编曲及其代表作分析
这一时期,音乐形式主要以“样板戏”和“红色舞剧”为主,“高硬响”的硬性美学观点是主流。艺术的自由创作是受到限制的,在创作技法上西方的东西不能介入,否则就是崇洋媚外。在这种情况下,“移植样板音乐、改编革命歌曲”成为“文革”时期中国手风琴音乐发展的第二条途径。
具有代表性的移植曲和改编曲,大部分通过《手风琴曲选》(1-10集)文革前的前三集出版;还有一部分乐曲,于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单行本的形式发行。较著名的改编曲主要有:
ⅰ以民歌或创作歌曲的素材改编的手风琴曲:
小司机 王碧云改编
学习雷锋好榜样 张自强改编
我爱北京天安门 李明俊、曹子平两种版本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陕北民歌) 任士荣改编